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28 个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检查
11月26日,河北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督导检查反馈意见会在石家庄举行。会议认定我省28个县(区)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标准。副省长许宁出席会议并讲话。
11月21日至26日,督导检查组分8个小组对我省提出申报的28个县(区)进行了实地督导检查,共随机抽查学校260所,其中小学171所,初中5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完全中学6所,特教学校4所,教学点16个。检查中,核查了相关文件资料、数据;召开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座谈会共112个;通过专用网络平台组织对15341人进行了问卷调查;采取随机访谈等形式,征求了公众意见。检查结果显示,28个县(区)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标准。至此,我省共有91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检查。
督导检查组组长、国家督学、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代表督导检查组向河北省反馈了意见。姚喜双指出,河北省继前三年63个县通过国家认定后,今年又有28个县接受国家督导检查,成效显著。
一是注重依法履职,强化政府行为。河北省强化顶层设计,落实国家推进均衡发展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要求,制订了规划建设、保障用地、标准化建设、消除大班额、规范管理等16项具体措施。28个受检县全面强化政府行为,建立责任机制,近三年投入县本级资金45亿元,为消除薄弱学校、“兜底部、补短板”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保障。二是注重均衡配置资源,努力改善办学条件。28个县加大学校基本建设力度,在整合盘活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努力扩充城区教育容量。近三年新建学校101所,改扩建1152所,新增学位数17万多个。三是注重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28个县重视加强教师队伍的补充、培训和交流,均衡县域师资配置。四是注重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五是注重扶弱帮贫,实现教育公平。28个县全面落实有关政策要求,努力保障各类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普遍达到了普通学校的10倍以上。
督导检查组还指出了28个县(区)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整改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教育投入。各级政府应认真落实国家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及各项教育投入政策要求,相关县要补齐欠拨资金,要加强对经费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对于追补的“三个增长”欠拨资金,确保合理安排并全部用于义务教育。二是要进一步做好薄弱环节整改,改善办学条件。要结合各地实际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在科学论证、满足就近入学需要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学校布局调整。要继续强化“抬底部、补短板”的原则,加强薄弱学校改造和薄弱环节整改,采取一县一策的办法,对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逐一加以解决。三是要进一步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编制的合理制定和动态调整,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对小规模学校及教学点按班师比配备教师,满足教育教学需要。要重视研究并切实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加大体音美等学科教师的培养和补充力度,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结构。要切实落实好相关政策,创新交流方式,强化激励机制,吸引教师、校长尤其是骨干教师、校长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四是要进一步强化督导力度,提高均衡发展水平。要进一步强化督导机构建设,强化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职能,更好地发挥支持政府决策、严格监督监管的作用。要把均衡配置资源与提高质量有机结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规范办学行为,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实现义务教育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均衡发展。
许宁代表河北省人民政府接受意见。许宁强调,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学校要把此次督导检查作为新契机和新动力,落实要求,改进不足,让中央决策部署在河北落实落地。整改一定再彻底,要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确保整改到位、不留死角。力度一定再加大,完成国检任务的县(市、区)要给予奖励,逾期未完成的要通报问责,确保2020年全省所有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标准一定再提升,在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方面,出新招、下大力、见真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做出新贡献。
省政府副秘书长李靖,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教民,省教育厅副厅长李胜利,省教育厅总督学韩爱丽出席会议。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编办等单位负责同志,省教育厅有关处室负责人,10个设区市和定州市的主管市长、教育局局长、督导室主任,28个县(区)主管县长、教育局局长参加会议。
我省多措并举确保五年内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未来几年,我省将采取多项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到2020年,全面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检查,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深化“四种模式”,缩小校际办学差距
针对学校强弱不均、择校现象突出等问题,我省将不断深化联合校、兼并校、建分校、新建校等四种办学模式,推广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委托管理、学区制管理、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学校等办学形式,使校际间办学差距不断缩小。同时,将通过合作办学、举办分校、对口帮扶及交流培训等形式,大力吸引京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促进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各地与京津合作交流的基础教育项目已达230个。
在农村地区,我省将通过大力推广学区一体化办学模式改革,力破校点分散、设施不全、质量不高等发展瓶颈。目前,全省80%以上的县(市、区)已完成学区改革。
加大教育投入,破解办学条件薄弱环节
为确保教育经费向最急需的地方投入,我省将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完善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科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项目。截至目前,共下达2016年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26.35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17.6亿元,省级专项资金8.75亿元。截至8月底,我省累计校舍建设开工面积493.8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61.48万平方米,完成运动场建设360.3万平方米;购置生活设施58.2万台(件)。
今年,我省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已下达专项资金78.35亿元,其中中央55.88亿元,省级22.47亿元。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安排资金1.4亿元,大力推进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支持贫困县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此外,还下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专项资金4.3亿元,惠及学生52.7万人。
缓解师资不平衡,明年教师校长交流机制全覆盖
为解决师资不平衡问题,我省通过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校长交流改革,让优秀师资“动”起来。目前,60%以上的县(市、区)已建立起教师校长交流机制,今年我省将进一步推动80%的县(市、区)建立教师校长交流机制,力争到明年实现全省覆盖。
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今年我省通过“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培训中小学教师近9万人;通过“省培计划”培训教师近8000人,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通过困难地区农村校长素养提升工程,从今年起到2020年,每年培训农村中小学校长500名。
努力加强教师培养。截至目前,我省“特岗计划”共招聘特岗教师35474人,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录取音乐、体育等专业1200名优秀师范生,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免费培养试点工作培养教师600名,进一步优化了农村教师队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