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赞贤小学 姚小莲
浅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赞贤小学 姚小莲
小学数学科目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点科目,此科目与生活的联系较为密切,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这便要求老师在教学之时要顺应时代教育的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学习中,很多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较为困惑,如果此问题不解决,会局限学生们的数学发展之路。本文笔者分析了目前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存在的现状,也提出了一些促进学生应用题能力提高的策略,期望可以使学生们健康、全面地发展下去。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绝大多数老师都有了正确的教学观念,老师们都在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便保证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而学习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应用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进而保持学习数学的热情,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且是较难的学习内容。小学数学应用题主要在高年级开始学习,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具有了较多的生活与学习经验,对待抽象的思维题比较易于接受。而在应用题教学之中,如果老师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思路解题,便可逐渐提高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给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分析应用题中的所有条件,对题中提供的所有信息进行统一整合,最后才可以达成“数学公式+数学思维=解题”的目的。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一些老师的教学方式比较老派,对于应用题教学过多采用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反复练习的形式,未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发挥出来,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无法发展起来。此外,还有一些老师过于重视结果教学,忽视学生解题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过多地将解题方式传输于学生,长期下来会导致学生懒于思考,只等待老师讲解,这样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极其不利的。
1.老师要善于营造课堂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致
对于小学生来说,新鲜的事物对其有较大的吸引力,会勾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所学的应用题设计课堂情境,使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致。这样在小学生好奇心的推动下,小学生的解答应用题能力会更好地提升,才可以逐渐实现学生的学习任务。比如在学习百分比的应用题时,老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现有甲、乙、丙三个水管,甲水管以每秒4克的流量流出含盐20%的盐水,乙水管以每秒6克的流量流出含盐15%的盐水,丙水管以每秒10克的流量流出水,丙管打开后开始2秒不流,接着流5秒,然后又停2秒,再流5秒……三管同时打开,1分钟后都关上,这时流出的混合液含盐百分之几?”这样题目中涉及的内容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盐,这相比于传统应用题中学生不熟知的事物来说,更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保持学习应用题的兴致。
2.老师加强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提升分析能力
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活动中,老师必须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这样学生才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方法,之后才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考试中灵活地运用,才可以达到提升学生分析能力的目的。比如:“学校六年级同学分两个组修补图书。第一组28人,平均每人修补图书15本;第二组22人,一共修补图书280本。全班平均每人修补图书多少本?”这种应用题比较容易分析,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比较简单,但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来说便会存在难度。所以老师要具体地讲解分析一下思路和解题方式,想要求出全班平均每人修补图书多少本,需要知道全班修补图书中总数和全班总人数,全班总人数是:28+22=50人,总修补的书是:15×28+280=700本,而每人修补多少本:700÷50=14本。这样老师逐一分析题目,便可以使学生们的分析能力潜移默化地不断提升。因此,在进行应用题教学之时,老师要重视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分析能力,要引导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逐渐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这样全班学生才可以共同进步和成长,还要进行适当的启发,使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和分析,使学生们的分析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可以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应用题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是较为复杂的学习,但是老师要引导学生将复杂的学习过程,梳理成有顺序的学习和思考方式,这样才可以促使学生们有清晰的解题思路,才可以保持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去自主学习、思考,使自身的数学解题能力越来越强。同时,老师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组织和参与者的作用,使学生们可以正确地发展学习之路。
[1]孙荣.关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思路之探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12).
[2]何绍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亟待完善的地方及改进策略的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