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学习适应性及对策研究
—— 基于S大学的案例分析

2016-04-10 09:29蔡文伯李梦瑶
山东高等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跨地区调剂适应性

蔡文伯,李梦瑶

( 石河子大学 师范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对于学习适应性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末期,学者们多倾向于对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进行研究,而对于大学生群体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理论与实证研究都相对薄弱。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关于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文章始于2007年,数量也极为有限,而在为数不多的文章中,研究对象又多为新生与跨专业调剂研究生,而跨地区调剂群体的学习适应性还未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迈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呈现跨越式发展的势头。全国研究生招生总人数由1999年的年7.18万人增长至2014年的55.1万人,这15年间的年招生人数增长了47.92万人次,达到平均每年3.19万人的增长速度。而真正的研究生大幅扩招始于2003年,该年全国招收研究生26.89万人,比上年增加6.63万人。[1]随着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的出现,各地区高校生源不平衡现象日渐凸显。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水平发达、教育质量优于中西部地区,大批考生争相报考北上广地区,而西部地区出现严重生源不足现象。为了平衡这种差异,每年有大量考生不得不选择跨地区调剂。这些跨地区调剂研究生被调剂后的学习适应性究竟如何?本文尝试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跨地区调剂研究生的学习适应性,并结合访谈资料,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目前,国内学习适应性概念引用率最高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教授所下的学习适应性定义,即认为它是个体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亦即学习适应能力。[2]跨地区调剂指的是从教育部直属高校、A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或直辖市)调剂到属于B区的S大学。[3]

(二)研究工具

关于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测量,我国并未统一编制规范的量表,学者们进行研究时多使用自编量表。本文采用西南师范大学冯廷勇编制的《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根据所调查研究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修订。修订后问卷信度为0.87,具有五个维度: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教学模式、环境因素,其中共29个项目。同时,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法,使用SPSS17.0对收回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还挑选部分样本对象进行访谈,辅助问卷调查的结果,借以充实数据分析。

(三)研究样本

为了解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状况,作者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S大学中跨地区调剂研究生较多的三个学院:化工学院、生科学院、机电学院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见表1),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3份,问卷回收率为94.3%,剔除无效问卷22份,有效问卷为261份,问卷有效率为92.2%。

表1 样本构成(N=261)

随机从作为样本对象的三个学院中各选取一名跨地区调剂研究生进行访谈,通过访谈了解跨地区调剂研究生被调剂到S大学后在学习、生活方面的身心适应状况,辅助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讨论(表2为三位受访者的基本资料)。

表2 受访者基本资料

三、数据分析

(一)硕士研究生学习适应性

1.学习适应性总分

根据量表计分方法,总分及各维度分数越高,表明学习适应性及在各维度因素的适应性越好。将样本对象分为跨地区调剂研究生、非跨地区调剂研究生、总体研究生三个样本群体,对其总分进行描述性统计。

S大学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学习适应性总分处于64分至139分之间,均值为104.90分,处于基本良好状态,88.9%的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学习适应性基本良好与良好,11.1%的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学习适应性较差;S大学非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学习适应性总分处于43分至137分之间,均值为103.77分,处于基本良好状态,88.2%的非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学习适应性基本良好与良好,11.8%的非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学习适应性较差与差;S大学研究生学习适应性总分处于43分至139分之间,均值为104.35分,处于基本良好状态,88.7%的研究生学习适应性基本良好与良好,11.3%的研究生学习适应性较差与差,需要作出调整(见表3和图1)。

总体来说,S大学研究生学习适应性基本良好,且跨地区调剂研究生与非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在学习适应性上差异并不显著。

表3 各样本群体总分描述性统计

图1 各个群体不同程度学习适应性分布比例柱状图

2.学习适应性各维度分

《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具有五个维度: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教学模式、环境因素。计算出各个群体学习适应性各维度平均分,并绘制出维度均分雷达图。如图2所示,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三个维度上,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得分高于非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在教学模式和环境因素两个维度上,跨地区调剂研究生低于非跨地区调剂研究生。由此可见,在受主观因素影响的三个维度上,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得分较高;而在受客观条件影响较大的维度上,非跨地区调剂研究生优于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在S大学,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多为内地生源,A区一志愿落空后被调剂到S大学,故在生源质量上更优,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更强,而非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多是本科就读于本校的学生,所以对客观环境的适应性更好。

图2 各个样本群体学习适应性各维度均分雷达图

3.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本文涉及多项可能与学习适应性有关的影响因素:性别、年级、本科就读学校、硕士类型、是否有工作经验、是否跨地区调剂。使用SPSS对以上6个变量中含有两个水平的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具有两个以上水平的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只有性别、本科就读学校、硕士类型在学习适应性的总分或某个维度上差异显著(P<0.05):(1)性别在学习能力和环境因素方面差异显著,男生的学习能力显著高于女生,环境因素显著低于女生;(2)本科就读学校在学习能力方面差异显著,本科就读于东部地区的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显著高于本科就读于中西部地区学校的学生,这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教育水平优良有关;(3)硕士类型在总分和环境因素方面差异显著,学硕的总分和环境因素都显著低于专硕,说明专硕的学习适应性好于学硕。学硕的毕业要求高于专硕,对于学硕同学来说造成一定的压力,在学习适应性方面就稍差于专硕的同学。而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和非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在学习适应性总分和各个维度上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4 学习适应性在不同变量上的差异

注:*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

4.跨地区调剂因素与其它因素的交互作用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时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和非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在学习适应性总分和各个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考虑到学习适应性受多项因素影响,产生交互作用,故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其他因素与跨地区调剂因素是否有交互作用。将其他5个因素分别与是否跨地区调剂因素进行多因素方法差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与跨地区调剂因素在总分和学习动机上交互作用显著。由表5可知,性别与是否跨地区调剂的多因素方差分析P=0.038(P<0.05)交互作用显著,故进行单纯主要效果比较。

表5 不同性别与跨地区调剂变量在总分上的方差分析摘要表

a. R方=0.28(调整R方=0.010 )

进行单纯主要效果比较后,如表6所示,在总分上,性别和跨地区调剂因素单纯主要效果比较差异不显著。

表6 不同性别与是否跨地区调剂变量在总分上的单纯主要效果方差分析摘要表

性别与跨地区调剂因素在学习动机上的交互作用也非常显著,由表7可见,性别与跨地区调剂变量在学习动机上的方差分析P=0.013(P<0.05)交互作用显著,故进行单纯主要效果比较。

表7 不同性别与是否跨地区调剂变量在学习动机上的方差分析摘要表

a. R方=0.48(调整R方=0.030)

由表 8可知,性别因素对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影响不显著,对非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影响显著;是否跨地区调剂对男生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女生群体影响显著。

表8 不同性别与是否跨地区调剂变量在学习动机上的单纯主要效果方差分析摘要表

N.S. 不显著 *P<0.05

结合表9进行事后比较可知,在非跨地区调剂群体中,男生在学习动机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女生群体中,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学习动机显著高于非跨地区调剂研究生。故在学习动机得分上,跨地区调剂女生>非跨地区调剂男生>跨地区调剂男生>非跨地区女生。

表9 均值表

四、结论与分析

从上述数据分析结果可知,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学习适应性与非跨地区调剂研究生无显著差异,且整体研究生学习适应性基本良好。调查发现,S大学的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大多数是内地生源,且他们的第一志愿多为A区重点高校。这类学生为考研付出的努力相对较多,第一志愿落空后,选择进行调剂,说明他们很看重读研的机会。而非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多为本科就读于S大学的本校生,通过保送或者短期复习,便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其目的多是为获得学历,所以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都强于非跨区调剂研究生,而非跨区调剂生中在教学模式和环境因素方面更略占优势。

性别与跨地区调剂因素在学习适应性总分和学习动机上维度上交互作用显著。单纯主要效果比较后,呈现总分差异不显著,学习动机维度差异显著,故对学习动机维度得分进行事后比较。以性别为影响因素时,性别对非跨地区调剂群体影响显著,男生学习动机显著高于女生;以是否跨地区调剂为影响因素时,该因素对女生群体影响显著,跨地区调剂的女生学习动机强于非跨地区调剂的男生,即跨地区调剂女生>非跨地区调剂男生>跨地区调剂男生>非跨地区女生。

(一)调剂并未影响学习动机和态度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 一种内部动力;学习态度指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和情感的心理状态。[4]42选择考研的同学学习动机主要分外部动机、内部动机两个方面,外部动机主要是缓解就业压力、取得学历,内部动机则多表现为对学术的追求与热爱。三名同学的第一志愿均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或A区重点高校,当被问到会不会因为被调剂产生心理落差从而改变当初考研的学习动机和现在的学习态度时,L同学坚定地说:“不会,研究生不是我的终点,这只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段而已。”R同学说:“我花了10个月复习考研,最少的时候,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如果上研期间懈怠了,对不起我当初的付出。”三名同学均表示考研动机中内部动机占主导,期望继续深造,提高个人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以内部动机为主的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较为稳定,当对学习的认识和情感不统一时,这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就会遭到破坏。由此可知,跨地区调剂研究生以内部学习动机为主,学习态度稳定。

(二)学习能力的优势并不作为懈怠的资本

学习能力是能够进行学习的各种能力和潜力的总和。[5]68我们普遍认为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多为内地生源,在专业课程和英语课程的学习能力上都是比较有优势的。但似乎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并不引此为骄傲,也并没有把这方面的优势作为他们懈怠的资本。L同学说:“都说内地来的学生底子会好,其实这种说法是会误事的。尤其在研究生阶段,努力积累,学术上才有发展的路子,没有捷径。就算是内地来的,在学术上耍小聪明,也是白搭。”反而是更加冷静地找出他们与本校生相比的劣势,更加努力地弥补这种劣势,R同学说:“优势么,很难说,普遍来说,内地学生能力要强一点,因为调剂的学生通常还是想摘那个高一点的苹果的,有向上的心,经过考研,系统的筹划能力更强一点,英语通常经过考研强化,但是,本校生所做科研有延续性,更容易出成果,他们通常在调剂生未进入新课题状态,已经顺着本科毕业课题前进了很多了。”

(三)亟待教学条件和学术管理方面的改善

对于研究生来说,教学条件方面主要包括:导师的指导能力、教师的授课水平、实验的设备技术。在谈到教学条件时,跨地区调剂研究生们则表达了较多的不满,提出一些存在于教学条件方面的不足。本科期间曾在中科院实习的L同学说:“教学条件上还是和内地有很大差距的,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对硬件方面做出了肯定,也提出了期望,而对于软件能力表示出还有很大提升空间,Z同学说:“和一些内地的一般学校比起来我们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很不错了,比如图书馆和教学楼,以及远远超越了内地一些学校,但软件还需提高,比如师资力量,还有就是我们要经常买试剂,这个路途太遥远,买试剂耽误时间太久,仪器设备坏了,工程师离这也太远了,很久不能赶过来。”可见,跨地区调剂研究生迫切希望教学硬件的提升和软件的改善。

学术管理主要指导师对于研究生的管理方式,对于此,似乎跨地区调剂研究生没有太多要发表的意见。L同学说:“管理一般,符合研究生一贯的‘放羊式’管理。”R同学:“我导师对我的管理属于‘放羊式’和‘朋友式’兼有,更偏重朋友关系,这样挺好,我不喜欢被束缚。”他们的表达中普遍反应出的相对松散的研究生管理模式,基本与全国研究生学术管理模式无异。

(四)环境因素方面适应基本良好

环境因素分为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受访者表示学习环境中等水平,基本能够适应,而对于生活环境并没有表现出不满。Z同学说:“我家就是新疆的,本科在内地求学,考研还想留在内地高校,但无奈单科没有过线,调剂回新疆,没有什么不适应的,因为从小就在这里长大,习惯了这里的一切。”对于一些家在内地的学生,地域的差异也并未引起不适。家在河南的L同学说:“到新疆来,没有什么不适应,饮食、居住都习惯,我都吃胖了,还让我重新认识了新疆,很美的地方!”热爱旅游的R同学说:“研究生三年,我去了新疆很多地方旅游,收获很大!”可见,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对环境因素适应基本良好。

(五)对调剂学校认同感和归属感较低

认同感是对某一事物的认可程度;归属感指个体将自己归属于某一团体,并对其产生亲切、自豪的情绪体验。[6]92毕竟跨地区调剂是一个被动的选择,远离家乡、父母和朋友来到陌生的城市和并不熟悉的校园,曾经对这里也没有过任何向往,甚至以后也没有打算留在这里就业。这种情况下,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令人担忧。L同学说:“认同感取决于学校的发展,归属感不太强,大概是因为在这儿只是一个过渡的地方,以后还要回家乡去工作。”R同学说:“既然来到这儿就得认同,就得让自己属于这儿,不然痛苦的是自己!”从来访者的话语中能感受到一些“不得不”的无奈,这里之于他们就是一个短暂的过渡,从未向往,也终究要离开,认同感和归属感自然难以产生。

综合访谈资料,笔者发现,跨地区调剂研究生被调剂后依旧珍惜来之不易的读研机会,并没有因为被调剂到B类地区高校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也并不因较强的学习能力而作为学术上松懈的资本;认为教学条件在硬件设施和软件技术上都能有待提高;对于客观的生活环境没有太大不适,但心理上对调剂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较低。

五、对策与建议

(一)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内化研究生学术意识

学术氛围是一个长期积淀形成的结果,高校中不乏研究生将学术视之为导师布置的一项任务,而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下,学术应内化成研究生的一种习惯,成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校研究生管理模式普遍存在“放羊式”管理,无针对性和计划性的管理,导致部分研究生自律性大大降低,学习松懈、走捷径。此种情况下,应发挥导师、研究生双向作用,导师指引作用举足轻重,结合研究生个体特点,帮助制定相应科研计划,建立相应奖励机制,从而逐步推进研究生自主学术、自觉学术的学术行程;研究生则发挥团体带动作用,建立帮带关系、小组合作学习,定期交流汇报、学习讨论。同时,高校也应结合自身情况多举办校内外讲座,形成“时时念学术、处处有学术”的浓厚氛围。

(二)夯实教学硬件设备,提升教育技术软实力

S大学作为西部知名高校,硬件设施已走在西部前列且优于部分内地一般高校(例如教学楼、图书馆)。理工科研究生普遍认为实验条件有待改善,由于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实验器材的购买、实验仪器的技术指导都不能及时解决。与此同时,软实力也亟待提升,利用外部环境改善内部环境,作为B类地区高校应与内地知名高校多交流,汲取优秀学术资源、科研资源,建立资源共享体系。通过共建网络平台,以MOOC形式,面对面参与知名高校的课堂和学术讨论,使得偏远地区高校研究生通过网络克服距离造成的消息延迟获得现象。同时,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才循环系统,一方面把外部优秀人力资源引进来,另一方面把内部师资送出去,鼓励本校老师深造,以教师为源头,不断注入最领先的学术资源。

(三)提升对高校认同感,增强校园环境归属感

就学生与其所在大学的关系来说,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形成至关重要,它会反映出学生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大学生活。[7]29-31跨地区调剂研究生对调剂学校认同感源于学校自身实力,归属感取决于对学校的喜欢、依恋程度。在高校教学硬件设施,软件实力提升不能一蹴而就的情况下,“以情致胜”是增强跨地区调剂研究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有效途径。首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其次,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最后,提高管理人员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杨绍志.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演变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0.

[2]周步成.学习适应性测验(AAT)[S].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1991.

[3]2015调剂须知:同校调剂与跨区调剂[EB/OL].(2015-02-05)[2015-06-20].

http://www.chinakaoyan.com/info/article/id/68664.shtml.

[4]张焕庭.教育辞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42.

[5]杨治良.简明心理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68.

[6]时蓉华.社会心理学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92.

[7]刘清玲.如何加强地方高校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J].文学教育(中),2010,9:29-31.

猜你喜欢
跨地区调剂适应性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跨地区”、“跨部门”、“跨币种”协同监管方法研究及政策建议
中药调剂常见差错及相应措施探讨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建筑安装企业跨地区施工的内控管理
试述中药调剂发药交待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