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所扮演的重要作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加强合作伙伴间的知识联盟成为新时代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对于知识联盟绩效如何评价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研究动态联盟组织,试图构建知识联盟生命周期,并且从知识联盟生命周期视角构建绩效评估在不同阶段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知识联盟;绩效评价指标;生命周期
在过去短短的二十几年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且渗透到了社会、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在网络化协作的思想下,企业资源整合也正由内部资源整合向外部资源整合转变,双方的合作不再限于财务绩效的合作,而是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如获得新知识和提高战略地位等。构建知识联盟成为了满足新要求的最常用方式,如何对实际运行的知识联盟进行其绩效评价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知识联盟生命周期概念界定及内涵
作为战略联盟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知识联盟在演进过程中将遵行一定的阶段性特征,从而体现联盟形式的变迁。一个成功的知识联盟将沿着学习-再评价-再调整的螺旋路径演化,而每一次的新起点都是在已有调整的基础上得以再次学习提升,从而由低级走向高级的联盟形式。王雪原(2009)研究R&D联盟管理效果评价时,提出如果对所有演进阶段都设计统一的指标体系,很可能会因为评价失真而导致联盟解散。因而,必须融入动态因素来考察联盟的绩效。
由此可见,知识联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组织形式,对于其绩效的评价也应当从动态发展的角度进行。由于知识联盟生命周期在各个阶段的特征有所不同,因此绩效评价在这四个阶段的重点也存在很大的区别(见图)。在形成期,合作者之间的主要任务是设定合作基础,不断探索和了解其他知识主体的行为,以作出初步评估。在发展期,各合作伙伴成员的知识出现交叉匹配过程,需要通过交流、沟通等方式来促进成员间的知识重组与配合,在不断的相互磨合中,将各自与众不同的管理模式与理念加以融汇。在稳定期,合作伙伴间的关系已比较密切,各成员已对创新资源加以改造,形成知识联盟间特有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些资源与能力的作用下,创新成果应运而生。在转型期,前期的合作已基本完成,对知识联盟的合作企业也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产生了新的技术与知识,此时联盟企业为了适应外部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进一步发现新的合作机会。
二、基于知识联盟生命周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1.形成期绩效评价指标
(1)人力资源。联盟双方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必须投入具有相关研发经验与能力的人员,通过合作伙伴间的相互友好协商与沟通,进而激发出新的创意。
(2)信息技术。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联盟双方必须能够进行信息分析预测与处理。只有这样,联盟双方才能够创造新的知识与产品,为双方提升战略地位夯定了坚实的基础。
(3)财务指标。知识联盟成员间的财力也是奠定联盟的基础之一,联盟双方投入研发经费的多寡将对新知识的产生造成巨大的影响,此外,各成员的融资能力以及研发经费管理能力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评估。
(4)联盟认同度。联盟成员间的认同,直接关系到合作者之间能否达成联盟,需要考察组织间战略目标、价值观等方面的一致性。一旦双方存在认同偏离,联盟就容易产生不和谐的工作关系,其不稳定性也会增加。
2.发展期绩效评价指标
(1)成员间的信任度。联盟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对彼此的信任程度有所增加。联盟间的制度越健全,双方的信任提升速度也就越快,信任程度也就会越高,而这种信任程度的加深,也会带来隐性知识在知识联盟间的快速传播与共享。
(2)知识、信息传播效率。联盟成员之间相互进行知识的交流,通过有效的沟通,将对双方有益的知识、信息得以传播与共享,通过对知识、信息传播效率的评价,可以表明联盟双方的获取知识对于创新的有效性程度。
(3)技术创新进度。知识联盟存在部分的是为了获得新的技术,因面必须要在发展期对其技术创新的进度进行测度,其创新进度越快,则表明知识联盟获取成果的可能性越高。
(4)知识创造的质与量。通过成员间的相互沟通,隐性知识得以传递并在沟通中产生新的火花,而对于创造的新的知识的质与量的评价则可以表明发展期知识联盟的成果。
3.稳定期绩效评价指标
(1)联合开发技术成果。知识联盟不同于其他联盟的根本之处在于知识联盟的主要任务是在产品与技术方面有所创新,并能够获取新的知识来提升自身的战略地位,所以知识联盟的技术成果是衡量其绩效的重要指标。
(2)预期的经济利益。无论联盟最初的目的是什么,其本质上都是为了实现其最终的效益最大化目标,因而通过预期的经济利益可以反映其适用价值及先进程度。
(3)管理合作关系的能力。在联盟的过程中,双方需要维持合作的稳定性,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对合作关系进行适度的管理,将有效的保障知识联盟成果的最终产出。
(4)合作成果满意程度。联盟成员通过知识联盟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战略目标,双方对于所取得的合作成果满意程度越高,则表明该知识联盟的合作是有效的,而且双方都取得了各自所需的成果。
4.变革期绩效评价指标
(1)优先再选择合作伙伴的倾向。随着联盟目标的实现,双方的联盟也面临着新的选择,必须尝试寻求市场中新的合作机会,才能使双方以螺旋式的发展路径共同成长,因而对具有优先选择合作伙伴的倾向,证明了这一知识联盟的合作具有可持续性。
(2)以往经验指导后续合作的程度。在前期的交流与沟通中,联盟成员间有了较高的认同度,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合作关系管理的能力,这为以后进一步的联盟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因而其经验对于后续合作的指导进行评估,对于联盟的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跨行业合作机会增多的程度。联盟成员通过知识联盟创造了新的知识与技术,与行业内外交流的机会也随着联盟而增加,进一步增加了跨行业合作的机会。
(4)合作关系满意程度。知识联盟的存在,使得成员间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双方对彼此间的关系产生了极大的信任,相信彼此之间不会背弃,即使对方的领导者发生变化,也不会改变双方的合作关系,在较高的合作关系满意度下,双方将会有进一步联盟的可能性。
三、结语
知识联盟的有效评价是保障知识联盟持续有效运行的关键,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知识联盟的特征以及所需实现的目标设计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灰色关联度、AHP等有关评价方法对联盟开展动态评价,以及时、准确地掌握知识联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知识联盟,进一步提高知识联盟获取新知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Morrison M. and Mezentseff l. (1997). Learning alliances - a new dimension of strategic alliances, Management Decision 35/5: 351-357.
[2]Schoenmakers W. & Duyster, G.(2006). Learning in Strategic Technology Alliances, 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 ,18(2):245-264.
[3]DOZ, Y. L. and HAM EL,G.Alliance advantage: T he art of creating value through partnering[M].Boston,M A: Harvard Businestonss School Press, 1998.
[4]王雪原.R&D联盟创新资源管理效果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8).
[5]任慧,和金生.我国新型产业集聚区及其知识联盟构建模式的探讨[J].管理现代化,2009(3).
作者简介:王亚彬(1990- ),女,汉族,山西太原人,研究生硕士,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战略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