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与“赶考”精神

2016-04-11 05:15韩佳君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赶考纯洁性历程

韩佳君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与“赶考”精神

韩佳君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以高度的历史自觉阐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与“赶考”精神。在这95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次“赶考”和第二次“赶考”,当前,正在经历着第三次 “赶考”。“赶考”精神就源于对三次“赶考”历程的深刻总结和分析。三次“赶考”的历史与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解决了“挨打”问题、“挨饿”问题,正在解决着“挨骂”问题。在“赶考”精神的历史经验之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时期的“赶考”中,中国共产党人必定能再次交出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赶考”;实践成效;价值诉求;历史经验;现实面向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回顾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奋斗历程,展望了中国发展的美好前景,号召全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他着重指出:“1949年3月23日上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1]28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与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重温党的“赶考”历史,重振党的“赶考”精神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一、“赶考”精神与三次“赶考”

1.“赶考”精神的开创。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赶考”概念的首创者,应该非毛泽东莫属。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会后不久,党的中央机关准备进驻北平。3月23日,毛泽东依依不舍地离开自己住了将近300天的小院,向北平进发。上车临行前,毛泽东风趣幽默地对周恩来等人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2]339有意无意间,毛泽东首次为共产党人提出了“赶考”这一概念,目的是要告诫即将进城的共产党人不要在花花世界中迷失方向,更不要“昏昏然、纷纷然,沉醉于胜利的喜悦中”,既要防止资产阶级的捧杀,又要预防自身的腐化堕落。而此时的“赶考”概念仍然是处于一种理论的自发状态,它的提出更多的是借鉴了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的历史教训。因此,毛泽东说:“我们不能像李自成进北京,一进城就变了”,“我们共产党进北京,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一直到共产主义。”[3]330

2.“赶考”精神的历程。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将历史性的“赶考”分为三个阶段,即三次“赶考”征程。第一次“赶考”历程(1921—1978年)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第二次“赶考”历程(1978—2012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十八大前;第三次“赶考”(2012年—)以十八大召开为标志,开始了新的历史性的“赶考”。既然是“赶考”,必不可少的就有考官、考生、考卷三大组成部分。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开始,“作为‘考生’的中国共产党,在‘考官’人民群众面前,参加着一场接一场的考试。‘考题’变化万千,都是对执政党的考验;而答卷的分数高低,则由人民群众评判。”[4]

3.“赶考”精神的内涵。什么是“赶考”精神?习近平在“七一”讲话中告诫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1]28这就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精神的最好阐述和揭示,而且也实现了由“赶考”概念的理论自发到“赶考”精神的理论自觉这一成功的飞跃。

二、“赶考”精神的实践成效

1.第一次“赶考”历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先后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勇敢地肩负起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开始了“赶考”之路。作为“考生”,中国共产党人交出了令人民满意的答卷:找到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营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考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毛泽东思想。

2.第二次“赶考”历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以“赶上时代,实现现代化”为使命重新踏上了“赶考”之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再次不负众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考出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第三次“赶考”。以十八大召开为标志,开始了新的历史性的“赶考”。在新的历史性的“赶考”中,“考题”逐渐纷繁复杂,充满了对执政党的考验。从国内来看,中国的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化态势显著,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党建的关键。从国际上看,领土主权、国家安全、政治博弈等问题,所有迹象都表明国际上一些国家对于中国崛起的担忧,妄图通过制造事端来达到围堵和遏制中国的目的。面对新的“考题”,习近平指出:“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正在征程中。‘考试’仍在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的各种‘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4]

三、“赶考”精神的价值诉求

三次“赶考”都是极其复杂而又极具智慧的伟大实践。每一次“赶考”都有着明确的主题,也有着鲜明的价值诉求。

1.第一次“赶考”的“考题”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主要解决的是“挨打”问题。鸦片战争之后,大一统的中国逐渐坠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懦弱不堪的清政府逢战必败,甚至不战而败。屈辱的条约不断地使列强在中国攫取暴利,割地赔款的勒索戳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瓜分豆剖、亡国灭种的威胁笼罩在国人的心头;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会失败的警鸣回荡在国人的耳际。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的各阶级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方案,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和光明。中国共产党人也由此开始了“赶考”之路。经过28年的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从根本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历史,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性质,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1/4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真正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2]359中国共产党人顺利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完美地解决了“挨打”问题,实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价值诉求。从此,中国共产党又开始了新的“赶考”。

2.第二次“赶考”的“考题”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主要解决的是“挨饿”问题。中国共产党在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道路时,由于在思想上出现“左”的错误,使得探索实践出现了大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在这一次“赶考”中,中国共产党人再次考出了让人民满意、令世界叹服的成绩——“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了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1]4在这一次“赶考”中,中国共产党阶段性地完成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解决了中国人的“挨饿”问题,实现了中国人“富起来”的价值诉求。然而,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之路远没有结束。

3.第三次“赶考”的“考题”是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主要解决的是“挨骂”问题。以十八大的召开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再次踏上新的征程,开始了新的历史性的“赶考”。这一次党要完成的任务是“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也要着力解决“挨骂”的问题。习近平说:“现在,有些人议论这个道路、那个道路,有的想拉回到老路上,有的想引到邪路上去;有的是思想认识误区,有的是别有用心。”[5]30的确,在社会主义道路与制度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然而我们却不仅遭到了来自于西方的指责,也遭到了一些来自国内的指责。这些人迷信西方的“普世价值”、迷信西方的民主制度、迷信西方的本本……面对这些洋本本主义和新蒙昧主义的指责甚至无端漫骂,中国共产党人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进行了坚决而又有力的回击。

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在着力解决“挨骂”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地通过“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保障。“赶考”归根到底考的是党。随着时代的变化,具体的“考题”千变万化,“考生”要想交出令“考官”满意的答卷,就要始终做到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四、“赶考”精神的历史经验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成功实现或即将实现的意义,不仅包括其波澜曲折、纷繁复杂的“考题”,还包括了丰富且宝贵的历史经验。总结起来,中国共产党人“赶考”的宝贵经验有三个:

1.党的领导。“正是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有了党的正确领导,中国人民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中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与此同时,“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系。”[5]102

2.实事求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历程中,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本本主义。

3.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在“赶考”历程中所坚持的“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群众路线”是“赶考”成功的群众基础和力量之源。

五、“赶考”精神的现实面向

如何在新时期“赶考”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如何在“赶考”路上经受严峻考验,浴火重生?习近平指出:“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事业胜利提供根本保障。”[5]103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切实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首先,应科学地管党和治党,科学地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干部人才,用科学的理想和理论建设和武装全党。其次,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6]235。再次,把党的领导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党要善于运用法律的准绳、法治的方式来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此外,在“赶考”路上,执政能力的建设同样离不开高尚的思想境界,要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着力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成果,着眼于解决自身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成效。

2.加强先进性建设,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赶考”历程中的生命之基、力量之源。“能否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7]298加强先进性建设就是要在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基础之上,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得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和我国社会发展;加强先进性建设就是要把人民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从而保证党的生机和活力;加强先进性建设就是要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一家亲的鱼水联系,贯穿每一次“赶考”的历程。

3.加强纯洁性建设,坚定信念,扎紧“作风”的篱笆。“我们的任务是要维护我们党的坚定性、彻底性和纯洁性。我们应当努力把党员的称号和作用提高、提高、再提高。”[8]272纯洁性关乎党的形象,也关乎党的功能的发挥。从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因此,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首先,要保持党在思想上的纯洁性。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可以做到在胜利时不骄不躁、谨慎谦逊,在失败时意志坚定,避免在“赶考”的路上迷失方向。其次,要保持党在组织上的纯洁性。要用铁的纪律和严明的规矩维护党的统一,从而发挥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再次,要保持党在作风上的纯洁性。绷紧“赶考”的弦,保持“赶考”的心态,时刻牢记并致力于加强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勇于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结 语

95年的“赶考”之路,实现了党员从50余人到8800多万的增长;实现了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转变;实现了从落后挨打,弱国无外交到综合国力空前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空前提升的跨越;展示了中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历史进程,诠释了中国人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实践。95年的“赶考”历程,无不反复证明证明着:“‘赶考’,归根到底考的是党”。习近平指出:“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新时期,面对“赶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着“实现什么样的治国理政,怎样治国理政”的主题,制定了一整套攻坚克难的方案。在“赶考”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的“赶考”中能够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的“赶考”中,会交出令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满意的答卷。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

[3]成林.毛泽东的智源[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4]严冰,陈振凯,柴逸扉.历史性赶考的崭新答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8-04(01).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6]韩庆祥,张健,张艳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7]郭建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8]列宁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 郭 伟)

Study on Chinese Communists' 'Exam' and the Spirit of 'Exam'

HAN Jiajun

(College of Philosophy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China)

In the 95th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XI Jinping,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xplained the 'exam' and 'exam' spirit of Chinese Communists with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In the past 95 year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first 'exam' and second 'exam', and now the third 'exam' is under way. Honestly, the spirit of 'exam' comes from the profound analysis and summary on the three process of 'exam'. From the view of history and practice, we can find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led the Chinese people and has solved the problem of 'being beat', the problem of 'being hungry', and now is solving the problem of 'being scolded'. Under the experience of 'exam' spirit, we have reason to believe that China communists will hang in a more satisfying answer once againin the new period of the 'exam'.

"exam"; practice achievement; value appeal; historical experience; facing the reality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6.06.008

2016-10-18

韩佳君(1990-),男,河北张家口人,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26

A

1009-4326(2016)06-0029-04

猜你喜欢
赶考纯洁性历程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色起义》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律师“赶考”法官
不忘初心,继续“赶考”
党员干部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
增强党章意识保持党的纯洁性 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
新形势下提升石油企业党组织纯洁性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