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地区实施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2016-04-11 07:03:21马英霞
实事求是 2016年6期
关键词:阿勒泰地区贫困村贫困人口

马英霞

(中共阿勒泰市委党校 新疆 阿勒泰 836500)

新疆阿勒泰地区实施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马英霞

(中共阿勒泰市委党校 新疆 阿勒泰 836500)

“精准扶贫”意味着扶贫工作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开始一个新起点。目前,新疆阿勒泰地区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连续多年的脱贫工作之后,脱贫任务已经成为“硬骨头”,越来越难“啃”;对国家扶贫信息录入系统的贫困户调查了解、动态跟踪管理不够精准;贫困户家底薄、收入低,抵御风险能力差,因学致贫、因病致贫仍是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贫困人口劳动力文化素质整体较低等方面。为到2017年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必须要坚决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有效对接工作,加大培训和教育力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做好扶贫政策、扶贫工作的宣传解释工作。

新疆 阿勒泰 精准脱贫 动态管理 政策衔接 教育培训

“精准扶贫”的公开定位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方针。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调研时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1]“精准扶贫”遂成社会各界关注的关键词。“精准扶贫”是科学发展观在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大体现,无论是对全国、全疆,还是阿勒泰地区,都意味着扶贫工作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开始一个新起点。

一、阿勒泰地区精准扶贫现状及采取的措施

通过十二五扶贫工作,阿勒泰地区贫困人口由2010年底的6.9万人下降到2.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0年的21.8%下降到8.4%,比全疆低6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十三五”脱贫攻坚目标,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就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动员和部署。按现行标准,阿勒泰地区还有青河、吉木乃2个国家级贫困县,有76个贫困村,8 527户28 598人的贫困人口。[2]

根据扶贫规划安排,阿勒泰地区2016年、2017年两年脱贫摘帽,完成所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2018年至2020年不断巩固提高脱贫成效。为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阿勒泰地区凝心聚力,在深入推进上确保“六个到位”:

一是工作思路到位。在认真分析本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际的基础上,明确精准扶贫工作思路,即:围绕“2017年整体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体目标,狠抓“贫困村退出”“贫困户退出”两个关键,把握“基础设施改善、群众增收致富、培育新型农民”三个重点,健全完善高位推动、项目扶持、政府服务、金融支撑、督导检查五项措施,紧盯对象精准、目标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考评精准、保障精准六个精准。

二是高位推动到位。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建立以地委统筹,各县(市)、各部门(单位)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地、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建立各级各部门(单位)脱贫攻坚“时间表”“任务书”,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2016年年初地委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会议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从地区实际出发,对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完成摘帽退村减贫目标任务提出了一揽子新的政策措施。地委专门印发《关于打赢地区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涵盖当前国家最新扶贫政策措施,政策性强、内容十分丰富。地委、行署成立地委书记、行署专员双组长制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与各县市、景区、地区各部门单位等60个单位签订了脱贫攻坚目

标责任状,各县市、各乡镇也随之成立各级脱贫攻坚机构,自上而下积极行动起来。

今年脱贫摘帽的青河县,除采取上述对应的措施外,还专门建立了涵盖县委书记、县长等四套班子领导,县直部门、乡镇村领导在内的近400人的扶贫QQ群,既确保了上情下达、政令畅通,县乡村三级沟通、交流、学习无障碍,又推广了无纸化办公,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是整合项目到位。地、县(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牵头召集地、县(市)相关部门(单位)、乡(镇)认领本年度整村推进村脱贫工作任务,安排年度支持贫困县、贫困村工作方案。引导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以工代赈、“美丽乡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两居工程”、行业部门资金、援疆资金向贫困村倾斜。地、县(市)各部门(单位)对落实的扶贫工作项目资金,按照“谁申报、谁主管、谁实施、谁验收”和“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司其责、形成合力”的原则,既确保整村推进村的公共设施建设缺项补项建设内容和新农村建设任务有安排、有落实,又确保项目不变更、资金不挪用。

四是社会帮扶到位。中央、自治区、地区、县(市)四级近700个单位在全地区开展定点扶贫,帮扶六县一市76个贫困村。①同时,选派优秀干部挂职贫困村第一书记,资助贫困学生,慰问贫困户,协调引进企业、资金、项目、技术、人才,进行扶贫培训,帮助劳务输出等方式进行。地、县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按照“倒排正包”原则,积极开展与贫困户“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实现贫困户帮扶全覆盖。

五是各级宣传到位。充分利用好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的作用,通过制作专栏、专题、实地采访等形式,上到国家新闻媒体、扶贫网站,下到各乡各镇、田间地头,做到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宣传好,把扶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宣传好,从而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六是督导考核到位。地县两级扶贫部门紧紧围绕稳定增收、脱贫摘帽2个主要目标完成情况,按月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检查包括政策落实、资金使用、项目推进、纪律作风等四个方面,确保全地区扶贫开发相关政策落实到位、资金使用安全高效、项目实施顺利推进、党员干部务实清廉。

二、阿勒泰地区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连续多年的脱贫工作之后,脱贫任务已经成为“硬骨头”,越来越难“啃”。阿勒泰地区目前虽然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不高,但容易脱贫的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剩余的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越往后脱贫攻坚的成本越高、难度越大。比如,全地区因缺少生产资料,需要通过产业和就业脱贫的占贫困总人口近一半;因生存条件差,需要易地搬迁的占贫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些人口的脱贫,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解决问题。

2.相对贫困问题还很突出。尽管扶贫标准不断提高,但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口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目前,地区农牧民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很低,不足2 200元,离脱贫线还有一定距离;有的贫困户因子女同时上学负担重,日子过得很紧张;有的贫困户长年患病,拖垮了整个家庭;有的贫困户没有固定收入,靠打零工养家糊口,收入极不稳定;有的贫困户无劳动能力,只能依靠低保生活。

3.对国家扶贫信息录入系统的贫困户调查了解、动态跟踪管理不够精准。贫困户的情况千差万别,不是一两次入户就能了解、掌握的,而乡村扶贫专干或住村工作组成员往往兼职其他、事多人少,不可能对每户贫困户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为了完成限时任务,有些地方的扶贫专干就估摸着给贫困户编信息、填报表。阿勒泰地区有个贫困村,一个村有77户贫困户,其中63户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是“缺土地”。①土地确实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但水土开发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制地开发土地,加之贫困户的情况各不相同,扶贫专干录入信息时,笼统地写上“缺土地”显然不合适。

有些贫困户,因为城镇居民低保收入和农村低保收入的差别(城市低保每月最高可发355元,而农村低保不足其一半,月均在150元左右),在年初刚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又想方设法为全家或部分家庭成员办下来城镇户口。城镇户口是绝不能纳入农村贫困户范围的,如果不能及时甄别,动态跟踪管理,就会出现城镇居民享受农村扶持政策的现象。

4.非贫困村与贫困村出现越来越不对等的情况,一些县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远超贫困村贫困人口。其实部分非贫困村和贫困村的差距并不大,但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倾斜,部分贫困村的经济基础、公共施设建设等情况,经过多年扶持后,反超非贫困村。造成一些非贫困村贫困人口对当地党委、政府有抵触情绪,认为国家对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贫困人口关注、投入不够;而且多年倾斜脱贫后,有的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居然比贫困村的贫困

人口多。阿勒泰地区有一个县,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占本县贫困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①,当然,也是这个县长期脱贫致使贫困村太少的缘故。

5.贫困户家底薄、收入低,抵御风险能力差,因学致贫、因病致贫仍是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吃五谷杂粮,得病很是平常。有病就要治疗,治疗就要花钱。因为病,贫困人口丧失劳动能力,不能从事农业生产,挣不来钱;因为病,贫困人口花费积蓄,花费其他经济来源补济。另外,就学开支也越来越高,成为贫困户致贫的另一原因。据估算,一个高中毕业生,三年下来各种费用要支付5万元左右,一个大学毕业生要支付10万元左右。特别是从今年起,高校再次调高学费,范围在25%左右,这必然增加贫困户的支出成本。最终,有的贫困户四处借款,有的贫困户想办法贷款供养子女上学。孩子毕业了,家庭贫困了。

6.农村贫困人口劳动力文化素质整体较低。很多贫困户因为地处偏僻,或家庭经济困难,一方面不重视教育,另一方面没有经济能力提高文化水平,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加大了脱贫难度。以吉木乃县一个贫困村为例,截止2015年底,全村贫困户有80户,户主为小学文化程度的9人,户主为初中文化程度的67人,户主为高中文化程度的仅4人,这4人中1人是“70后”、3人是“80后”。该县的另一个贫困村,全村有贫困户101户,户主为小学文化程度的34人,户主为初中文化程度的74人,户主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3人,这三人均为“90后”。小学文化程度的户主年龄大都在1960年以前,初中文化程度的户主年龄在1960~1980年之间。由于他们文化水平程度低,不易接受科技知识,导致许多新的农业适用技术得不到普及、推广和应用,不能及时转化为脱贫助力。

三、阿勒泰地区精准扶贫的建议与思考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决落实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是空话、套话,而是必须要做的实话。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上没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意识,工作中就不会想干、会干、能干。扶贫工作日益繁重,脱贫期限就在眼前。国家、自治区,乃至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党政一把手“双组长”负责制,这是非常正确、非常必要的。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发挥各级职能部门的作用,各部门不能袖手旁观,要积极参与。

2.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的根本。我们要抓住阿勒泰区域发展与新一轮扶贫攻坚的大好机遇,认真编制项目,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力度,着力改善以水、电、路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得到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中,贫困村的“路”应该优先保障。要致富、先修路,路通才能“路路通”。发家致富的路有千条,但所有的“路”都要依靠道路这条“路”。同时,要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两不愁三保障”,提高国家补助标准(如住房搬迁补助、低保五保残疾人救助、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农村养老政策等标准),实现“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治、老有所养”,让贫困群众共享扶贫开发成果,早日脱贫致富。

3.高度重视建档立卡工作,确保扶贫对象精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建档立卡是基础。我们要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地实际情况,定期对已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复核和梳理。对不符合贫困标准不应纳入的,要坚决清退;对符合贫困标准而前期又未纳入的,要立即纳入;对群众有疑问的,要及时疏导解释,公开评议,做到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进。认定贫困户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村委会不能私下确定,也不能听任群众打人情分,要经过集体研究决定纳入或清退。

4.抓好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有效对接工作。

针对扶贫开发是第一民生工程的重要性,进一步探索建立符合新时期扶贫攻坚工作,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衔接的长效机制。扶贫攻坚中的“五个一批”,其中一项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但目前农村低保每人每年最高发放1 820元,2015年扶贫标准为每人每年2 855元,农村低保远低于扶贫标准。一些家中无劳动力、老弱病残或孤儿的家庭,自身发展没可能,社会兜底也兜不住。要实现“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只能是高层顶端设计、提高发放标准,确保社会兜底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目标。此外,两项制度衔接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需要我们克服:一是扶贫对象与农村低保人口存在概念不同、对象不一致的情况;二是功能定位不同,扶贫属造血式,低保属输血式;三是相关政策不统一。

5.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住村工作组的职能作用。基层组织就是基层的战斗堡垒。村支部作用发挥越好,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就越强。要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

养成村级后备干部。要大胆选拔文化程度高、有开拓创新意识、能驾驭市场经济发展能力和讲党性、讲原则的优秀青年进入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施展他们的才华,给他们创造干事创业的机会,发挥能力的平台。同时要重视和发挥好“访惠聚”住村工作组的作用。住村工作组成员大都文化水平高、办事能力强,村级事务有了这支生力军的加入,会有很大变化。从地区贫困村各项脱贫工作进展情况看,只要是脱贫工作进展较好的村子,都有工作组辛苦的身影。

6.加大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贫困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高贫困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是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无论是种植、养殖,还是劳动力转移,都需要实用技术作支撑。多年来,阿勒泰地区实施的“科技之冬”“科技之夏”培训了大量的农牧民。我们要在继续发扬这些成熟经验和手段的同时,改革创新、不断进取。要在农村推行“菜单式”培训,贫困人口和其他村民们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点菜”符合劳动者的需求,要成为培训工作的新常态。

贫困村,尤其是贫困户,受教育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根本原因。教育是解决贫困户脱贫的长远之策。一是要尽快实施普及高中以下免费教育,使农牧民具备必要的文化知识;二是加大对贫困大学生无偿资助、救助、补助政策,让他们无负担或负担较轻地完成大学学业,为贫困户走出贫困提供智力保障。

7.踏踏实实地做好扶贫政策、扶贫工作的宣传解释工作。乡村领导、住村工作组是精准脱贫的主力,要靠他们把精准扶贫政策广泛宣传到农村群众中去,让精准扶贫政策家喻户晓、入脑入心,同时,也能提升基层干部理论知识,掌握技能和方法,带领群众坚决打好扶贫攻坚战。笔者在乡村调研时,发现贫困户的认定应该是村民多次开会、村干部研究讨论通过的,但有些村子图省事、嫌麻烦,往往几个村干部决定了事。这时就会有群众询问:“我是不是贫困户?我什么时候脱的贫?我怎么就脱了贫?”有的乡村干部现在连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是什么内容都不知道,这样子是没有办法做好扶贫工作的。

总之,精准扶贫,是削减贫困,实现城乡一体化、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役。推进精准扶贫,是扶贫进入到关键阶段所进行的深层次改革,是对传统扶贫的重大突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国家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施精准扶贫有着必然的联系,前提是必须通过扶贫消除了贫困,才能实现人民群众的小康梦。

[注释]

①上述相关数据均由阿勒泰地区扶贫办提供。

[1]精准扶贫让老区人民共享全面小康[EB/OL].http://views. ce.cn/view/ent/201603/28/t20160328_9873897.shtml,2016-03-28.

[2]阿勒泰地区吹响扶贫开发攻坚战冲锋号[EB/OL].http:// www.xj-news.com/xj/aletai/2015/37629.html,2015-12-04.

责任编辑:洪美云

F323.8.45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6.06.19

猜你喜欢
阿勒泰地区贫困村贫困人口
阿勒泰地区大果沙棘营养成分研究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 03:16:06
“崖窑”之战——一个深度贫困村的“突围”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6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0
隐形贫困人口
领导文萃(2019年5期)2019-03-19 12:01:10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研究
地理教学(2015年20期)2015-12-17 15:33:14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中国扶贫(2014年8期)2014-06-27 04: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