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尝试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新探

2016-04-11 11:07江苏省扬州市世明双语学校
数学大世界 2016年27期
关键词:读题题意审题

江苏省扬州市世明双语学校 赵 燕

我的教学尝试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新探

江苏省扬州市世明双语学校 赵 燕

解决实际问题是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普遍存在着“学生怕学,教师难教”的现象。每次练习或测试时,有不少学生倒在了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怎样攻破这个难点?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办法。本文将对教学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审题;数量关系

一、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由教师读题学生大都可以理解题意,可是让学生独立完成时,往往错误不断,或学生无从下手。也有家长反应,孩子回去写作业依赖心理很强,题目有点困难就空着不写,而去解决他们所谓的困难的题,家长只需要稍加提点,或手指着题目中重要的话请学生自己再读一遍的时候,学生就恍然大悟。

二、问题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是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那什么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点呢?有些同行认为找出重难点就是分析数量关系。从理论上说,这个观点很有道理,解决实际问题无非是给出一些已知量,要求未知量。而已知量之间、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把它们一一弄清楚,未知量就会水落石出了。然而,教学实践的结果果真如此吗?

通常我们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一般分为四步:读题和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解答。读题和审题通常很简单,一般都是读题后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重头戏就是分析数量关系,教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找关键词、画线段图等),对数量关系一步一步地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甚至画出“方框图”用箭头表示推理过程。最后引导学生列式解答。

我通常也是按这种模式教学,表面上看效果还不错,但练习的结果往往不令人满意:课堂上多次讲过的同类型的试题,考试时却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做得不对。原因何在?学生是怎样解题的?他们真正的难点是分析数量关系吗?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专家邱学华先生曾指出: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关键不是分析数量关系,而是理解题意。其实,理解题意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题意不清楚,数量关系从何谈起?题意理解不透,数量关系怎能分析正确?

其实,理解题意的关键就是“审题”,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只是简单地读一遍,然后问: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学生将题目中有数据的句子找出来也就是已知条件,将有问号句子找出来就是问题,教师也就认为学生“理解”了题意。

三、教法尝试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关键内容。学生只有明白了审题的方法,才能轻松地学习小学数学。重视审题、理清题意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先决条件,因而,老师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方案协助学生逐步增强他们的审题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长期以来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为:1.把题目读一遍,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2.找出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重点)。3.列式计算并解答。

苏霍姆林斯基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学生之所以不会解决问题,竟是由于他们不会把题目流利地、有理解地读出来。他们不能把一句话作为统一的整体来感知,更不能前后连贯地、系统地全面理解题意。我真正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是一次考试结束,我一走进班级,学生就围着我说最后一题怎么怎么难,我就很好奇,问了一个成绩还比较好的女孩,能告诉我最后一题的题目吗?我很想知道是什么样的题目难倒了你。她回答记得不是很清楚了,连续问了几个不会的学生,都没把题目补充完整,然而题目做出来的同学复述的非常完整。这件事对我的启发很大,没有原题就无法分析,更不用谈数量关系的把握,于是我对解决问题的教学进行了尝试改革:1.把题目默读几遍。2.做到不看题目,在脑子里回忆这道题。3.用自己的话复述题目。

四、教学效果

小小的教学尝试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懒惰不爱读题的学生适合这样的教学方式;读题不仔细的孩子更认真了;审题能力差的,通过反复的读题、记忆、复述,提高了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因为这小小的尝试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这样的教学方式首先需要教师给学生充足的读题时间;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复述的机会。这样的教学尝试没有多久,学生就给了我意外的惊喜。

原来不仅仅只有我觉得完成一道应用题要经过读题、记题、复述题意的过程耗时很长,学生也意识到了。1、例如: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学生复述:有两车从两站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有学生提出异议,说复述不够完整。教师适时引导,这个学生这样叙述本题的意思,影响解决这个问题吗?很显然不影响,那从这之中你有什么启示?另一个学生回答说,我可以这样复述:有两车从两站相对开出,速度分别为60千米/时、40千米/时,经过3小时相遇。求两站相距多少千米?真的很机灵,一点就通,既简洁又清楚。还用这题举例,有的学生已经意识到可以用图来表示出题目的意思,优点是可以边读题边画图,看图分析一目了然。2、再例如:一架玩具飞机原来每架90元。降价后,原来买6架的钱可以多买3架。降价后每架玩具飞机多少元?学生先整理原来这种玩具飞机的信息,再整理降价后的信息,写出了这样的分析过程:

原来90元/架,买了6架;

降价后?元/架,多买了3架。

学生指着分析过程分享思考过程,先看第一行可以求出原来用了多少钱,再看第二行,可以算出降价后买了9架,即用原来的钱买了9架,再用除法求出降价后一架飞机的价钱。讲的很有条理,听的同学也很投入,能理解。我想如果给他们的分析式子加上线条,这不就是列表法解决问题吗?学生如果能自己悟出小学阶段所要学的解决问题策略,也说明老师在教学上所做的改革有成效了,付出的努力有了回报。

本次教改大部分学生的收获颇多,当然还有个别学生题意理解偏差的现象依旧存在。因此,我们还是不能期待问题的解决能够一蹴而就。我们必须细水长流地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继续进行此类训练,逐渐培养孩子自己读题、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教师一直在探索在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重视基本数量关系教学的同时,重视策略意识的渗透。苏教版从四年级起安排了六个解决问题的策略,这种意识不能仅表现在这一单元中,而应该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本次教学尝试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学生已经探索出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也有了运用策略的初步意识,他们在以后的实际问题解决中会更加出色,数学学习也会更加轻松。

[1]马云鹏.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湖南教育,2004(23).

[2]张维忠.问题解决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1994(04).

猜你喜欢
读题题意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三招”学会审题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读懂问题的能力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