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统战的职能定位及工作思路

2016-04-11 04:19曹楚楚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工作

曹楚楚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2)

统战理论与实践

新形势下高校统战的职能定位及工作思路

曹楚楚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2)

高等院校是党外知识分子聚集地,是开展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域。做好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精神,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高校统战工作;职能定位;新思路

高等院校是党外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目前,高等院校一线教学科研人员中,一半左右是党外知识分子,其中许多是本领域、本学科的领军人物,有的甚至是世界级的科学家。我国两院院士有1532人,其中党外人士有349人,这些党外院士中有三分之一在高校。全国高校145万专职教师中,党外知识分子约占近一半。现任各民主党派中央主席、副主席有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经历的有54人,占63.5%。深刻认识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做好高等院校统一战线工作,引导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高等院校要在党委领导下,坚持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方针,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履行职责,做好新形势下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一、高校统战工作机制与侧重点

新时期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才流动速度加快,国内外局势变幻莫测,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国进行文化入侵和意识形态渗透,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一)高校统战工作主体为学校党委和统战部

高等学校党委是学校的核心领导机构,是高校意识形态的掌舵者,是传达贯彻中央省市党委决策部署的“枢纽”,高校党委围绕教育教学展开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是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监督机关。高校党委统战部是在校党委领导下具体负责统战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贯彻党的统战政策,开展民主党派、民族宗教、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培养任用党外人士,组织统战信息宣传及理论研究等,在凝聚人才、参政议政、贯彻落实大政方针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高校统战工作的对象和重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的全面提升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随着国家教育改革深入推进,高校招生规模逐渐增加,高校统战的工作对象及工作范围逐步扩大,任务繁重。首先,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优待政策,使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有机会享受高等教育。其次,高等院校不断扩大学术交流,在国际交流合作中,产生了大批留学生、交换生、外籍教师、归国人才等党外优秀知识分子群体。第三,民主党派人士多为中高级知识分子,广泛集中于高校,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对象。如何把他们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充分发挥他们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和优势,为党委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献计出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中规定:“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点是:具有高级职称的党外知识分子,学科带头人或者重要业务骨干中的党外知识分子,担任中层以上领导职务的党外知识分子,其他有成就有影响的党外知识分子。”对于高等院校来讲,具有高级职称的党外知识分子、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重要业务骨干、担任中层以上领导职务的党外知识分子是高校统战工作中的重点。其中,也包括资历老、学术造诣高的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省级优秀学科带头人等。他们政治上参与国家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学术上独树一帜,在本专业本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有的还是在政府部门、大型企业、社会团体等担任名誉职务的智囊型人才。高校党委和统战部要更好地履行职能,加强教育引导,讲究工作方法和艺术,增强沟通协调能力,在政治协商、建言献策、民主监督方面调动党外知识分子参与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为高等教育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二、高校统战部门的职能定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内国际文化交流愈加频繁,不同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不断碰撞,意识形态斗争暗流涌动,给高校统战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高校统战工作应当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的需要。

(一)加强思想政治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实行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要有利于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做好高校统战工作必须突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这条主线。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也是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非常活跃,把他们引导好,对于统战成员、青年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导向和辐射作用。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求同存异、求同缩异、求同尊异,帮助党外知识分子提高政治觉悟和理论修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自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历史责任感。要注重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积极搭建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平台载体,通过“自己讲、讲自己”的方式,使他们从听众变为主角,从他觉变为自觉,真正实现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内心认同。要热情服务、真诚服务,主动帮助党外中青年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雪中送炭”。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归国留学人员提高学用结合的能力,尽快实现“再本土化”,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凝聚党外知识分子

“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历来被视为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任务,从根源上讲是为了维护祖国的团结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校统战工作不同的是,当前高等学府并非与世无争的学术净地,西方文化渗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民族信仰的矛盾同以前相比日益凸显。高校统战部门在致力于高校创新发展的同时,要不断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积极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港澳台同胞、民族宗教人士、海外人士开展思想文化交流,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强化国家归属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深厚的民族情谊和广泛的统一共识,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在多样化的思想观念中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人心。

(三)做好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作

在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高校教职人员日益增多,党外知识分子数量不断扩大,截至2014年底,全国高等教育领域中民主党派成员有15.6万人,约占教育队伍总人数的15.3%,中央统战部无党派人士重点人物库中有四分之一在高校工作。高校党委要合理统筹高校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意识、有计划地把一些代表性强、适合在党外发挥作用的优秀人才推荐给民主党派,协助民主党派做好基层组织负责人的物色、培养、举荐、考核等工作。要支持民主党派从整体上把握组织发展态势,做好发展对象加入前的学习教育和加入后的培训管理。要积极为高校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帮助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解决办公场所、活动经费等实际困难,逐步改变“业余时间、自带干粮、义务劳动”的状况。要调动和引导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学校创新发展、学术科研、人才建设、优化教育环境等方面建言献策的积极性,落实好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权利。

(四)促进民族团结,抵御宗教渗透

依托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对少数民族的照顾政策,少数民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幅度提升。随着高校扩招,有宗教信仰的学生也不乏少数。高校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民族团结意识,注重建立民族团结教育的常态化机制,开设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课程,引导各族师生正确把握民族政策,正确认识民族关系,正确看待民族问题,营造有利于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环境;要认真把握和落实中央关于高校宗教工作的政策要求,进一步提高抵御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的能力,反对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宗教渗透来实现其政治图谋。严禁在校园传播宗教、发展信徒、建立宗教组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举行宗教活动,坚决阻断利用宗教对高校进行渗透和校园传教的渠道。

(五)拓展海外统战领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校作为高精尖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国际间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愈发频繁,港澳台学生、留学归国人员和外籍教师均处于逐年增长状态。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将三类人列为重点团结对象:留学人员、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其中,“留学人员”被称为“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这部分人思想活跃、价值观独特、见闻广博。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对在高校学习工作的港澳台学生和留学归国人员,在尊重差异的同时努力增进共识,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华文化、中国国情等教育,引导他们增强爱国意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同时,要多“走出去”,开展形式多样的港澳台侨交流活动,增进他们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

三、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工作机制不健全

公办高等院校的统战部一般设在学校党委,教育改革精简机构后,统战部在保留机构名称和组织构建基础上,多与其他机构联合办公,部门主体不清,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统战部的工作职能;对专职人员的要求模棱两可,统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无法长期连续得到强化。二级学院的统战工作人员大多为兼职,多分布在行政、科研、教学等岗位,一般由学院党委委员兼职分管统战工作,将统战工作置于次要地位,极大地削弱了统战工作的功能。各基层单位对待统战工作的情况也复杂多样,相对重视的单位,民主党派百花齐放,民主生活丰富多彩;相对忽视的单位,民主生活暗淡乏味,几乎鲜有党外知识分子。服务统战成员的部门众多、职能分散,涉及人事、组织、外事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在统筹协调党外人士时,工作思路、执行重点各有不同,造成高校统战部门机制不健全、主体不清晰,落实工作处于尴尬境地。

(二)统战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高校统战工作作为党长期坚持的重点政治工作,由于其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有严格要求的。高校统战成员多为高素质文化精英,需要统战工作人员从全局的角度服务于党的大政方针,从事高校统战工作的干部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丰富的学识、完善的人格,还要有坚定的党性、坚韧的品格和人格的魅力。高校统战部门普遍人手少、工作量大、任务重,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统战工作的开展。

(三)各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状况不均衡

高校民主党派在发展成员过程中,高校党委只充当沟通协调的角色,党派发展成员自成体系。党派内部精英的人格魅力,是吸引新成员的重要影响因素。有些学院的导师或领导干部兼任党派负责人,他们主动发展自己周边的党外人士或学生加入所属民主党派,造成高校内民主党派组织发展不均衡、组织发展比例不协调的状况。

四、做好高校统战工作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高校统战工作机制是新时期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客观需求,是有效开展高校统战工作的前提基础,是提升高校党外人士凝聚力的重要条件。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规模较大、统战工作对象多、任务重的高校,党委应单独设立统战部;统战部与其他党委部门合署办公的高校,要配备统战部长和充实专职统战干部,做到‘牌子不摘、工作不断、编制不减’”。今年由中央统战部和教育部两部委调查的780所普通本科高校中,763所设立了统战工作机构,242所单独设立了统战部。高校党委要按照《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规定,履行好开展统战工作的七项主要职责。高校党委书记要切实履行好统战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研究部署统战工作,亲自推动解决统战工作问题,亲自参加统战活动,亲自联系重要党外人士。高校要根据各自实际,成立由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及二级院系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高校内部统战工作格局。

(二)运用好新媒体平台

“互联网+”时代,复杂的网络环境和信息来源对高校统战部门来说是一项严峻考验,高等院校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手段和新媒体平台等“互联网+”资源开展统战工作。首先,利用新媒体平台提高统战工作的吸引力,在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发布统战工作动态,吸引教职工和学生关注,潜移默化影响他们的思维习惯,提升统战新闻的关注度。其次,开辟便捷沟通渠道,如部长信箱、微信公众号反馈专栏、微博话题等,倾听民意民情,做到及时反馈和沟通,提升高校统战工作的亲和力。第三,发展一部分个人影响力突出的党外优秀人士作为意见领袖,在混沌的网络舆论环境中汇聚一股清流,真实公正地评论时事要闻,传递党的声音,对其他党外人士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增进政治共识。

(三)提升高校统战工作的凝聚力

历史上,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一同经受风雨洗礼,结成了患难与共的深厚友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仍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统一战线依然极富生命力,中共中央出台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是我党对统一战线工作制定的第一部党内法规,表明了新时期党中央对统战工作的高度重视,使统战工作的执行标准遵循更加严格的要求。

高校统战部门作为高校党委的重要部门,要不断强化自身建设,不断改革增强活力,不断发展创新,立足于造福社会和国家长治久安,在校园范围内做好本职工作,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开创高校统战工作新局面,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N].光明日报,2015-09-23.

[2]孙春兰在第二次全国高校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统一战线,2015(12).

[3]王国麟.学习贯彻中发[2012]4号文件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

(责任编辑 赵晓旷)

D613

A

1008-9012(2016)04-0043-04

2016-11-13

曹楚楚(1991-),太原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社会思潮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工作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不工作,爽飞了?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选工作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