江苏省苏州市叶圣陶实验小学 杨政委
自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江苏省苏州市叶圣陶实验小学 杨政委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一个学生要想学好,就必须具备自学的能力。自学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这种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他们养成其他的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主要探讨自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方法和自学的优点。
自学策略;小学数学;培养方法;优点;应用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极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能准确评估自己的学习能力,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达到学习的目的。
1.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著名的爱因斯坦说的。由此可见,数学的学习兴趣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了。而要想培养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自学能力,对数学的兴趣就是自学能力养成的基石。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时候,就要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小学数学高年级“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这一章节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就要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都感兴趣的问题来制作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如“把我们学校学生的近视情况调查数据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请同学们调查本班同学的身高,选取一定的组间距,并制作出相应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等,因为这些都是些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且是真实在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必然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有了学习这一知识和了解掌握它的兴趣,学生才会自发地去完成学习任务,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所以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让学生养成自学习惯的有效方法之一。
2.为学生提供自学的空间
任何事物的活动都要有适宜的空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想很好地运用自学的策略,一个合适的自学学习的空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把这一点融入到他的教学当中去。学生自学空间的提供,在于教师恰当的把握方式。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数学知识的时候,就应当让学生提前预习,分别把分数的加、减、乘、除四个单一的运算法则重温一下,也就是说给他们一个预习的空间。而在学习本章知识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先留点时间给同学自学本章节的知识,并在黑板上布置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尝试着去解答,在课堂上有效地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自学的空间,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去找寻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在讲学完成之后,还可以留点时间让同学们自己反思下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这样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空间,必定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
我们都知道,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那么,我们也应当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现实,与实际相联系起来。当学生们在生活中能轻易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起来的时候,他们才会有自主学好数学的兴趣与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也就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例如,学生在学习“统计与可能性”这一章节的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就要试着把这一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先让学生们讲述在他们的生活中存在的可能性事件,再问他们这些提出的可能性事件中有哪些可以用准确的分数表示出可能性的大小。由于所列举的事件都是学生们自己提出的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就相当于把所要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迹可循,学生自学数学知识的兴致就会越高,在生活中一些数学问题也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去学习知识。
4.教师的有效引导
小学生毕竟还处在学习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重要阶段,各方面的知识还有很大的欠缺和不足,这个时候,就需要作为人类工程师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加以正确的引导。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是指教师对学生全盘托出式的教育,也不是指教师对学生毫不理睬式的教育,它是指教师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体,他在一旁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和解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小学生“数与代数”的数学知识的时候,就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把班上的同学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组的同学自己去探究数与代数的问题,有不懂的地方,教师就在一旁加以解释。而不是像之前一样,还是传统的说教式的教育,这个时候,教师就应当明白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自己要做的是如何引导这个学习的主体更好地去学习知识。教师的有效引导作用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自学代表着学生在不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时候还可以自主地去学习知识。学生学会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形成自己的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些都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促进作用。
2.开放学生的智力
自学是一个学生自己动脑探索知识的过程,在学生自己不断探索、不断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一直努力发散自己的思维,多角度地去考虑问题,这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大有帮助。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自学的时候,就养成了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也养成了预习和复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自学的过程中,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在无形中养成了。
4.端正学习态度
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会明白学习真正的主人是自己,要想学好知识,自己就必须努力认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之前的那种依赖老师和家长的学习心理是不对的,这样学生对学习会认真负责起来,并且会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总之,一个学生要想全面发展,要想真正学好一门知识,就必须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自学的学习策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必须明白,自学是一个学生学好知识的最有效、最可靠的途径。所以自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得到更加有效和广泛的运用,我们坚信通过自学这个通道,学生在知识上将取得难以估量的进步,教学质量也会因此而得到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