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烽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引导小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进行语文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小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就能够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与语文学习能力。但是,现在很多教师由于对合作学习的操作要点没有把握准确,导致了在课堂上出现合作学习失效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只是把合作学习当成是一种理念,在课堂上“走过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让合作学习回归有效是十分重要的。
一、基于学习关键,设计合作问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采取合作的方式来学习知识并不能够完全独立进行,因此,如果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很有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迷失语文学习的方向。教师作为语文学习的引导者,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基于学习的关键点来设计合作问题,这样才能让小学生的合作学习具有明确的目标,从而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
例如,在《江南》(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这一篇课文中的五个句子,前面的四个字都是相同的,只有后面的一个字不相同。引导一年级的小学生发现这五个句子的特点,并试着去品味其中的文本效果。而一年级的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还比较弱,让小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有效地让小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语言规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根据这一课的语言特点,为小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合作问题:“小朋友们,这篇课文一共有五句话。在这五句话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小学生在这一合作问题的引导下,在小组内通过讨论交流发现了这五句话前面的四个字都是“鱼戏莲叶”,所不同的是第五个字,并且有的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发现这样的描写形式就像是一首儿歌,能够读起来朗朗上口。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根据课文内容为小学生设计有效的合作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合作问题有针对性,才能让小学生的语文合作学习有针对性,从而通过有效的合作问题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二、基于学生规律,优化合作步骤
小学生有效的语文学习是存在规律的,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以生为本”。“以生为本”最为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基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语文学习。合作学习作为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高效形式,同样要基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小学生的语文合作学习如果缺乏有效的步骤,那么同样是失效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基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再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最优化的合作学习步骤,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更有效。
例如,笔者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这一篇课文时,引导学生通过以下三个步骤进行合作学习。首先,引导小学生对课文进行质疑,让他们基于“普罗米修斯为什么盗火”这个问题对课文进行自主阅读,并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记下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接着,让他们在小组内提出自己阅读中碰到的问题,并且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解决问题。最后,对于在小组内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引导小学生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提出来,教师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解决。这样通过三步学习就有效地让小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阅读与理解,从而完成与文本的深入对话。
三、基于学习需求,搭建合作平台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合作学习仅仅是一种形式,也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来搭建合作平台,从而让合作学习更有效。
例如,在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这一篇课文时,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深入品读课文,笔者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樟树与宋庆龄之间的相同点。由于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深度,所以在课堂上,学生们很用功地根据课文内容在小组内发表了自己的阅读观点,并且在合作的过程中进行了升华,通过这样的形式自然能够让小学生的文本阅读更到位。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基于课文内容并根据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点,为小学生搭建语文合作学习的平台,才能引导小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品读与理解。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学习方式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是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实效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功能,并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应用,这样才能让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回归有效。◆(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苴镇福亮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