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纪元
"六式",让小标题靓起来
◇廖纪元
我们读一篇文章,通常是先看题目,再看小标题,如果小标题能吸引人,才会认真阅读。研读教育教学类杂志,由读观写,我发现写教学文稿,“六式”可让小标题靓起来。
我们写演讲稿时,喜欢用排比句来增强其感染力。写教学文稿也如此,文稿的小标题形成排比,能增强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更为重要的是,采用排比式能展现文章的逻辑条理,使之层次清楚,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增强表达效果,这就从形式和内容上让文章的可读性更强。如《要“笑”,更要“效”》的四个小标题:
以“笑”交流——未成曲调先有情
以“笑”点拨——要把金针度与人
以“笑”评价——心有灵犀一点通
以“笑”结课——便引诗情到碧霄
四个小标题整齐划一,形成排比,节奏和谐,很有气势,在文稿中十分醒目,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稍稍留意教育教学类杂志,便可发现很多文章的小标题都采用了排比。
反复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运用反复,可使情感一层一层递增,同时让文章结构更为连贯和严谨。写教学文稿时,可用反复方式来拟小标题,让文稿一咏三叹,层层推进,从而使文稿语言生动,形式整齐有序,结构回环起伏,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以及想阐释的道理。 如《围绕文本而“写”》的小标题:
为丰满文本而写
为拓展文本而写
为深化文本而写
为迁移文本而写
将“为……文本而写”的语言形式反复运用,犹如海浪,一层推着一层向读者涌来,推动着读者的情感;同时,与文章题目形成多次照应,浑然一体,增强了语言的美感,显示了文稿严谨有序的结构,凸显了小标题的形式美。
许多作者在写文章时,一些话不直说,而是采取“言此意彼”“言内意外”等委婉形式,让对话人自己去领悟。写教学文稿拟小标题时,也可采用此法,借用一些名言、诗句、歌词等,但其所指的意义大多已经与其本意不同了。如《语文“假”课知多少》的小标题为: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感动成了我们的唯一
诗中有画,画中无诗
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就拿“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说,其主要说的是课堂教学延展太宽,到扣住教学目标时,又下课了。这与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大不同了,而是指“要想真正进入实质性的学习,只有期待下节课了”。将歌词、诗句、名言等直接借用过来,或者略作变化,能让小标题新颖、靓丽。
中国民间有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表演形式叫“三句半”,是一种传统的说唱艺术,前三句每句字数相等,十分整齐顺口,到了第四句时突然变化,减少字数,只有半句,与前三句形成很大的落差,有力地抓住了听众的心。教学文稿拟小标题时,可借用此招,在整齐划一的小标题中突然变化,打破定式。如《把小学办“小”》的小标题:“‘小’规模”“‘小’班额”“‘小’研究”“‘小’家子气”。第四个小标题与前三个小标题不一致,多出一个字,打乱了原来的形式,显得十分别致。这样的小标题读来语音优美,形式错落有致,很具吸引力。
古人写文章讲究“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对标题更是如此。写教学文稿时,对小标题也应反复提炼、浓缩,做到最简为好。如《文本解读的底线在哪里》的小标题:“文义”“文脉”“文旨”“文言”“文法”“文体”。 这是一种高度浓缩。“文旨”就是“文章的主旨”的浓缩或简称,这样的小标题显得十分凝练,很有文采。浓缩式的小标题给人以“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感觉。这种方法是拟小标题的主要方法,初学写教学文稿的老师可尝试多运用。当然,浓缩式的小标题并非简单的简化,而要反复斟酌,再三推敲,做到言简义丰,给人言虽简而意无穷之感。
一般来说,教学文稿拟小标题时,都追求语言的书面化、规范化、文学化,而很少采用口头语言。若反其道而行之,来个“万花丛中一点绿”,自己文稿的小标题就会使人眼前一亮。如《给常规教研加点味儿》的小标题:
给教材解读加点“咸”味儿
给上课加点“苦”味儿
给评课加点“辣”味儿
给写作加点“酸”味儿
给读书加点“甜”味儿
五个小标题,完全口语化,却给人以朴素、亲切之感。实际上,这是利用了“反弹琵琶”效应来增强小标题的吸引力。
(作者单位:重庆开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