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泗洪县青阳小学 靳 远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江苏省泗洪县青阳小学靳远
问题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规范下提出的课程目标,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点对于小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问题意识是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充分发挥数学的价值,使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不断提升。现今,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已经发展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也是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实际,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切实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与能力。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情景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通过课堂互动达到学习目标。可以说,巧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与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人本”的教学理念,这一教学方式的重点在于通过探究式学习,实现学习态度的转变,真正变“被动”为“主动”,实现探究与学习的交互作用。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来源于问题情境,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应充分考虑其发展特点,选择贴近其生活实际内容,从而发现并提出符合情境的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具体来说,我们以“元、角、分”的学习为例,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是我们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那么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就可以创设“小小商店”这一问题情境,用人民币购买物品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 教师可以提供样币并提问:“一支钢笔4元7角,你要拿哪几张钱去?还可以怎么办?”通过这样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和提问,让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学生具备“数学眼光”,而对问题中潜在数学特征的理解和对各种数学关系的提炼与分析能力是培养的关键。为了真正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为小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使课堂成为小学生锻炼的主阵地,为学生的提问提供更多“良机”。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深刻而敏捷,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调动原有知识经验,大胆质疑,并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受各种因素的限制,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并不充分,往往会在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中“迷失”,针对这一点,教师要适时引导,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的学习转化到实际应用过程中。此外,教师应注重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众所周知,小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包括提问也会受到教师的影响。对此,教师要合理提问,让学生明确应该如何提问。教师的示范提问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将思维过程进行展示,这就为学生的独立提问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让学生逐步掌握寻找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在具体的提问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既要符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此实现“跳一跳,摘得到”的效果。
小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并不局限在课堂中,问题的延伸和拓展应用也同等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将数学知识带到课堂外面去实践,这样不仅能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更重要的是能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正是小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产生的源泉,同时也是促使小学生产生探索热情的不竭动力,是我们数学教学最终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教师加强对小学生拓展延伸的引导和训练,可以帮助小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学到书本以外的东西,并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小学生可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学校操场的面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际测量,这是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最直接的途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估测操场的面积,那么这就转化为一道灵活性很强的题目,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沿着不同思维方向分析和思考,不同的练习方式可以给学生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要力求使设计更具开放性、趣味性、生活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此培养小学生的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们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与能力,首先要思考其来源。问题意识与能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学生对新事物的求知欲和心理倾向是其主动探索和思考的强大推动力,同时也是问题意识产生的动力。对此,教师应给予高度重视。问题的提出需要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对于这个思考过程的引导是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够采取多种形式,改变单纯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包括教师评价,还包括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价等多种形式,在这些评价方式中最易被忽略的就是家长评价,而家长作为小学生最常接触的对象,对小学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争取家长的支持,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小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教师可建议家长多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加强口头评价,如可以提问“在学校你提问了什么问题?”等,这样学生放学回家之后能在家长的引导下对在校情况进行简单描述,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巩固作用。此外,教师在课堂中应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评价自己提出的问题,而对于提出创新性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着重表扬和鼓励,采取合适的评价语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保持提问的热情。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比赛,从提问的数量和价值等方面入手,评出“提问大王”,激励学生主动提问。
总之,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的人才,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