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南津镇中心小学 张 俊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四川省资阳市南津镇中心小学 张 俊
根据心理学研究,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能使学生积极地、自觉地从事学习,更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作用。著名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运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加以多种方法或手段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就会热情高涨、积极主动。
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方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寓教于乐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以兴趣为基础,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注重兴趣的培养; 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感觉有兴趣接受和探索。这样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使教师教中有乐,让学生学中有乐!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通过教师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因此,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掌握知识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性,也是现代教育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
心理学家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学中只有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出创造性,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现结合教学实际经历,总结几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快乐中学习的途径。
1.利用多种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摸身边的角、用纸折角、用教具做角,通过学生个人、小组、集体等不同互动形式相结合,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参与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了解、掌握知识的活动中。
2.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是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多种信息功能工具,能将声音、图像、文字很好的结合起来,能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同样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角两边张开的大小、长短不同的边组成的角,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和张开的程度的关系,让学生能灵活地掌握知识,让学生融入到一个图音并茂,生动活泼的色彩世界里。这样,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全神贯注中不知不觉习得了知识。
3.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为生活服务。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习数学知识,更能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学得更多的知识,也更容易了解和掌握。在教学数字编码时,让学生在家里、在街道等地方,收集哪些地方用到数字编码,有何意义和方便的地方,让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学会了这些知识,更能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一个单元后,可采取夺红旗、攀高峰等比赛形式,看哪个组夺的红旗多,看谁掌握知识点多,激发学生勤奋的好习惯。
5.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他一百次追求成功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不同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实践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并不断为解决问题去观察、分析、判断,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促进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进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学生成功的喜悦,把它转化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因。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有出色的表现,我用“能干”“聪明”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中小学生在学习中的一点点进步及时肯定,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对学生作业写得好的,写上一个大大的“优”、“棒”,这样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新课程的要求,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方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