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要求党员把好思想“开关”

2016-04-11 12:25郑俊艺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刘少奇世界观三观

郑俊艺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要求党员把好思想“开关”

郑俊艺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共产党人的立党之基。刘少奇通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的广泛传播,号召广大党员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三观”,把好思想的“开关”,通过党性修养改造主观世界,坚定新民主主义革命必将胜利的理想信念,为思想建党奠定了宝贵的理论基础。新时期,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需要广大党员从革命经典中汲取正能量,坚守思想的“开关”,并赋予其新的内容。只有这样,广大党员才能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真正做到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也才能为我党造就一支高质量的党员队伍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党员思想境界和行为准则的“开关”,把好了这个“开关”,党员才能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我党才能奠定自身建设总目标的基石。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从党性出发,首提共产党员要通过思想意识修养来改造“三观”的思想。新时期,挖掘其深刻的理论根源,从党员个人角度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提出“三观”建设的历史根源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作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逐步开始了第二次合作,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大批热血青年、知识分子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在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抗战初期,为了适应国内形势的变化和抗日斗争的需要,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实行大量发展党员的方针。所以这一时期,党员数量迅猛发展,“到1938年底,共产党员人数已从全国抗战开始的4万多发展到50余万。”[1]508但是,一些地方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一味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搞所谓的突击运动。新党员在很大数量上都未经过个别的详细审查,有的甚至集体入党。这样,不仅“使一些普通分子或党的暂时同路人”入了党,还使“一些异己分子、投机分子以及奸细也乘机混入了党内”[1]568。

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很快意识到了党建的严峻形势,提出要“把党的建设问题同统一战线问题、同武装斗争问题联系起来看一下”[2]614,并认为“党已在全国有了大数量的发展。现在的任务是巩固它”[3]232。所以抗战初期党建最为中心的任务是:巩固党的组织。那么,如何巩固呢?在大力整顿党组织,审查党员,清洗混入党内的叛变分子、阶级异己分子和投机分子的同时,党加强了对党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力度,不仅创立了一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院校,积极开展党员的学习活动,定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方针政策,还有计划地培养新党员和党员干部,引导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这一时期,党中央领导人发表的有关党建的论著就成为了党员们学习的重要资料。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是在对如何有效地巩固党,如何有效地贯彻执行中央在党建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后逐步成型的。刘少奇本人也将对党员和干部的培训任务提到工作日程上来:从渑池、竹沟开始,他每到一地,或开会或举办培训班,亲自讲革命形势,讲中共党史,讲党的团结、统一,讲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等课程。1939年7月8日和12日,刘少奇在延安蓝家坪马列学院的窑洞外向学员们作了两次题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演讲,均受到热烈欢迎。刘少奇在整理修改了演讲稿并送经毛泽东审阅后,以《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为题,首先在党中央机关刊物《解放》第81~84期连载发表。同年11月7日,由延安新华书店出版单行本,在“初版后,很快就销售一空,当时在延安又印了3次”[4]160。与此同时,各抗日根据地也不断翻印,大量印发到党员干部手中,作为党课教材阅读学习。

在中国共产党处于小资产阶级的汪洋大海中,非无产阶级思想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党内的关键时刻,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首先号召广大党员通过思想意识修养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和鼓舞他们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只有把好了思想的“开关”,党员才能弄清楚“为什么革命”“为谁而革命”以及革命的前途和方向。只有确定了人生的航向,党员才能真正从思想上入党,为推翻三座大山、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奉献自己的一切,包括宝贵的生命。

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要求党员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三观”

1.《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的世界观。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就是世界观,它是“总开关”,能从根本上指明人生道路的前进方向。世界观人人都有,区别在于一个人的世界观能否真实地反映世界。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它决定意识,但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事物间都是相互联系的,而矛盾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动力;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让我们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主体,人类的历史就是人民群众创造世界的历史。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列宁曾说:“现代历史的全部经验,特别是《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都无可争辩地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正确地反映了革命无产阶级的利益、观点和文化。”[5]299这是人类,特别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进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抗战初期,许多新党员并未真正从思想上入党,没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所以他们不能认识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自然也就不能自觉地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甚至有些人在革命处于低潮时信念动摇、理想丧失。所以此时,广大党员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之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提高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任务就显得极为迫切。刘少奇认为:“人的言论行动,都是有人的思想意识来作指导的。而人的思想意识又常常和他的世界观分不开的。我们共产党员的世界观,只能是共产主义的世界观。”[6]122共产主义即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不会与生俱来,它需要共产党员同自己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斗争,用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优良特征来改造自己,从而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含金量”。这是马列主义建党学说中关于党的战斗力取决于党员的质量而非数量的原理的具体体现。

具体的实践办法,刘少奇则引用了毛泽东《实践论》中一段著名的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6]101也就是说,刘少奇号召广大党员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论,要求党员在实践中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在达到正确的认识后,发挥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修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坚持并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它告诫党员,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不仅必须参加实践,而且,要想达到正确的认识,还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主体的修养。

广大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新老党员,逐渐成长为合格的、成熟的、优秀的共产党员,在此后奔赴全国各地,或建立各地方党组织,或在前线浴血奋战,在一切党和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候,为党、为人民、为民族解放、为社会发展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宝贵的生命。也正是这种坚定的世界观转化为无比巨大的力量,使我党战胜了数不胜数的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光辉胜利。

2.《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价值、意义的根本看法、基本观点。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道:“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除开无产阶级解放的利益以外,共产党没有它自己特殊的利益。无产阶级的最后解放,必然是全人类的最后解放。无产阶级如果不能解放一切劳动人民,解放一切民族,即解放全人类,那末,无产阶级就不能完全解放自己。”[6]130这是刘少奇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即无产阶级的人生目的就是坚持为无产阶级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它必须争取一切劳动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建设幸福美满的共产主义世界而奋斗。这就很明确地阐释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生活才有意义以及党员的人生价值是什么的问题。共产党员的人生观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广大党员要把个人利益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与以往的任何党派不同,它是顺应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历史需要而产生的,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如果党不能坚持这一先天职责,那么必将会被历史所淘汰。刘少奇在深入调查研究、考察革命斗争形势、正确把握斗争发展趋势后,认识到个人主义和官僚主义是影响广大党员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最突出的问题。这个结论的得出是与当时的实际情况密不可分的。

当时,中国共产党党内正面临着“第二次王明路线”的严峻考验。1937年11月29日,王明在共产国际的派遣下回国。政治上,他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错误口号,过分强调统一战线中的联合,影响独立自主原则的贯彻;军事上,对党领导的游击战争的作用认识不足,不重视开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组织上,不尊重、不服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目无中央、对抗中央,以领袖自居,言行自行其事。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个人主义、官僚主义等错误的人生观作祟。而王明曾经担任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成员和政治书记处候补书记,还曾起草并发表了影响很大的“八一宣言”,虽未明言他的主张是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但许多人把他的话当成共产国际的指示加以遵从,受其影响的新老党员不在少数。这种影响使部分地区在处理与国民党的关系时未能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因而使党的事业受到了不应有的损失。若任其长期发展,会对处于历史关头的国共第二次合作构成极大的威胁,不仅大革命失败的惨剧将会重演,抗日的良好势头也即将覆灭。1938年9月29日,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正确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形势,明确了党在抗战新阶段的任务,克服和纠正了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错误,进一步确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虽然王明的错误路线在全党的影响逐渐削弱,但一股崇尚个人主义、奉行官僚主义的作风仍影响着不少党员。肃清这股错误的思潮,使广大党员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是党当时急需解决的问题。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虽然强调了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进一步认识自己,加强自己,团结自己,以便领导抗日战争达到胜利”[1]522,但考虑到全党团结的重要性,并未详细例举个人主义、官僚主义的具体表现,也未对党员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作出进一步的指示。

这一历史任务就落到了刘少奇的身上,他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了个人主义和官僚主义等错误人生观的种种表现:个人主义——“常常表现在党内的无原则纠纷、派别斗争、宗派主义和本位主义的错误中”,“从私人利益出发”,“把个人的或少数人的利益摆在党的利益之上”,“对于党的纪律的不尊重”,“常常自觉地在无原则的派别斗争中破坏党的组织和纪律,无原则地或是故意地打击某些人”[6]139。官僚主义——“自高自大”,“好出风头,欢喜别人奉承他、抬举他”,“没有民主作风”,同时具有“浓厚的虚荣心”,“只能‘高升’,不能‘下降’,只能‘行时’,不能‘倒霉’”,“‘好名’的孽根未除”,“企图在共产主义事业中把自己装扮成为‘伟大人物’和‘英雄’”,“在他这种目的不能达到的时候,在他受到委屈的时候,他就有可能动摇的危险”[6]140。

因此,刘少奇号召广大党员自觉地加强思想修养,抵制官僚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人生观的侵蚀,并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在刘少奇的人生哲学里,“人民群众的唯物史观”构成了他所倡导的人生观,这种“公”字为先,而不是“功”字当头的人生观,以刘少奇的言传身教为圆点,以《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广泛传播为辐射半径,在广大党员心中激荡起了“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

3.《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的价值观。同时期的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多次反复的价值实践中,在意识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判断好坏、美丑、利害、善恶的根本观点就是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要求广大党员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反对冷淡主义和拜金主义。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分析认为,具有冷淡主义价值观的党员主要表现为:剥削阶级的意识浓厚,他们不是将心思用在如何学习马列主义的理论、路线方法,如何在实践中密切联系群众,如何帮助党内同志,处理党内的问题,而是将工作重心放在不择手段的对付党内同志来抬高自己。刘少奇指出:“一切剥削者要发展自己都必须损害别人。……剥削者总是以损害别人、使别人破产作为发展自己的必要条件,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使别人受苦的基础上。”[6]144而我们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无产阶级是受剥削的阶级,要实现自己的解放,不但不能损害其他劳动人民的利益,还要跟其他大众团结起来,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若是坚持不了这点,就是坚持不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刘少奇认为,拜金主义价值观对党员的影响比冷谈主义更甚,对党的建设的威胁也更为严重。受其影响的党员在原则问题上“受不起旧社会剥削阶级的引诱,看到了花花世界,看到了金钱美色,他们就动摇起来,以至因此犯罪,甚至叛变党和革命”[6]147;在细节问题上“没有共产主义的伟大气魄和远大眼光,看不到大的方面”[6]147,“对于党内和革命中的大问题、大事变,不大感觉兴趣,而常常计较那一针一线、一言一语的小事”[6]147,所以这些人也“容易被别人的小恩小惠所笼络”[6]147。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要求广大党员弘扬无产阶级的正气,克服一切的邪气,就是要求大家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端正衡量是非的标准。“为党、为阶级、为民族解放,为人类解放和社会的发展,为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而牺牲,那就是最值得、最应该的。”[6]134“最值得”“最应该”就是最应当坚持的价值观,也是马克思主义集体价值观的直接表现。倘若每一位党员都树立了这样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那么在实践中也就能将个人利益、个人奋斗放置在国家利益、社会贡献之后,也就在思想领域筑起了理想信念的大坝,因此可以抵御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的侵蚀。

三、《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为当今党员把好思想“开关”提供了重要启示

共产党员的“三观”教育,历来为我党领导人所关注,所以在每一次的党性党风教育中,他们针对这个问题,发表了大量言论,形成了我党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在对这个问题的不断思考和实践中,我党党建思想逐渐完善,一代又一代的党员成长为合格的、成熟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时期,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倡导的“三观”教育,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可以从新的角度,为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课题提供新的思路。

1.抓好理论学习,形成“老三观”和“新三观”的统一。习近平指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7]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就是新时期党员应当树立的“三观”,是为“新三观”。它与“老三观”有所区别,但密不可分。“老三观”是“新三观”的逻辑起点,“新三观”是“老三观”的发展的新阶段。“‘三观’教育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它既有基本的不变的稳定的内容,又应该在党的事业发展的每一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阶段上,突出不同的重点或侧面。”[8]1从“老三观”到“新三观”的演进不仅可以使“三观”教育的着力点得以调整,而且更能符合当下党员的思想作风建设实际。

刘少奇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科学,只有彻底站在无产阶级立场的人,以无产阶级的理想为理想的人,才能彻底了解和掌握它。”[6]113新时期的党员就是要做到:仍然要有善于学习的修养,通过学习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将“老三观”和“新三观”有机统一,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指导世界观,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指导权力观,用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指导事业观。在学习理论有了收获后,可以立即转化为工作中的实效。这是一种无形的成果,在弄清了道理,理顺了情绪之余,还能增添干劲,形成一股由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而凝聚起来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2.在实践中推进党性修养,用道德和监督养成“三观”。“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革命的实践,不能脱离广大劳动群众的、特别是无产阶级群众的实际革命运动。”[6]101在实践中推进党性修养,就是以我们正在做的事为中心,与我们的具体工作联系起来。通过党性的修养,将道德形成作为个人工作生活的的组成部分,发挥道德的自律功能,时刻反省:自己是否违背了党性原则?是否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毫不含糊?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否有益于人民?所追求的事业是否是社会之需?“吾日三省吾身”。党员干部应该时常问自己这四个“是否”,加强政德的内在修养,这是“三观”养成的根本。与此同时,党员要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批评与监督,这是“三观”养成得以持久化的保证。新形势下,随着党员的社会联系和活动空间日益扩大,党员自我监督的领域也应不断增大。每一位党员既要注重自己的思想、作风等无形空间的监督,也要加强自己的工作、生活、社交等有形空间的监督。争取在思想圈、工作圈、社交圈和生活圈这“四个圈”内全面展开监督工作,不给自我监督留下“空白地带”。

3.自觉支持社会环境治理,保证“三观”建设顺利进行。“三观”建设属于思想建设,思想建设深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报刊、图书、广播、电影、网络,这些舆情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党员的“三观”的形成。《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广泛传播,就影响了无数的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革命必胜的理想信念。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带来了各种社会思潮,其中不乏错误的、反马克思主义的,它们背后的势力是帝国主义,其动机是不停止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和平演变。在这样关键的历史时刻,党担当起了占领新闻舆论制高点的重任,坚持“引领意识”,用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必须增强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做到爱党、护党、为党,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9]相应地,作为一名政治上立场坚定的共产党人,应该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定心智,保持清醒的大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三观”明确“是非观念、爱憎观念、善恶观念、美丑观念、得失观念、苦乐观念、荣辱观念,才能使自己变得精神高尚、眼界开阔、胸怀坦荡、生活充实,也才能做到淡薄名利、克己奉公、无私无畏、勇往直前,毫无保留地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7]。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号召广大党员坚持通过党性修养不断改造“三观”的方法没有过时。广大党员应该积极响应这一号召,把好从思想上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开关”。只有拥有了一支高质量的党员队伍,我党才能切实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加强“三观”建设,是广大党员的一个终身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王双梅.刘少奇与抗日战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5]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7]习近平.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09).

[8]陈立思.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9]本报评论员.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摆在首位: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6-02-22(01).

(责任编辑郭伟)

"On Self-cultivation of Party Members" Requires Party Members to Control One's Thought

ZHENG Junyi

(School of Marxism,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The education of world outlook,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is the bas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Mr. LIU Shaoqi,the author of "On Self-Cultivation of Party Members",urged the Party to set up the "three outlooks" of Marxism,the thought "switch",transform subjective world through self-cultivation,determine the idea faith and the inevitable triumph of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laid a valuabl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period,the changes in the world,national and the Party require the broad masses of Party members to absorb the positive energy from the revolutionary classics,stick to the idea of "switch" and endows it with the new content.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masses of Party members resist temptation and can truly prevent corruption and resist risks,but also to create a high quality of the Party with its own strength.

LIU Shaoqi;"On Self-cultivation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embers";world outlook;outlook on life;values

1009-4326(2016)04-0016-05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6.04.004

2016-06-24

郑俊艺(1987-),女,安徽黄山人,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D263

A

猜你喜欢
刘少奇世界观三观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
刘少奇在安源过春节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智能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雕塑遗产》
刘少奇:不忘初心 对党忠诚
刘少奇: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
五毛钱的“三观”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