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心理障碍研究

2016-04-10 09:13
山东高等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观念传统

刘 涛

(山东政法学院 团委,山东 济南 250014)

一、引言

“社会性别”(Gender)这一概念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女权运动中。女性主义认为,在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中,男女在任何领域的差异都是有其性别原因的。长久以来,女性在政治、经济、伦理、就业等多重领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甚至在家庭这种私人且私密的领域中,女性也往往有着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1995年的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之后,“社会性别”作为一种理论工具和方法论视角,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注。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返乡创业中,性别障碍现象屡见不鲜。女大学生返乡创业难的困境虽然引起相关组织和部门的关注,但妥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没有被找到。造成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心理障碍的原因包括多个方面,其中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带来的认知偏差是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传统社会性别观念造成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心理障碍的探讨和研究显得非常重要。解决好女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不仅对女大学生自身发展和女大学生自身社会地位的确定有重要作用,而且能够帮助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

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实证分析考察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心理障碍,以丰富社会性别视角下返乡创业理论的研究成果、为排除女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心理障碍寻找新的路径。

二、理论背景

(一)社会性别及其特点

社会性别观念的形成和变化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在社会性别形成研究中,亨德森的社会建构理论指出:“社会性别是一系列社会建构的关系,我们中的每一分子均被纳入这种建构,它产生并再现于人们的行动中”。[1]女性主义史学家琼·斯科特将社会性别定义为“社会性别是组成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成分”。[2]167基于社会性别建构理论,我国学者郭爱妹认为,“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环境必然产生不同社会性别观念的建构”。[3]学者李银河在其研究中指出,人在出生之初并没有形成天生的性别认同,而是在经过社会化之后才成长为男人或女人的。换句话说,社会性别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4]

社会性别理论对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进行了区分。生理性别主要强调个体的生理特征,社会性别着眼于社会文化等诸多制约中形成的对男女特征的角色定义与要求。国内学者较多强调社会性别的社会属性,认为社会性别是个体借助社会化过程通过后天习得和塑造的,受到社会文化等诸多环境的影响是必然的。学者刘霓强调从社会属性的角度提出“社会性别是一种文化构成物,是通过社会实践作用发展而成的女性和男性之间的角色、行为、思想和感情特征方面的差别。”[5]具体而言,“社会性别”是基于生理性别差别的男、女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所形成的独特的行为范式和性别特质,即“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两性差异的理解及其在婚姻、文化、经济、教育、政治等领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固定期待、要求和评价。”[6]

本研究所界定的社会性别,指个体与自身生理身份属性相符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会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表现出来。这种以社会性方式建构出来的社会身份和期待,是社会文化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望、要求、行为表现和评价的综合体现。社会性别主要有两个特点。首先,社会性别具有社会性,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塑造社会性别,同时社会性别本身又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力量作用于男性或女性的行为范式和群体特征。其次,社会性别具有可塑造性,社会性别不是自然的属性和特征,是可以被改变、被塑造、被引导的,也是可以被消退的。

(二)社会性别视角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我国学术研究领域最初对社会性别视角的研究是把它作为一种分析方法,“社会性别视角不是知识或主要不是知识,而是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方法”。[7]在随后20年的相关研究中,社会性别视角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主要是女性与男性在社会生活和职场中的体验差异,特别是女性所遭遇的多种不平等境遇。进入21世纪,女性生存与发展依然是社会性别视角下研究者所关注的重点内容,但这并不代表社会性别视角就是女性视角。当代的社会性别视角研究除了把女性研究作为重要研究范畴之外,还有更为广泛的研究内容。第一,分析造成性别不平等的多重影响因素,揭示性别差异及不平等背后的制度性限制、社会文化影响,并提取主要的影响因素。第二,措施的介入,主要通过改革文化积淀下男权符号化的社会性别制度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性别文化,来改变生活、职场等性别不平等状况。第三,通过社会性别视角着重研究“两性在私人及公共领域的关系及这些关系在社会变迁中如何调整”,这也是我国学者重点研究的内容。[8]36

总的来看,从社会性别理论视角出发,社会性别观念是可以重新塑造的,也是具有能动性的。社会性别观念虽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也存在观念变革的可能性,因此可以借助多重手段来实现女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心理塑造。在本研究中,首先用社会性别观念去观察和认识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存在诸多心理障碍这一社会现象,然后在心理层面进行分析、解读和引导,以提高女大学生在返乡创业中的自我认同,消除整个社会性别观念中女大学生不宜返乡创业等刻板印象,实现当前高等教育所倡导的性别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引导女大学生在返乡创业中的心理解放,塑造社会性别公平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范式。

三、研究设计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前期研读文献,设计《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心理障碍调查问卷》,对女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心理障碍进行实证研究。调查问卷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返乡创业意愿调查,第三部分是家庭和学校影响调查,第四部分是返乡创业环境影响因素调查,第五部分是社会性别观念对返乡创业的影响,第六部分是返乡创业政策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非常不同意满意、比较不同意满意、不确定、比较同意满意、非常同意满意)进行测量。本论文只对第五部分,即社会性别观念对返乡创业的影响进行研究。问卷题目及来源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变量测量题目

(二)量表的信度检验

信度检验是实证调查研究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信度分析反映的是测试结果可信赖程度。一般来讲,信度越高,量表越稳定。对影响女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社会性别观念的5个项目进行信度检验,各题项嵌入维度的α系数大于0.8,整体嵌入整体量表的α系数为0.898,说明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社会性别观念量表的信度分析

(三)数据收集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愿景,选取了山东省济南市5所高校、1所职业院校的在校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涉及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四个层次。在正式调研之前,首先收集了25份问卷进行预分析。在正式施测时,采用发放纸质问卷的形式,从2015年11月20日开始到2016年1月10日结束,历经近两个月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1000份问卷,因调查问卷设置了甄选题“您是否有意愿创业”,共回收问卷621份,并最终获得有效问卷554份,有效问卷率为89.2%。研究样本人口统计变量如表3所示。

本研究中被调查样本均为女大学生,且以本科生为主,本科生占总受访者的79.2%。有返乡创业意向的女大学生中,“全家都在农村”的占36.6%,“部分家庭成员在农村”的占26.7%,“全家都在城市,但没有定居城市”的占5.6%,“全家都已定居城市”的占31.1%。

表3 样本人口统计变量特征

四、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传统社会性别观念总体影响程度

调查表明,认为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对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完全影响”所占比重为12%,持“比较影响”态度的为23%,持“一般”态度的比重为37%,持“比较不影响”态度所占比重为19%,持“完全不影响”态度所占比重为9%,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影响认可度

(二)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影响因素分析

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影响女大学生返乡创业,造成女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第一,主要表现在传统社会性别观念束缚女大学生思想,使其自身定位在家庭;第二,传统社会性别观念贬低女大学生价值;第三,传统社会性别观念限制女大学生社会角色;第四,传统社会性别观念限制女大学生发挥自身才智创造成就;第五,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对成功女性的刻板印象影响女大学生返乡创业。

研究发现,女大学生受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影响导致返乡创业心理障碍的程度较高(2.10)。其中女大学生认为传统性别观念影响最大的是“刻板印象”(2.87),其次是“束缚思想”(2.81),再次是“限制发挥才智”(2.77),接下来依次是“限制社会角色”(2.76)和“贬低价值”(2.67)。如表4所示。

表4 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均值

注:“完全同意”=5、“比较同意”=4、“一般”=3、“比较不同意”=2、“完全不同意”=1。

(三)不同学历的女大学生传统社会性别观念束缚程度

总的来看,19.3%的女大学生完全不同意传统社会性别观念会束缚返乡创业,22.7%的女大学生比较不认同这个观念。但不同学历的女大学生观点略显差异,学历越高,不认同传统观念束缚返乡创业的比重越高。其中研究生学历的女大学生不认同该观念的比重最高,占37.5%;而中专学历的女大学生认同此观念的占57.1%。如表5所示。可以说,女大学生学历越高,返乡创业的心理障碍也越小,冲破传统束缚思想和观念的可能性即返乡创业的可能性就越大。

表5 不同学历下女大学生心理障碍程度

(四)不同健康状况的女大学生传统社会性别观念束缚程度

受访女大学生主要以身体健康和身体状况一般为主,身体较差和轻度残疾比重较小。分析发现,对于身体健康和身体一般的女大学生来说,40%以上的女大学生比较同意或完全同意社会性别观念会影响到返乡创业。有66.7%的轻度残疾女大学生认为社会性别观念会影响到其返乡创业,有33.3%的轻度残疾女大学生不认为社会性别观念会成为返乡创业的心理障碍来源。如表6所示。可以看出,身体健康和一般的女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心理障碍较小,冲破传统束缚思想和观念的可能性即返乡创业的可能性较大。

表6 不同健康状况的女大学生心理障碍程度

(五)不同迁移状况的女大学生传统社会性别观念束缚程度

研究发现,不同迁移情况的女大学生在返乡创业过程中,对社会性别观念影响的看法不一。对于全家都在农村的女大学生来说,24.1%的女大学生比较同意社会性别观念会影响其返乡创业,10.8%的女大学生完全同意社会性别观念会影响其返乡创业。对于“部分家庭成员在农村”的女大学生来说,比较同意社会性别观念会影响到返乡创业的比重最高,达到24.3%。

总体来看,“全家都在农村”的女大学生完全不同意社会性别观念会影响到返乡创业的比重是最高的,达到9.9%;“全家都已定居城市”的女大学生次之,完全不同意社会性别观念会影响到返乡创业的比重达到9.3%。如表7所示。可以看出,全家都在农村和全家都已定居城市的女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心理障碍较小,冲破传统束缚思想和观念的可能性即返乡创业的可能性较大。

表7 不同迁移状况女大学生心理障碍程度

五、结论与讨论

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入手,运用实证分析研究了女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心理障碍,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社会性别观念对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影响较大。当代女大学生受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较大,导致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心理障碍程度较高。概括来说,传统社会性别观念通过“束缚思想”、“贬低价值”、“限制其社会角色”、“限制其发挥才智”、“造成刻板印象”造成女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心理障碍。对于女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心理障碍,影响最大的是传统性别观念所造成的“刻板印象”,即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对成功女性的刻板印象影响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其次是传统性别观念“束缚思想”,即传统社会性别观念束缚女大学生思想,使其自身定位在家庭。再次是传统性别观念“限制发挥才智”,即传统社会性别观念限制女大学生发挥自身才智创造成就。此外,“限制社会角色”和“贬低价值”也影响女大学生返乡创业。

第二,学历、健康状况与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心理障碍负相关。研究发现,女大学生学历越高,受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影响造成的心理障碍越小,冲破传统束缚思想和观念返乡创业的可能性就越大。“身体健康”的女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心理障碍较小。可以说,学历越高、身体越健康的女大学生受传统性别观念影响,产生的返乡创业心理障碍越小。

第三,迁移情况对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心理障碍产生影响。“全家都在农村”和“全家都已定居城市”的女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心理障碍,较之于“家庭部分迁移”的女大学生较小,冲破传统束缚思想和观念的可能性即返乡创业的可能性就越大。

参考文献:

[1]Henderson K. A. Perspective on Analyzing Gender, Women, and Leisure[J].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994, (2).

[2]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精选[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3]郭爱妹.社会性别:从本质论到社会建构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4]李银河.性别问题上的生理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J].社会理论,2006,(2).

[5]刘霓.社会性别——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中心概念[J].国外社会科学,2001,(6) .

[6]张美声.论性别观念与社会决策的关系[J].社会科学辑刊,1998,(1).

[7]李海生.论教育管理研究中的社会性别视角缺失[J].教育发展研究,2005,(19).

[8]苏红.多重视角下的社会性别观[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观念传统
维生素的新观念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老传统当传承
健康观念治疗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