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 林燕婷
利用微课提升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策略
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 林燕婷
近年来“微课”在初中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其针对性强、时间短、吸引力大、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等特点,展示出优异的数学教学有效性。基于此,本文试阐述微课在数学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并介绍如何利用微课开展具体教学活动,旨在“以点带面”,构造高效课堂教学,突破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初中数学;数学阅读;微课教学策略
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课程改革要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数学课堂本身而言,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改变单独记住几个数学公式盲目模仿操练解题的做法,教会学生从学会“数学阅读”开始。数学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不过这种语言是“慎重的、有意义的,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也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还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因此,数学阅读也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阅读,它的文字语言更为精炼简洁,不仅包含对数学材料的阅读,也包括对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以及课外材料的阅读。它是以文字阅读为基础,要求读者能提取关键信息,寻找到各个条件中的隐含联系,再结合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的阅读,远远比其他学科的阅读要求要高,它需要阅读者有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
(一)新时代中学生学习存在的困惑
近年来,时代变化迅速,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经不再仅仅是家庭和学校,网络为学习新知打开了一扇崭新的门。新途径的出现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越来越困难。
1.电子产品对学生教育影响日渐加重,大量信息以直观图像呈现。新知识获得方式的改变直接影响了他们对文字信息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以及对文字、符号、图形的转化能力。从每年的中考、高考统计数据可以得知,这些方面的能力正逐年减弱。对于文字性的阅读,学生不懂得如何寻找关键字词和语句;无法找到文字、符号、图形之间的联系;不知道如何针对问题回头反复阅读体检,并转化成自己容易理解的、通俗易懂的词或句。
2.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传统教育受到很大的冲击,学生新的变化让许多老师纷纷感到用原有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难以引起兴趣。缺乏兴趣的学习,没有持久的记忆,没有深层的思考,成绩自然也就不尽如人意。
3.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回忆)等方式,在个体脑海中积累和保存的心理过程,记忆最大的变化是遗忘。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8小时后的记忆仅剩30%。学生经过一天8小时的学习后,新知识已有一半遗忘。即便有笔记可以翻阅,但因为缺乏有指引性的语言,学生在家自学难以得到课堂学习的效果,故对当天知识进行重新记忆有所欠缺。
4.受传统注入式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习题训练上,片面追求一节课的训练密度。久而久之,自主学习的时间减少,思维空间小,阅读能力得不到发展。
(二)新环境下教师教学存在的困难
1.进行相关数学知识理解的过程中,需要对大量的文字信息进行迁移分析,传统教育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样的课堂难以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总担忧课堂形式的改变难以保证学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2.数学课上利用微课教学是一个全新的教育方式,没有系统、完善、可模仿的资源,老师缺乏制作微课相应的信息技术。
3.资源缺乏,制作数学微课耗时巨大。每天教学任务繁重,在有限时间内完成钻研教学内容的同时,难以完成大量课件的制作。
对于学生而言,数学的微课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异性。首先,微课能迁就知识容量,不同阅读内容等诸多“微”的特点提供对应的教学片断,便于传播、修改、完善,对学生而言,更能提供一个有针对性、自主性的学习过程;其次,微课为数学概念的呈现提供一个生动、有趣、形象的演绎空间,更有利于与互联网相结合,有进一步扩大理解的空间;再有,微课能反复重现课堂教学片断,特别有助于学生在课后对部分难以理解的文字、片段巩固复习,以及为家长或他人的辅助提供有力的依据。
那么数学教师在利用微课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又可以运用哪些方式方法呢?针对问题及优势给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首先,10分钟是学生课堂的黄金注意力,所以10分钟以内的“微课”会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时间,这样对于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的学习效率必定很高。利用问卷调查、考题习题分析、课堂提问与观察,了解影响任教学生在数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准确制定每个微课的知识点。学生的需要是教学的职责所在,所有的出发点都应该以学生需要的知识为立足点。制作的微课要对一个知识点有相对完整的讲解。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如,学生在初中“尺规作图”的学习中经常会存在问题。又如,在讲述同一个知识点时,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播放难度不同的微课,真正实现分层教学。例如,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时,对优生的微课可以出现: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求m的值。而对后进生的微课可以出现: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求m的值。按学生需要有针对性地制作不同的微课,让学生得以随时随地循环学习。
其次,新知识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难以从视频中把握新知的重点,更难以把所学的知识与相关问题相连接。这时就需要为学生制作“导看提纲”,就如看电影我们需要简介一般。导看提纲要根据所学课程分层提出指引,让学生学习有方向性。分层有方向性的指引提纲,也是老师制作微课的依据和主要步骤。
接下来,就要进行相关的“微课”教学设计了。针对数学知识阅读学习的特点,微课要控制在10分钟以内,所有的语言都要求简明扼要、规范科学、直奔主题。通过标注重点、转化数学符号、配给数学图形等方法把文字信息分段展示。因为微课不需要学生参加,所以要避免走传统课堂的老路,要具有趣味性、吸引力,要充分利用PPT、手写板、字幕、图画、动漫、配音软件等等工具或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想象等等,务求使视频五味俱全,吸引住学生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最后,一定要做好“微课”质量监控。在实际工作中,这一项工作应该包括以下两个内容:
1.课件整体内容审查
审查包括内容是否实现设计意图、有无明显的杂音、图像是否清晰的问题等。
2.反馈监控
进行微课教学后,要进行部分的学习意见征询工作,利用学生的反馈意见改进课件制作内容,这对微课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课今后将更多地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互联网等平台。通过在数学阅读中引入微课教学,学生就能够把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提高学习效果。此外,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应用过程中必定会存在诸多不足与缺陷。因此,需要更多的老师共同参与,扩大数据库的积累,从数学阅读的微课教学扩展到整个数学教学的面上。
[1]谢伟帆.高中数学微课开发与教学应用.中国信息教育,2015(11).21-25.
[2]李培林.微课起源[EB/O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112/19/3908533_259784394.shtml
[3]张霞.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硕士论文,2014(6).
[4]勒希永.让“微课”为数学教学巧妙助力.数理化解题研究,2014年(9)12-13.
[5]高飞起.提高数学微课教育有效性探析.创新教育,2015(3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