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阜宁县新沟实验学校 王中华
基于思维发展的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
江苏省阜宁县新沟实验学校 王中华
传统的中小学数学教学彼此分裂,学生难以适应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转变。教师需“瞻前顾后”,在分析中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上开展衔接教学,实现“和平过渡”。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中小学衔接教学的主要因素,小学、初中教材呈现方式的区别,提出中小学衔接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思维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规定,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需完成六年小学、三年初中的学习,但由于小学与初中教学内容、方法、要求等诸方面存在不同,需要通过连接实现顺利过渡。数学是研究数学关系、空间形式的学科,具有一定的严谨性、抽象性,中小学生的思维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教师需注意“瞻前顾后”,要重视概念的理解、思想的渗透、基本功的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教学内容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初中都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领域的内容,但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与要求,具体是“算术数”→“有理数”,“数”→“式”,“算术解法”→“代数解法”,“实验几何”→“论证几何”,要求高了、难度大了,学生会一时难以接受。
2.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对较少,教师会采用谈话法、练习法、探究法等多种方法,学生参与探究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多,而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节奏快,主要以接受学习方式为主,学习变得紧张。
3.教学管理
小学阶段,教师会认为学生不具备独立自理能力,会更关心、爱护学生,而中学教师期待学生具有独立的品质,会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初中生缺乏关爱,当学生面对困难时,就会难以转换自身的角色。
4.学习方法
小学教师讲解、练习力求全、细,学生只需“对号入座”就能取得好成绩,而初中阶段的学习,离不开课前的预习、课上的听讲、课后的拓展巩固,还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5.教学评价
小学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升入初中后,教师的要求变多,表扬变少,批评会越来越多,如此大的落差,学生会感到难以适从,甚至会产生很强的心理负担。
1.内容叙述不同
小学一般从生活实例总结规律,从感性认识中引入数学问题。而初中用具体实例到论证,再到数学归纳,经历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小学与初中对“负数”内容有相似的内容,小学从温度计、存折等实例中引出问题。在苏教七上《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者让学生准备一只温度计,通过仔细观察、与家长交流、上网探索了解温度计的有关知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阅读课本第1页例1,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阅读例2,思考怎样表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从初中则介绍了负数的概念以及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在苏科版七上“正数与负数”教学中,教者引导学生从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最低处海拔为-155米引出负数的概念为“比0小的数”。
2.提问方式不同
小学一般以图画中的小朋友提出问题引出教学活动,而初中则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让学生发现问题,因而对学生的类比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如苏教版小学三下《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教者出示例题图片(豆豆买了6袋乒乓球,每袋5个,一个乒乓球2元),提出问题:“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在观察图意的基础上,找出条件,提出如下问题:“6袋乒乓球共有多少个?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教者适时引导“哪些问题以前没学过?”进而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交流的方式解决学习的新知识。
而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问的方式会明显不同,如在苏科版九上《配方法》教学中,教者先复习旧知,提出问题:“(1)完全平方式是( )项式,其中有( )是完全平方项,( )项是这两个数(式)乘积的2倍。(2)x2+ax+9是完全平方式,则a=( ) ;4x2+12x+m是完全平方式,则m=( )。(3)解方程(x-2)2=6,x2-6x+9=12。”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下面解方程x2+6x-16=0的过程并回答如下问题:“以上解法中,为什么在第二步两边加9?其他的数行吗?通过观察你有何发现?你能说说配方法吗?”教者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发现配方法并感知配方法的步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3.概念理解能力要求不同
小学教材文字叙述少,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重点内容多通过课堂活动呈现。而初中教材有大段的文字叙述,严谨的概念定义,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语言,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如小学阶段让学生通过摸角、画角等方式了解角有一个尖的顶点、两条直直的边,而初中教学则给出定义“有公共顶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具有一定的严谨性与抽象性。
1.加强培训,促进教师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
当前小学没有多少升学压力,学生可以快乐地学习,因而新课程的理念在小学推行得很好。而初中生迫于中考的压力,知识的掌握、习题的巩固仍是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同,这客观上加剧了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难度。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强课程制定、教材编写、教学指导的宣传,让他们对学生思维水平有全面的认识,注重在不同阶段发展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
2.增进交流,解决突出问题
要加强教材编写部门与一线教师的沟通,发挥数学广角的功能,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强化学生探究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期与初中形成合理对接。增进中小学教师的沟通,让高年级数学教学逐步抛出问题让学生探究,初中则加大直观教学,让学生逐步步入到抽象世界。
总之,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是一项现实意义的工作,我们数学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思维发展变化的视角审视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合理性,思考课堂教学的组织,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王永春.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9.
[2]叶文生.亟待关注的中小学数学衔接问题[J].中小学数学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