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课堂需要这等“繁华”吗

2016-04-11 13:09:06江苏省张家港市晨阳学校
数学大世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公开课正方体探究

江苏省张家港市晨阳学校 邵 莹

我们的课堂需要这等“繁华”吗

江苏省张家港市晨阳学校邵莹

常常听出去观摩公开课的老师回来感叹,几乎每一堂课都没瑕疵可剔,不仅仅是教学理念的全新和教学手段的先进,更体现在教学流程的亮点设计和教学效果的完美预设。课堂上教师的每句话都经过反复打磨,甚至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形都作好充分猜测,并设计出相应的策略以供教学。笔者不禁想问,我们的课堂真的需要这等的“繁华”?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从而获得一些体验。”教师要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基于这个目的,我们的课堂真的需要如此精雕细刻来追求完美无瑕吗?其实现在很多看似完整、完美的公开课不知何时已经沦为老师表演、博彩的舞台。静下心来思考,我们追求完美,不一定非得走高大上的公开课路线,我们面对的更多的是常态课,如何在简约的环境下通过体验教学致力学生的原生态生长才是每个教师的重中之重。具体作如下阐述。

一、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再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如学完“圆的面积”,教师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体验知识生成

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激发求知欲。

例如,三角形三条边关系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画图、摆小棒等方式去探索其中的规律,这比直接告诉他们三角形的构成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学生任意做出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这时第三边的长度即为已定,那么经过反复的作图与测量,学生便可以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规律。在学习过程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己总结数学规律或整理出数学公式,更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这对于他们今后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都是一个良好的铺垫。

三、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碰撞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为了体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教师采取了用几个小正方体来拼接成为长方体的这一方案来实行,每一个小组成员制作一个边长相等的正方体并逐个拼接,每拼接一个正方体,小组长就把所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记录下来。整个环节结束之后,小组之间再进行讨论交流所拼接的长方体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之间是否成比例关系,最后教师再组织一次全班性的讨论,过程中教师仔细聆听,最后对学生的表现和讨论结果做一个整体的点评和总结。这样在轻松愉快的合作氛围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学习伙伴互相交流与合作,在得到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随之提高。

四、解决问题,体验知识运用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根植于现实生活,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食物和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展开教学活动,引导他们通过体验活动来获取知识,并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一课,教师设计了“装潢招标”这一学习环节:“小芳家购买了一套新公房,客厅长7.2米,宽4.8米,准备用1200元在客厅铺好地砖。爸爸妈妈带她去建材城购买地砖,他们比较中意下面两种规格的地砖:(1)边长是80厘米的A地砖,20元/块。(2)边长是60厘米的B地砖,15元/块。到底买哪种地砖合适呢,你能帮助她一下吗?”学生联系所学知识,通过思考和交流,明确关键是所买的地砖一要质量比较好,而要价格合适,总结控制在预算的1200元之内。那到底为小芳家选择哪一款地砖呢?学生通过计算和交流活动明确:先算出她家客厅铺设A、B两种地砖各需多少块,客厅的面积÷A地砖的面积=54块,客厅的面积÷B地砖的面积=96块;然后算出买两种地砖各要多少钱,54×20=1080元,96×15=1440元;最后比较价格,铺B地砖超出1200元,铺A地砖价格在1200以内,选择A地砖比较合适。

总之,教师只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才能始终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学习,课堂也才能保持思路畅通,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教师只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创造性地教,就能让学生在数学天地里游刃有余,课堂真的无须刻意搞出“繁华”的珍馐百味以供观赏。

猜你喜欢
公开课正方体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给正方体涂色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