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2016-04-08 21:49张家海
名师在线 2016年2期
关键词:关键词生殖发育

张家海

(枝江市安福寺中学,湖北枝江 443211)

一个年度的开始和结束,各行各业都会梳理出一些年度“关键词”来,这些“关键词”就是这一年度相关领域工作的高度浓缩和概括,它代表着一个年度工作或生活的主题、重点、核心、“关键”,也是全盘工作的“指挥棒”和“风向标”。

认真想来,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能把握住几个“关键词”,无疑让教师心中有“底”,让学生心中有“货”,复习应考时自然有“为”。所谓“关键词”教学法,就是“从标题到正文,从文字到图片,从‘资料分析’到课后‘练习’,逐一梳理出相关生物体结构、功能以及生物学的事实和观点,‘沙里淘金’,‘淘’出课文的‘关键词’——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1]

一、把握要点——激励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寻”到关键词

教学中发现,上完一个章节后,不少学生居然连本节课章节的标题都说不上来,更不用谈文中分为几大块叙述,每一块有哪些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了。问题出在哪里?原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科教师一味朝着课堂的“大厅”走去,往往忽略了“大门”前的精彩——没有停下来对章节标题等进行抓“关键词”方面的引领和解读。这样一来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回答问题、课堂记录、解答习题时抓不住要领,思维严重偏离主题。我尝试在自主学习时,鼓励学生“擦亮一双慧眼识关键词”,评价时“看谁抓的得准、抓得精”。

例如,讲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时,我首先导入这一章的标题,然后进入当堂课内容第一节《植物的生殖》。我引导同学们“寻”关键词。有人说“生物”,有人说“生殖”,有人说“发育”。无疑,我对说“生殖”和“发育”的同学给予了肯定,并随手将这两个词用粉笔框了起来,以示“关键”所在。之后,我没有急于进入下一个环节,而是让学生对照章标题和节标题,看看“关键词”方面有什么不同。同学们很快发现章标题谈的是“生殖”和“发育”两个方面,而节标题只有“生殖”一个方面。

这是为什么呢?我启发他们思考。有人说:第一节是讲《植物的生殖》,第二节是讲《植物的发育》,可是打开第二节却发现标题是《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而且很容易发现第二节标题恰好与章标题对应,第三节、第四节也是如此,都包含“发育”,唯独第一节没有“发育”。怎么回事?有人说:“植物的生殖包含发育。”很显然,这是没经过思考,信口开河。

僵持了几秒钟后,有一个声音说:“植物的发育,在七年级上册不是已经学了吗?”“哦——是学了!”这时候,别的同学几乎异口同声肯定了她的答案。我让大家鼓掌,对这位同学给予了表扬。我鼓励同学们学习时,不仅要“积极思考”,还要“前后联系”,学会“寻”关键词。在我的激励启发下,同学们接下来进行自主学习。他们很快从文中“桃花在开花以后会结出果实和种子。向日葵、玉米等和桃树一样,它们通过开花、受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育后代。种子中的胚,是有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2]寻找到了“有性生殖”“两性生殖细胞”“受精卵”“双亲”“无性生殖”“母体”“不定根”“形成层”“接穗”“砧木”等关键词。

二、落实双基——指导学生在课堂记录时“抓”到关键词

在教师课堂讲授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开小差,集中精力跟着教师思维走,我常常要求学生记笔记。可观察发现,一部分学生的笔记中有丢三落四、龙头蛇尾的“半头句子”现象。究其原因,这部分学生的记录速度慢了,往往跟不上老师的讲授速度。怎么办?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时时停下来等他们把笔记一一完整记录啊!于是,我鼓励学生“聚精会神听,巧抓关键词”。

例如,讲授第一节《植物的生殖》第一块“有性生殖”时,我先是让学生“抓”这一部分的“关键词”。在他们“抓”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启发指导他们紧扣黑体字,把“抓”出的关键词连成句子。就这样,同学们的笔记中“抓”住了两点:(1)有性生殖:精子+卵细胞→受精卵;(2)特点:后代具有双亲遗传特性。我也随即形成与他们的笔记记录一致的板书。紧接着第二块讲述“无性生殖”时,他们很快“抓”出关键词:“无性生殖”“母体”“新个体”等。同学们将关键词连接成一句话记在笔记上:(1)无性生殖: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2)特点:后代只具有母体遗传特性。

通过这样的训练,一方面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更为重要的是,此举能把一些基础知识通过思、说、写加深记忆,不知不觉地把思维、组材、表达等基本能力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三、领悟精髓——示范学生在口头答问时“用”到关键词

每门学科有每门学科的特点。我们常常要求学生用规范的学科术语或“行话”回答相应的学科问题。在平时的生物课堂讲授过程中,有时候会适时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现身说法,理论结合实际解决问题。可是在回答时,不少学生会把刚刚讲述的内容搁置一边,很随意地用生活中的口语和俗语表述,而不会用生物学术语对相关问题做出解释。这就给我们教师一个信号:教与学“脱节”了!可以说这是任何一名教师都不希望看到的问题。这样下去,显然与我们的教学目标背离甚远。于是,我尝试着做“鹦鹉学舌”式的示范,让他们从对比表述中领悟课堂内容的“精髓”。

例如,讲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后,我让同学们对“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进行区别,说一说各自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人类生产有什么意义。

学生一回答:“有性生殖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无性生殖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所以有性生殖好些,无性生殖不好。”

学生二回答:“无性生殖慢些,有性生殖快些。”

学生三回答:“有性生殖的后代变了,无性生殖的后代没变。”

……

从学生的“好些”“不好”“快些”“慢些”“变了”“没变”等用语看得出,学生回答问题没有“学科意识”,不会“现炒热卖”,忘记了运用所学的“关键词”。

怎样才能让同学们“三句话不离本行”“能说会道”?那就是慢下来——示范。于是,我就此问题给学生示范:“有性生殖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有利于人类研究生物的进化;无性生殖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能迅速扩大优良植物新品种的繁殖量,能保持遗传特性的相对稳定性。”随即,我让学生在课本上框出“繁殖量”“一致性”等关键词。在对比表述中,学生领悟了相关内容的精髓。

四、学以致用——引领学生在解答习题时“找”到关键词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和原理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3]这是2011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教是为了不教,学以致用,是教育教学的终极价值取向。从知识层面来讲,我依然不能绕过“考试”这一话题。直白点说,教学的短期目的还是为了考试。如何从“会学”走向“会考”?从试卷中学生的错误答案分析发现,多数学生的错误属于审题不严造成的。审题不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会找“关键词”,不能把握“题眼”。所以,教师在平时学生课堂练习中,一定要举一反三地予以示范和引领。

例1.鸟卵的结构中,既能给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又能提供养料的是( )。

A.卵黄 B.卵白 C.胚盘 D.气室

先引导学生读题,认真审题后找出关键词“水分”“养料”,然后运用课本知识判别。从课本中的表述 “卵黄是鸟卵的主要营养部分。卵白也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可判别答案应是“卵白”,故选B。

例2.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活动。他们需要定时记录的内容有( )。

读题后,一部分学生说出了题中的关键词“孵化率”,因而得出答案:“孵化个数”。很明显,他们忽略了“污染物”和“受精卵”两个关键词,因而作答时没能考虑到“污染物”会影响“受精卵”的生活状况和成活状况。于是,我再一次引领他们读题审题,找出了三个关键词:“污染物”“受精卵”“孵化率”。最后给出正确答案:“青蛙成活情况;青蛙生活状况”。

结 语

教学有法,无定法。为了知识目标的高效落实,任何一名学科教师都希望找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高效课堂教学法,我认为“关键词”教学法,能把握课堂教学的要点,领悟课堂教学的精髓,实现课堂教学学以致用的终极目标,一定程度上讲,它抓住了课堂教学的“关键”。这或许就是值得一试的生物学教学方法。

[1]闫增.“关键词”教学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教育时政,2012(24):41-42.

[2]朱正威,赵占良.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李连杰.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关键词生殖发育
高清大脑皮层发育新图谱绘成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孩子发育迟缓怎么办
图解十八届六中全会“关键词”
“关键词”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对青春发育异常的认识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