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管理困境与出路

2016-04-09 19:09张元博孙卫东
新丝路(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仪器实验室实验

张元博 孙卫东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我国高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制约因素,并给出一些完善的建议,以期提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水平,让实验室在高校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8.034

一、建设实验室的重要意义

高校科研实验室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科研工作者依赖的基础设施,通过科研實验室的工作管理水平,既可反映高校科研水平,也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实验室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实践场所,作为教师科研的主要场地,是高校实践教学资源的主要集聚地。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着科研工作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校实验室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建立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才能使实验室的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因此,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才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一项需要持续的工作。

高校实验室在培养科研后备人才的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如果科研成果付诸应用,就可以会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并且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的实验室从无到有,从建立到完善是向前发展的过程,在此期间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二、加强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作为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高校中的各种实验室,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功能显现出差异化,目前高校的实验室规范相对缺乏,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模式需要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配置,对于消防安全的要求需要在实验室在改造装修时就进行相应的投入和布置。这样可以减少实验室的安全隐患不至于出问题。

三、实验室发展制约因素

在科研实验室建设中,会遇到实验设备仪器陈旧,实验科研仪器投入不足,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实验师资队伍相对薄弱,对仪器操作不熟悉;管理不完善,缺乏激励措施等问题。其中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反映:

1.高校对科研的重视程度

高等院校的建设,离不开科研实验队伍的建设,建设“多层次、多功能、高水平、高效开放式”的实验体系就需要高质量的科研实验人员队伍。学校科研实验室由于起步不久,加上长期重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现象,因为前者主要面对在校学生,教学仪器投入相对较少,而科研实验室需要成体系,对团队建设要求较高,仪器质量要求较高,参与人员以在校教师为主。教师在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实施、管理和更新改造的全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实验室发展的中坚力量。具备了一定规模的院校,一般从教学型向科研教学科研型院校转化,向综合型大学迈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高校管理层的重视程度显得尤为重要。

2.实验室建设投入程度

由于实验室建设是一项花费巨大的系统工程,不同类型层次的院校普遍遇到建设资金不足、实验室条件差、规模小、仪器设备老化陈旧等问题。这严重制约着实验室的发展。此外,购置仪器资金的合理使用,购置仪器的重复问题,加上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的限制影响,实验室建设用地合理配置问题。例如实验室需要摆放大量的科研仪器, 并且价格昂贵,需要固定场所安置并尽量避免多次移动。实验室的设置以仪器功能及配套设备为主,对实验室的相关学科联系起来。在实验资源方面做到仪器的共享、避免实验设备的浪费,重复购置。做好布局,对仪器分类安置,使其发挥效益。因此,学校在实验室建设上需要进行长远的规划,避免实验经费和场地设施使用上的极大的分散与浪费。另外,实验室的规模和环境应和相对应的级别一致。因此,实验室合理配置,对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对学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实验室的人员管理程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进行科研实验对信息的要求相应的在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不断补充新知识,学习新技术。因此,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室的需求来进行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由于条件的约束,从事实验操作与管理工作的实验室人员外出进修和培训的机会极为匮乏,这对于实验管理员自身,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实验室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够高,人员结构不合理。

4.完善加强理念和方式

理念和方式的改变是需要根据不同学校的情况,建立适用于学校的管理制度与服务体系。建立优质高效服务和良好的工作态度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部分。在管理模式方面可以采用激励措施,可以增强实验室队伍活力与凝聚力,改善实验室人员的工作态度。可以适当改善实验室的工作氛围。对于实验管理人员需要首先要做到的对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对仪器预约操作流程的熟悉并加以培训在日常的管理活动时,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工作量量化统计。

总之,实验室的制约因素有很多,学校科研实验室是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的发展应围绕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根据学校学科发展规划,为实现学科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实验室队伍作为保障。这样才能使实验室真正成为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及各学科综合建设、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的基地,才能真正为我国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萍萍,刍议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完善,《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5(3):185-186

[2]张杰,何燕,郭秀花,科研型实验室日常探讨,《基础医学教育》, 2015(5):411-413

[3]杨婷,浅谈高校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年会 2010年8月 成都

作者简介:

张元博(1986--)男,河北保定人, 研究方向:科研中心管理。

猜你喜欢
仪器实验室实验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事出有因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发明
不可忽视的化学仪器的创新使用
最酷的太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