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昱同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以科技社团推动高职教改“做学”融合
□陈昱同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在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本文提出了科技社团的建设思路,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社团的作用,使其与教学课程紧密结合、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与创业创新紧密结合,从而对高职教育改革起到更好地推动作用。
高职院校;科技社团;建设思路
学生科技社团是指由一群对某一学科或专业方向感兴趣的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带有专业实践性质的学生群众性团体。在工科类高职院校中,科技社团是学生社团组成的重要分支,其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显著的补充功能。开展好科技社团活动,扩大学生参与度,加强教师指导,加大与企业的合作,使之与教学、实践更好地结合,对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做学”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科技社团经过多年发展,规模逐步扩大,组织日趋规范,学生参与度与社团影响力日渐提升,在学科建设、竞赛创新、实践锻炼等方面作用凸显,展现了与其他类型社团不同的特性。一是成员的专业性。科技社团通常以一定的学科专业为背景,成员由具有相同的学科专业背景或者对该学科专业有一定兴趣的学生组成,指导教师由该专业、学科的部分教师担任,具有很强的专业独特性。同时,由于其学科专业特点,高职院校科技社团成员普遍专业成绩、实践能力较为突出。二是规模的小型化。高职院校科技社团的成员规模,相对于其他文体娱乐型或兴趣爱好型社团小很多,通常十几人到几十人,活动组织更加灵活。三是活动的学术性。科技社团的专业性决定了其日常活动与学科专业联系紧密,比如电子类、工程类、自动化类等学科专业通常都有自己的科技社团,举办的各类学科竞赛、课外科技创新、学术讲座等活动与其教学课程、实训内容、国赛省赛等密切相关。
在高职院校科技社团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其面临的众多问题。一是成员科研能力相对偏弱。从高职院校生源来看,有高考招生、单独招生、“3+2”、预科等多种来源,相比普通高校,大部分学生分数较低,在学风、文化基础、知识储备等方面有一定差距。同时,高职科技社团成员大多是大一学生,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到大二时由于课业繁重、社团吸引力不强很多选择了退出。二是社团普遍没有高职特色。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是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科技社团大多是兴趣小组,方向性、规划性不强,针对高职教育的特色培养并不明显。三是社团活动学术性不强。课外科技活动知识性和科技含量较低,与工程实践联系不紧密,形式单一,很多仅举办一些讲座、征文、小制作等活动,对学生吸引力不够,不能长期吸引会员加入发展壮大。四是教师学术指导不够。因学生学术水平受限,科技社团建设相对于其他类型社团建设,专业教师在社团活动中的全程参与指导更为重要。五是活动经费不足。高职院校普遍经费不足,在科技社团方面学校拨款微乎其微,社会资助渠道有限,单靠学生去筹集经费远远不够,而科技社团开展课外科技创新、社会实践、专题学术讲座等活动成本较大,严重制约了社团活动开展。
1999年起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文件,特别是2015年以来,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7份文件,强调高职教育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突出做中学、做中教,推进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
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突出“做学”融合是大的改革方向,这与科技社团重实践操作、重成果转化、重科技创新的理念是一致的。因此,大力加强科技社团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工科类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发展。科技社团特有的专业性、学术性、创新性,举办的活动与教学课程、企业实践、创业创新联系紧密,是教学改革的良好载体和试验平台。在推进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可以发挥科技社团成员素质相对较高的优势,先进行小范围试讲试行,更快更好地达到教改目的。在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科技社团这一平台开展合作和创新活动,充分体现“做学融合”的理念。
3.1 导师引领
相对于其他类型社团,科技社团具有专业性、学术性强的特点。因学生学术水平受限,专业教师的全程参与指导更为重要,可以避免科技社团变成单纯的、没有方向的兴趣爱好小组。加强科技社团建设,首先应建立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导师引领机制,聘请校内优秀专业教师和企业校外导师进行指导,利用课余时间义务全程跟踪指导学生,带领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引导和帮助科技社团的发展。指导教师要对社团活动进行全过程引导,在社团成立之初讲授科研基础、社团制度等有关课程;在社团开展活动时帮助学生制定符合社团成员自身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程序和方案;在科研选题与具体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确定选题范围、给予专用性指导;在社团活动出现问题时及时引导和纠正。同时,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将科技社团建设纳入教师体系建设的一部分,将参与社团活动或社团成果量化纳入教学工作量,将科技社团建设水平作为指导教师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提高指导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2 项目推动
高职学生学习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知识的割裂,大一学大二忘,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加强知识的建构和应用效果明显。在科技社团活动中采用项目推动法,按成员兴趣、类别划分项目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解决问题、完成建设,自然就促进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建构知识与能力,使活动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项目来源可以是实训大赛、职业技能比赛内容,也可与企业协商做成产品,或做成一件有意义的纪念品。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通过不同专业与工种、甚至不同职业领域的学生之间合作,模拟实际工作项目环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依托比赛开展活动是科技社团实施项目推动的最好方式。社团积极组织成员参加“国”字号大赛、省级赛事,举办校级赛事或科研创新立项,对获奖的学生给予激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快科技创新入门,以赛促建、以赛促学,既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又提高其荣誉感和自信心。
3.3 教学同步
在推动教学改革方面,科技社团由于其特点可以成为承载教学改革试验的良好平台。科技社团成员对其专业方向或兴趣方向的求知欲更强,在学习态度、知识的接受程度、教学效果等方面要更好,因此在科技社团先试行教改内容效果更加明显。把科技社团举办的活动列入相应的教学模式中,使之与教学内容相同步,从学校、院系、教研室、指导教师、学生会和科技社团等组织形成有效的教改机制和模式。对于需要进行教改的课程,教师可以先拿到科技社团中进行试讲试练,摆脱严格的教案与实践方案束缚,摆脱对学生成绩考核的束缚,待经验成熟后再制作教案与实践方案,避免过去“做方案-改方案-做方案”的大工作量重复劳动,而且小范围实验也可以避免将不成熟的改革大规模覆盖学生后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甚至造成教改后教学效果更差的结果。在科技社团中,对小范围试教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较为准确地掌握教改对学生影响,及时调整和修订教学课程方案,使之更好地改进教学效果。
3.4 企业合作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大多与所在区域经济产业联系密切,所培养学生大多就业于本区域企业,科技社团所涉及专业技术往往与所在区域经济产业密不可分,因此加强科技社团与企业的合作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重要方面。学校可以采取与企业共建科技创新社团、聘任校外班级导师的方式,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入交流和合作,既可以通过校外班级导师教育拓展知识层次,也可以为企业选拔优秀创新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学生能更好地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接受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双重熏陶,更好地接受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
3.5 经费保障
科技社团活动经费通常由院校相关负责部门拨款解决。高职院校行政经费较为紧缺,分配给科技社团这类规模较小社团的活动经费严重不足,单纯依赖学校行政拨付很难组织起较大型的社团活动,严重制约了科技社团发展,因此必须拓展经费来源渠道。一是工科类高职院校经费拨款应向科技社团倾斜,针对科技社团制定相应的激励和扶持措施,在划拨给科技社团活动固定经费的基础上,对活动开展好的、取得大赛优异成绩的社团和个人给予浮动经费奖励,对科技社团要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活动给予专项经费支持。二是争取企业支持力度,科技社团与企业的联系相对紧密,可以采取大赛赞助、合作宣传、活动冠名合办等方式来吸引社会企业的赞助和支持,引入校外社会资源多方参与,加强社会资金与高校师生科技知识的结合。三是探索产品转化,利用科技社团平台,加大创业创新力度,借助成果孵化平台,对于可转化为产品的项目可追加投入,并将利润部分分给负责该项目的同学和导师,增加学生参与积极性。对于创新成果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专利申报和论文写作,转化为切实可见的成果,增强学生创新动力的同时提高其综合水平。同时加强经费管理,建立管理制度,严格经费的预算计划、分配使用。通过这些办法,可有效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充分保证科技社团发展的良性循环。
[1] 张拥军.高校学术科技型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23).
[2] 赵涛涛.大学生社团活动参与状况分析——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2(9).
[3] 潘苏苏,王月红,刘 丹.浅谈高校科技型社团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0(4).
[责任编辑:郝晓梅]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Learning and Doing in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s
CHEN Yu-tong
(ShanxiPolytechicCollege,Taiyuan030051,China)
Under the situation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idea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unity, discusses how to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s, make them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the teaching curriculum, the practice of enterprises,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hus to play a better role in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s; construction ideas
2016-10-25
陈昱同(1982-),女,山西太原人,硕士,现工作于山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自动控制。
G642.0
A
1008-9101(2016)04-00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