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艳
(延安大学文学院 陕西 延安 716000)
古老模式的现代置换——从两种叙事模式看古典文学对赵树理小说的影响
王小艳
(延安大学文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内容摘要】赵树理因其文学创作的平民化和大众化而成为解放区文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纵观其创作就会发现,这主要是继承和革新中国古典文学和民间传统文学的结果。文章结合他叙述故事时采用的“才子佳人”和“清官除暴安良”的结构模式论述了古典文学对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赵树理才子佳人爱情叙事模式清官文学套路
*本文为延安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延安文学对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以丁玲、孙犁、赵树理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dhsy15002)。
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在《讲话》精神的召唤下,解放区文坛出现了一批努力践行这一方向的新一代作家,赵树理正是此时最为杰出的代表。据李士德《赵树理回忆录》记载,赵树理出生在一个农村知识分子家庭,先祖曾有功名,祖父和父亲都是农村知书识礼的“文化人”。他自幼接触儒家经典等古代典籍:6岁就开始跟祖父读《三字经》、《四书》,11岁在村里的私塾就读,15岁入高小,读的还是四书五经,直至1925年。结合赵树理的文化环境便可得知古典文学很早就是他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之后他为新文化服务,但纵览他的小说创作,仅从小说的叙事模式上便可见中国古典文学对其影响之一斑。
“才子佳人”顾名思义,是指才华横溢之男子和年轻美貌之女子,往往关乎爱情。《诗经·周南·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的吟唱可以说是对“才子佳人”爱情主题的最早描述,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2]出现了“佳人”一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的故事可谓是“才子佳人”的现实版,之后的唐传奇、宋元话本也都不忘给才子佳人留下一幅幅缱绻画卷,但才子佳人爱情模式被确立则是在元代戏曲中。《西厢记》在演绎张生和崔莺莺爱情悲欢离合的同时也确立了才子佳人爱情故事的写作程式:首先是在主人公方面,男子一定才华四溢似张生,女子姿容美丽如莺莺;其次两人私下定情,没有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得不到父母的同意而爱情受阻;再次,两人的爱情之路上往往还有“第三者”插足,如《西厢记》中的郑恒;但最后男女主人公多因皇帝赐婚而有情人终成眷属。“中国古代戏曲的创作与表演具有系统的程式化特点,……特别是在关目情节的布置等内容方面,亦表现出浓重的类型化、模式化倾向。”[3]才子佳人爱情剧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情节重复性大、多本杂剧套路相同的模式特点,即后人所概括的“私订终身后花园,棒打鸳鸯两离散,落难公子中状元,奉旨成婚大团圆”[4]。
赵树理出自农村,在他生活的时代中国百分之八十都是农民,他深切的感受到以鲁迅的《阿Q正传》为代表的新文学固然进步,但老百姓尤其是广大农民与之是绝缘的,“文坛太高了,群众攀不上去,最后拆下来铺成小摊子。”[5]因此赵树理以“文摊文学家”自居,探索文艺大众化的路子,为广大群众写作,不仅用农民熟悉的评书体式和通俗的语言写作,更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戏曲中的才子佳人爱情模式进行小说创作。
在《小二黑结婚》中我们能够看到才子佳人的爱情叙述模式。首先,两人符合郎才女貌的情形:小二黑“有一次反‘扫荡’打死过两个敌人,曾得到特等射手的奖励。”[6](P5)在抗日战争那个特殊的年代,特等射手的才能是当时青年男子身上非常出色的才华,这种荣誉具有极大的魅力。再来看小芹,“比她娘年轻时候好得多。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树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6](P3)这段写法类似于《陌上桑》中写罗敷之美——没有直接写小芹的漂亮,而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突出她的美丽从而更具说服力,从这些侧面描写中我们能够看出小芹更是这一带有名的俊俏姑娘。而且她有着更美好的品质——和她娘年轻时候一样漂亮但不轻浮,面对村政委员金旺的淫威毫不畏惧。其次,父母反对,爱情受阻。小二黑的父亲二诸葛不愿意的理由有三:“第一小二黑是金命,小芹是火命,恐怕火克金;第二小芹生在十月,是个犯月;第三是三仙姑的声名不好。”[6](P6)主要是封建迷信。小芹的母亲三仙姑反对是因为“要真是那样的话,以后想跟小二黑说句笑话都不能了,那是多么可惜的事”[6](P8),表面上看是跟女儿争风吃醋,实质上也是封建迷信在作怪。同样受到封建观念的阻碍,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因此在这一点上他们追求爱情婚姻自由与古代才子佳人一样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再次,与古代才子佳人处境和状况相同的是都遇到“第三者”插足,在小芹一方是三仙姑答应了媒人将她给在阎锡山部下当过旅长的退职军官续弦,在小二黑是二诸葛给他找了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做童养媳,面对父母的干涉摆布,两人都毫不例外地选择了反抗。与古人一样在实现爱情的道路上都充满了荆棘坎坷,但古今的才子佳人的态度是一样的,那就是毫不妥协奋起反抗。最后,虽然遭到父母的反对,但也像古代才子佳人奉旨成婚一样,小二黑和小芹的爱情得到了区长的批准和赞许,从而得以大团圆收场。古今才子佳人的爱情都是因为得到了比他们父母更具权威的人的肯定和批准而终成眷属,因此小二黑和小芹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古代才子佳人故事的现代版。无独有偶,《登记》中艾艾和小晚的爱情叙事模式也是如此,两个自由恋爱的人遭到周围旧习惯势力的阻挠,奋起反抗,后因《婚姻法》的颁布而圆满结合。
在中国古代社会,“清官”是指那些明断是非、清正廉明的官吏,如唐之狄仁杰、宋之包拯、明之海瑞。对统治者而言,他们是治理国家的官吏典范;对老百姓而言,他们是实现公平正义的理想寄托。因此,在古典文学尤其是话本、戏曲中出现了大量的关于清官的作品,如大家所熟悉的戏曲《鲁斋郎》叙述了权贵鲁斋郎骄横好色,先抢银匠李四之妻,后又夺孔目张圭之妻,迫使两家妻离子散,包拯得知后为防止有人庇护,便设计以“鱼齐即”这一相似之名奏明圣上,智斩鲁斋郎,最后两家终得团圆。此类清官戏还有如《生金阁》、《十五贯》等。从结构模式上看,这些清官戏形成了清官除暴安良的套路,故事多由“百姓蒙冤——清官断案——沉冤昭雪”[7]三个部分组成。赵树理的小说十有八九是“问题小说”,在情节结构上,他成功的借鉴了古代清官文学的套路,形成了大体相同的框架。叙述故事时先是以幽默通俗的语言引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娓娓道来反复铺陈推动情节发展直至矛盾一触即发。又因矛盾双方力量均衡或悬殊等原因无法自己解决冲突,此时第三方力量介入,为矛盾的解决提供契机,这登场的第三方往往就是一清官形象。最后,通过第三方的惩恶扬善除暴安良,代表着真善美、进步的矛盾一方取得胜利,而代表着假恶丑、落后的一方则走向失败,至此,故事圆满结束。
《李有才板话》在这一结构范式方面就表现得颇为典型:首先,地主恶霸阎恒元欺骗没有觉悟的农民,使尽手段拉拢腐蚀干部,横霸阎家山数十年,致使农民经常受冤枉气不得真正翻身。章工作员被假象所迷惑使存在严重问题的闫家山反成了“模范村”。然后,县农救会主席老杨同志从顺口溜中听出村里工作有问题遂展开调查,老杨同志此时就是一现代清官形象,开始断案。一如清官除暴安良的传统套路,最终老杨同志组织群众斗倒了闫恒元,改选了村干部,百姓取得了村政权彻底翻了身,问题也解决了。还有如《小二黑结婚》里混进村政权里的坏分子金旺和兴旺,他们在刘家峧无恶不作,霸占小芹未遂便阻挠小芹和小二黑结婚。区长按照婚姻法的规定宣布小芹和小二黑婚姻的合法性,并且发动群众揭发金旺和兴旺的斑斑劣迹,把他们判了徒刑。这时“区长”便是断案的“清官”。《登记》中艾艾和小晚的自由婚姻遭到家长、村民事主任、区助理员三方面的阻碍,正在无可奈何之时,规定只要男女双方自愿即可进行登记的婚姻法公布了,艾艾和小晚一直悬而未决的婚姻难题因婚姻法的出台而圆满解决。此时解决问题的“清官”是一纸婚姻法。
那么,赵树理小说的文本叙述模式大体可以概括为“问题显现——清官介入——问题解决”[8],恰好与清官除暴安良的套路相一致,无疑是古代清官文学在现代文坛的流变与延续。
“才子佳人”和“清官除暴安良”是古代戏曲中常见的套路,赵树理对其继承并革新,运用到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可以说是对古老模式的现代置换,从这两种叙事模式也可看出古典文学对其潜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2007:3.
[2]陈振鹏,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192.
[3]胡淑芳.元杂剧情节模式与元代社会[J].艺术百家,2000 (4):27.
[4]刘登阁.才子佳人模式的现代置换[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4,14(1):2.
[5]黄修己.赵树理研究资料[A].陈荒煤.向赵树理方向迈进[C].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5:200.
[6]赵树理.赵树理文集[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0:5,3,6,8.
[7]朱庆华.赵树理小说与传统清官文学之比较[J].西北师大学报,2002,39(5):79.
[8]董燕.赵树理小说中的清官情结新探[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2):120.
*作者简介:王小艳(1986—),女,延安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6)03-0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