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勇, 张晓敏
(1.中国海洋大学 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山东 青岛 266071;2.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海洋综合型人才,在这一背景下,海洋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便聚焦到“海洋跨学科教育”的方向上,并在海洋跨学科教育的行动方式与路径选择上迈出踏实的步伐。近年来,海洋跨学科教育的研究得以开展,国内学者开始关注相关的研究,并两次召开中日海洋跨学科教育研讨会,*首届中日海洋跨学科教育研讨会于2010年在中国海洋大学召开,第二届中日海洋跨学科教育研讨会于2013年在日本东京大学召开。与日本学者展开研讨与交流,这便有了对中日两国在该教育领域进行比较与借鉴的先决条件与基础。
20世纪末以来,全球范围内已形成日益重视海洋研究的新形势。近年来,同处东亚的中日两国也在不断颁布与调整面向新世纪的海洋发展政策。因为两国地理位置相近、海洋研究交流频繁,所以对于海洋跨学科教育的若干问题,部分学者有着相近的认识。以下我们主要从“海洋跨学科教育”的实施因由与概念界定两个方面,对这些认识进行分析。
我国学界对实施海洋跨学科教育必然性的认识,主要是围绕现阶段海洋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国家、社会与区域社会发展需求的分析展开的。苏勇军(2015)对《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3)》等资料综合分析后指出,要有效提升海洋的开发与管理,仅靠单独的海洋人力、海洋人才是不够的。[1]他同时指出了当前我国海洋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中出现的若干问题, 从社会发展角度提出了培养具备海洋综合高素质人才、发展海洋跨学科教育的必要性。黄家庆等(2011)、游家胜(2011)则从区域社会发展的角度, 分别分析了广西、浙江两省海洋产业、 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人才与涉海学科专业的欲求,指出了两省海洋高等教育产出与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要求的不平衡,这也成为发展海洋跨学科教育的必要性归因之一。[2][3]陈凯泉(2010)则从海洋学学科专业的自身特点出发,分析了海洋学不同于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等学科的专业特征,指出“海洋本身是一个统一的自然存在,人类在研究中其实为了一种方便或者是效率的考虑而把海洋学划分成了诸多隔离的学科,一种本应有的统一视野被打破。虽然近几十年各个独立的研究分支都贡献于海洋学这个共同的知识宝库,但在宝库内的知识是否在各个研究分支间获得了交流或者共享呢?我们所培养出来的海洋学人才是否在离开学校之际能以较为全面的视野看待海洋?”[4]这种分析视角指出了现有海洋高等教育存在的分化隔离弊端,非常契合国家、区域社会对海洋科教发展的需求,在学术界引发了强烈共鸣。
日本学界对于实施海洋跨学科教育的必然性有着自己的认识。日本四面环海,国家将海洋作为民族存续的基础,海洋教育早已深入人心。日本实施海洋跨学科教育的因由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归纳。首先,伴随着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以海洋为中心的社会开始形成,仅依靠精通单一专业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复杂的海洋社会环境,因而引发了日本培养适应海洋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管理的综合人才的欲求。其次,2007年日本政府颁布了《海洋基本法》,提出要以国际海洋理论为先导,充实海洋研究机构的质与量,为相关海洋国际机关输送人才。因此,兼具“国际”与“学际”特征的海洋跨学科教育日益重要。再次,日本的企业普遍实行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传统使得日本人在企业内部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杠杆上更倾向于前者。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只注重效率的企业内部教育已不能适应综合人才需求的现况,人们开始把希望寄托于高等教育的海洋综合人才培养上。最后,结合当前全球温室效应对日本的影响,以及依旧让民众心有余悸的东日本大地震等环境生态问题,使海洋跨学科教育的实施获得极大动力,他们希冀通过培养海洋跨学科人才来应对此类问题。[5][6]
当学者们开始反思当前海洋学科专业教育,并将关注点投向海洋跨学科教育时,就必然对海洋跨学科教育进行一个较为严谨的概念界定。我国早期的海洋跨学科教育被界定为“以海洋学与文、理、工,特别是与人文社科的交叉、综合为前提,形成一个具有文理工综合性质的庞大的海洋学科体系、特别是海洋人文社会科学体系,并以各分支学科为平台,设置多级多类交叉性综合课程,培养和造就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海洋素养的创新性人才的教育。”[7]针对我国海洋人文社科诸专业发展缓慢的现实,这一概念在强调海洋与文、理、工相融的基础上,重点放在了海洋学与人文社科的交叉上,这与当前“海洋强国”建设形势下需要综合型海洋管理人才的背景是分不开的。
日本的海洋高等教育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属于自然科学的海洋学科专业教育,包含船舶海洋工学、海岸工学、水产学等几大类别;另一种则是在2007年《海洋基本法》倡导下实施的海洋跨学科教育。[8]2011年,东京大学海洋联盟跨学科海洋教育研究会对日本的跨学科海洋教育作了如下定义:“海洋跨学科教育即为解决社会中关于海洋诸方面的课题,培养具有专门知识、各领域综合视野,能够综合地研究解决课题方法的海洋综合人才的教育。”[9]从定义上来看,日本的海洋跨学科教育直接突出海洋诸课题、项目的解决,没有过多地涉及海洋学与文、理、工交叉综合及孰轻孰重的问题,显示其海洋跨学科教育改革具有“问题导向”性。
两国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在内涵上都强调以学科专业的交叉与综合来培养海洋综合型人才,当然又各有侧重。同时也可以看出,两国采纳的定义与本国开展海洋跨学科教育的因由存在对应关系。即我国将海洋跨学科教育的重点放在海洋学与人文社科的交叉上,既满足当前海洋强国战略对海洋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需求,又弥补海洋学科专业自身割裂之不足,尤其是海洋人文社会学科专业的缺位。而日本则从本国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出发,着重考虑可能面临的生态环境灾害及潜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力求通过海洋跨学科教育培养出综合性人才,以加强对诸如此类问题的解决。
海洋学是天、地、生、数、理、化相互交叉,又与某些工程类学科发生联系后的成果,具有与生俱来的复合性。适应海洋学科专业这一特点,跨学科教育在海洋学教育中非常普遍:一些海洋跨学科专业不断生成,海洋学与其他文理工学科交叉的综合课程也不断出现。但在近年来的跨学科教育的新视野下,海洋跨学科教育有了突出表现并展示出新姿。以下以中国海洋大学与日本东京大学为例,分析比较中日两国海洋跨学科教育的行动方式与实施项目。
作为国内海洋高等教育发展的典范,中国海洋大学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对国内其他高校颇具借鉴意义。目前该校已经初步建立起数目众多的学科交叉与综合平台,且依据这些平台,不断探索海洋跨学科教育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双线共进的路径。
在本科生培养的过程中,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跨学科教育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海洋学与其他理科的交叉与综合形成了一些学科专业,如海洋化学、海洋环境科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科学等,这些专业又分别下设了化学海洋学、海水分析化学、海洋资源化学、海洋环境化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等众多的海洋综合课程。其次,海洋学与部分工科交叉综合形成了一些学科专业,如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海洋技术等,这些专业内分别开设了海洋工程环境学、海洋工程建造与施工、海洋微生物工程、海洋生物资源加工工厂设计、海洋资源原料学、海洋生物资源加工机械、海洋工程材料、海洋遥感等数目庞大的综合课程。再次,该校的海洋跨学科教育还体现在文理交叉综合而成的学科专业上,如海洋经济、海洋法学、海洋政治学与行政学、海洋文化产业管理等特色专业与方向,这些专业下又分设了海洋经济学、海洋区域经济、海岸带管理、海洋法学、海洋政治、海洋行政管理、海洋文化概论等海洋人文社科综合课程群。[10]具体以该校设置的海洋经济学本科专业为例,目前该专业的涉海核心课程包括海洋经济学、海洋区域经济、资源环境经济学、海岸带管理、海洋法学等,毕业学生普遍能够熟练掌握海洋经济业务的基本技能和技巧,熟悉国际海洋法公约及中国海洋经济政策法规,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应海洋经济发展、适应国际化海洋合作与竞争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运行机制。至2016年,该专业已有多届毕业生就职于海洋经济与规划管理部门、大型海洋资源生产与加工企业以及跨国公司,也有为数众多的同学参与到了海洋国际合作和高校、科研等部门的海洋经济研究等工作中。
另一方面,该校每年都招收一批本科专业不同,但又希望致力于海洋事业发展的学生,进行海洋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如海洋与大气学院是我国唯一的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紧密相结合的教学和科研单位,是海洋学家和气象学家的摇篮。[11]在该院研究生招录中,除专长的海洋学与大气学专业外,还将海洋资源与权益综合管理纳入到招生专业中。此外,在海洋学与人文社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上,该校的研究生培养亦是不遗余力,如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中国史研究生招生要求中,学生就必须明确海洋历史文化研究特色并熟练掌握相关海洋内涵。
我国海洋跨学科教育在本科生与研究生两个阶段的并行实施,已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海洋综合性专业人才。但需要总结与反思的是,我国的海洋跨学科教育目前还只是存在于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代表的涉海高校中,且在实施中还是更多地附设于各相关专业,海洋跨学科教育的广度与深度都需要进一步拓展。对此,学者们提出了海洋跨学科教育进一步改革的路径,如根据海洋学本身不同于其他文理工专业的综合的特性,提出海洋跨学科教育要兼顾文、理、工;[12]海洋通识教育与海洋专业教育在广度与深度上要融合发展;[13]海洋学本身就是一个基础研究领域的交叉学科,其学科特点决定了本科生阶段的教育更适于跨学科教育。[14]
日本海洋跨学科教育历史虽然也相对较短,但已经在诸多高校得到有效实施。如东京大学于2007年设立了海洋联盟,把它作为跨学科海洋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基地,并于2009年开始实施海洋跨学科研究生教育项目。其他如横滨国立大学在2007年设立了统合海洋管理教育研究中心,东京海洋大学则于2008年在研究生院海洋科学技术研究科设置了海洋管理政策学专业,等等。这些高校的海洋跨学科教育的组织形式、运作模式、课程设置与实施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限于篇幅,以下主要介绍极富特色的东京大学海洋联盟的海洋跨学科教育项目。
1.东京大学海洋跨学科教育项目。东京大学与海洋直接相关的研究人员与教师多达250多名,形成了横跨多学科的日本最大数量的海洋研究者群体。基于全面、综合考虑海洋的发展与解决海洋现代诸课题的需要,东京大学于2007年7月设立了海洋联盟,其宗旨是从全球化的视角出发考虑日本社会的未来,解决社会需要的海洋相关课题,在促进对海洋知识的深度理解、创造新技术与产业、整合、开拓相关学术领域的同时,成为致力于为日本海洋事业做贡献的智囊团。
2009年,东京大学理学系研究科、工学系研究科、农学生命科学研究科、新领域创成科学研究科及公共政策学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创办了海洋联盟海洋跨学科教育项目,以培养具有广泛海洋相关素养的人才为目标,开展跨学科的研究生教育。该项目的核心是每年冬季学期的海洋问题研讨会,研讨会充分发挥拥有13个部门的海洋联盟的特长,把分属于各研究科的研究生组成小组,进行基于问题的学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教育项目不限定受教育对象,只要是东京大学的研究生,无论是哪个专业都可以修习该项目课程,取得规定学分的学生,可获得东京大学教育运营委员会颁发的修成证书。如表1所示,截止到2015年,已经有5个研究科的13个专业的85名学生取得了修成证书。[15]
表1 东京大学到目前海洋跨学科教育的参加人数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海洋学際教育プログラム平成27(2015)年度開講科目講義シラバス』これまでの参加人数整理。
2.东京大学海洋跨学科教育项目的课程。东京大学海洋跨学科教育项目由必修科目、选修科目以及推荐科目三个部分组成,共有课程25门。必修科目即海洋问题研讨会,这是进行跨学科思考、培养政策制定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应用型教育科目。科目教学包括综合研究和案例学习,在对与海洋相关的各种政策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推动学习者以问题为导向,忽视专业差别,进行政策的整体策划。海洋问题研讨会共有五个方向:理学系海洋问题研讨会、工学系海洋问题研讨会、农学生命科学方向海洋问题研讨会、新领域创成科学方向海洋问题研讨会及公共政策学方向的事例研究。文理基础不同的研究生可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如文科生的必修科目就是公共政策学方向的事例研究。
选择必修科目又细分为三类。在这一科目设置与选择上,项目组织者有意突破研究生原来所属专业局限,推荐文科生选择科目3(主要包括海洋基础科学、海洋工学基础及海洋生物资源利用论等),而推荐理科生选择科目2(主要包括国际海洋法制度概论、沿岸域管理法制度论、海洋科学技术政策论等)。文理皆可选的必修科目1则主要包括海洋法、海洋政策实习与海事政策论。
推荐科目的选择范围则更加广泛,包括海地动力学、海洋科学野外实习(1和2)、海洋生物学、海岸漂砂论、复杂流体体系建模、海事技术革新、水产资源管理学、国际水产开发学总论、水域保全学、水圈生态论、海洋环境创造论、海洋环境建模、国际空间秩序与法、交涉与合意,以及英文授课的“Science,Technology and Public Policy”等16门课程,只要符合修习要求,学生可以任意选择。
3.东京大学海洋跨学科教育课程实施及评价方法。东京大学海洋跨学科教育主要有三种授课形式。第一种是以“海洋生物资源利用论”为代表的选择必修科目,此类课程主要以基本的讲授方式进行,当然这种讲授并非传统意义上大班教学的满堂灌,而是注重教授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合理分配出讨论时间。这种授课类型主要是打破原有文理学科界限,而又囿于非专业学生对相关知识不甚了解的基础上设立的。第二种授课方式即研讨会,在教师进行几次讲解,为学生铺垫知识基础后,由学生选择已有课题或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搜集资料、做课堂发言并与师生展开讨论。第三种即以现场见习的形式进行授课,学生通过实习同时动用多种感官,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真正实现从做中学、在学中做。
对于学习成绩的考核,海洋跨学科教育项目更注重过程性评价,以此促进学生扎实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测评方法主要包括出勤、课堂参与度、课堂小测、研讨会中的发言表现、期末撰写的报告和考试。25门课程中,没有一项只凭借期末测试来决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4.东京大学海洋跨学科教育的学分要求。海洋跨学科教育在东京大学已经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培养方案与运作模式。如表2所示,海洋联盟的海洋跨学科教育项目设置了14学分的修习要求,研究生只有在修完规定学分并评定合格之后才能取得修成证书。[16]
表2 取得海洋跨学科教育修成证书必须的学分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海洋学際教育プログラム平成27(2015)年度開講科目講義シラバス』修了に必要な単位数整理。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日本的海洋跨学科教育已经形成了一种较完备的运作方式,某些项目的具体实施能够达到环环紧扣、细致入微的程度。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为止日本海洋跨学科教育的改革仅仅是一些“点”的布设,且招生数量有限。这些“点”能否进一步发展成“面”,我们将跟踪观察。
现阶段,我们已逐渐树立了对海洋跨学科教育的深刻认知与长远规划,但是由理论至实践,必然要经历尝试与磨合的艰辛历程。要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发展,培育出拥有综合素质的高层次海洋人才,我们必须以开放的视野向域外学习,借鉴一些好的海洋跨学科教育方式方法,以它山之石攻我国海洋跨学科教育之玉。
海洋学科专业天然具有跨学科性,且大多数历史悠久,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了我国的海洋跨学科教育。相较日本模式,我国的海洋跨学科教育缺乏主动性,即缺少跨学科教育规律指导下的主动调适与改革。因此,有必要借鉴前述东大教育项目的运作机制,整体推进中国海洋跨学科教育。这包括统筹设置和完善海洋跨学科教育课程群,并把它们纳入已有的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完整的课程教学计划、课程实施措施与评价方法;推行合理的学分要求与换算方式等等。通过这些措施,力争保证分设于不同专业中的微观海洋跨学科课程能够得以整合、规范和优化,进而建立起我国海洋学科专业教育中跨学科教育良性运作机制。
尽管当前我国大学在各涉海专业中设置了许多微观海洋跨学科课程,但仍缺乏统一与规范。对此,我们可以结合自身学校特色与基础,借鉴东京大学海洋联盟的做法,建立中国特色型高校海洋教育联盟,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为背景,致力于成为国家在海洋事业建设中的强大人才与智力后盾。行动要点在于,一是建立各涉海高校校内海洋跨学科教育联盟或平台。要促使海洋跨学科教育跳出封闭办学的圈子,汲取文理工三大类学科下各专业、各科目涉海之精华,进一步增强海洋跨学科教育的交叉与综合性,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综合性海洋人才。二是建立各涉海高校校际间的海洋教育联盟。要做到先进理念的共享、信息的互通、模式的相互影响与借鉴、方法手段的共用,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为有效推动海洋跨学科教育的落实,就要从起点上做好规范,避免其在区域上的发展不平衡。当前我国海洋教育、海洋高等教育已经存在沿海优于内陆,且差距日渐显著的状况。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差距的存在是必然,但海洋教育与海洋跨学科教育在内陆地区高校的零认知、零发展是不可容忍的。因此,有必要纠正沿海地区需发展、离海区域无需发展的认识偏差,将海洋跨学科教育推至所有区域的涉海高校与专业。要实现此目标,应充分发挥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代表的海洋类大学在这一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取得海洋跨学科教育发展的区域平衡与优化。
海洋人文社会学科教育的缺位会导致高素质的海洋管理、经济专业人才缺乏,无法满足建设海洋强国的迫切需求。因此,应努力实现海洋学与人文社科的交叉与综合,特别是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专业的交融,培养海洋管理、海洋经济、海洋社会、海洋政治、海洋法、海洋教育等综合学科专业人才,不断满足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实施对人才的需求。
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代表的几十所大学的海洋跨学科专业仅仅涉及海洋学与部分理、工、文学科的交叉,且大都限于海洋学与其他一级学科,广度有限。因此,应进一步拓展海洋学与理、工、文等一级学科的交叉与综合,拓宽海洋跨学科教育的广度。此外,在纵向上应进一步加大海洋学与他类学科中二级学科的交叉,并建设、开设多种三级交叉的海洋跨学科课程,以增强海洋跨学科教育的深度。唯依此纵横交织才能化海洋跨学科教育的“点”为“面”,并逐渐构筑成“体”,夯实建设蓝色海洋国家的人才培养基础。
参考文献:
[1]苏勇军.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洋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5,(2).
[2]黄家庆,银建军.新形势下广西沿海高校涉海学科专业群的构建[J].广西社会科学,2011,(8).
[3]游家胜.浙江海洋人才培养体系建构中的结构性问题探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3).
[4][14]陈凯泉.特色型大学跨学科教育的组织及实施——以海洋学本科生培养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0,(5).
[5]福島朋彦.学際的海洋教育とその延長上の問題[EB/OL].http://www.oa.u-tokyo.ac.jp/learnocean/researchers/kyoiku-2/post-15.html.
[6]野村英明,古谷研.学際的な海洋教育とはなにか(その3.「学際海洋学」と「学際的海洋教育」).[EB/OL].http://www.oa.u-tokyo.ac.jp/learnocean/researchers/kyoiku-2/3.html.
[7][13]马勇,朱信号.试论我国海洋跨学科教育及其发展趋向[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8]海洋政策研究財団.21世紀の海洋教育に関するグランドデザイン(高等学校編)~海洋教育に関するカリキュラムと単元計画~[EB/OL].https://www.spf.org/opri-j/publication/pdf/ISBN978-4-88404-267-7.pdf.
[9]東京大学海洋アライアンス. 学際的海洋教育に関する研究報告書[EB/OL]. http://www.oa.u-tokyo.ac.jp/learnocean/researchers/kyoiku-2/.
[10]中国海洋大学教务处.中国海洋大学本科院系专业目录[EB/OL].http://www2.ouc.edu.cn/.
[11]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中国海洋大学201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EB/OL].http://web.ouc.edu.cn/.
[12]薛玉香.浙江海洋学科专业设置研究——基于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视域[J].教育研究,2014,(5).
[15][16]海洋学際教育プログラム~分野を超えた海洋研究と人材育成の拠点~平成27(2015)年度開講科目講義シラバス[EB/OL].http://www.oa.u-tokyo.ac.jp/ieposp/pdf/pdf_0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