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臻奕,张家海
(枝江市安福寺中学,湖北枝江 443211)
不久前,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实行检测。检测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忌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较突出。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1]
最近,笔者参加一次区域教研活动。休息时间闲聊时,谈到当下的教师生活现状,一位刚过50的教师说了一句话,让笔者着实悲哀不已。他说:“我现在就是一个‘三等’公民。”在场的人顿生几分好奇,无不把目光投向了他,静听下文。他见大家一脸诧异,便接着说:“我现在每天就是等—饭吃,等—退休,等—死。”听罢此言,在场的人惊恐失色。这虽是一句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话,却暴露出了当下乡村教师浓浓的职业倦怠感。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新时期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的身心健康、职业现状、专业发展等应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
多年来,由于乡村教师被边缘化,“提高工资待遇”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乡村教师的期望屡遭落空。渐渐地,很大一部分乡村教师已经处于一种“麻木”状态——从不关注追求晋升职级,从不指望评先表模,从不追求学习提升,从不奢望成名成家。对于生活、工作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表现出与那位“三等”教师相似的无奈。他们每一天正在上演着现实版的 “守株待兔”“缘木求鱼”和“刻舟求剑”的故事。
多年来,教师待遇低下,教师幸福指数偏低,成为各界公认事实,加之城乡教师差距过大等原因,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同时,由于职称晋升机制不健全,晋升指标控制过死,“晋升难,难于上青天”已经成为业内调侃职称晋升的一句“口头禅”。就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说,70名教师中,工作30年的中学二级教师还有3名,工作20年的中学二级教师还有8名。符合晋升中学高级教师条件的中学一级教师就有35名之多。而每年晋升指标似“蜻蜓点水”,有时候全镇仅仅1名、2名的,其中几年甚至没有指标。这样的评比进度,让绝大多数教师看不到希望。一年,两年,干脆“死”了这个心,工作积极性再度受挫。新教师工作热情难以“保鲜”,中老年教师职业倦怠感越来越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守株待兔”思想越陷越深。
课改已推行多轮,但素质教育落实难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每当说到素质教育问题,更多的教师总习惯于找客观原因,总爱把问题的症结指向“指挥棒”,很少有学校领导、教师能积极主动地反省自己,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学校观、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很少有教师愿意改变自己,从一名教育者的教育良心、良知去改变,从每一个教育现场的细节去改变。不可否认,有的教师的教育理念“原地踏步”,自始至终没有动摇;有的教师的教育理念“易反易复”,培训学习时一套,回到课堂又是一套;有的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实绩”想得很多,可如何科学合理地提高教学实绩想得太少;有的教师埋怨“当下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可如何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变革教育教学方法想得太少。尤其是在乡村学校里,思必向“挣钱”,言必谈“考试”,行必为“分数”的教师,居然还占有很大比例。时代变了,可方式方法还是老一套,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是一种“顽固不化”,甚至是“失职”行为。
教育改革,是必需的。但是,当下的课改明显出现盲目跟风行为。一些地区,一些学校,成天被一些媒体牵着鼻子跑,今年学“某某课堂”,明年搞“某某模式”。学来学去,丢失了自己,改来改去,忘记了学生。“一刀切”的课改学习,造就了千人一面的教师,打造了千人一面的课堂,必将培养出千人一面的学生。不少乡村学校被迫放下乡村的优势资源,一些乡村教师被迫丢弃了自身的传统技能。现如今的乡村教师,人人个个追求电子化备课,时时处处使用电子白板教学。大量的时间用在制作课件上,很少有人提出“读书”“反思”“写作字眼”,很少有教师主动阅读教育书籍。阅读,反思,实践,不能形成良性循环。绝大多数教师没有成长规划,“哪里黑哪里歇”,个人专业发展“缘木求鱼”,机会来临却因为“缺项”失之交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乡村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乡村教育要靠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拯救乡村教师要靠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的共同努力。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等教师”职业现状无不让人生忧。那么,作为乡村教师,我们该怎样消除职业倦怠,找回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呢?罗素说,幸福永远是相对的,因为宝贵而珍惜,因为珍惜而幸福,这是获得幸福的真理。也就是说,把握当下,珍惜现在,就是在享受幸福。解铃还须系铃人,珍惜现在,我们就要积极做出“改变”,在“改变”中获得“新生”。
(1)多一分敏锐,少一分遗憾
每一名乡村教师,都要行动起来,要改变职业态度的“守株待兔”,改变教育理念的“刻舟求剑”,改变专业成长的“缘木求鱼”。重新唤起工作和生活的热情,唤起对教育事、教学事的那份“敏锐心”。因为有了敏锐心,自然而然地给自己减少一些“缺项”遗憾。——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再也不会因为没有优质课、论文、课题、教学质量奖等,让机会擦肩而过;再也不会因为学历不合格、普通话不达标等被拒之门外。
(2)多一分自信,少一分畏难
有志者事竟成。每一名乡村教师,都要振作起来,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份自信,找回当年读书求学的那份坚毅和执着。因为“你很重要”,因为孩子们离不开你,因为乡村教育离不开你。尽快消除“技不如人”的思想,打消“怕”的念头。勇于承担公开课,争当一科教学能手;乐于接受班主任工作,做孩子们的好伙伴和引路人;勤于拿起手中的笔,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著书立说、诗意人生。相信自己“是金子”,相信自己“能发光”,相信国家政策好。2015年6月,国务院出台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2],已从生活待遇、职称评聘、荣誉制度等八个方面为乡村教师送来了春风。我们要从眼下国家为乡村教师做出的努力中,看到乡村教育明天的美好;我们要从乡村教师现实职业生活的改变中,充满对乡村教师未来幸福生活的自信。
(3)多一分保鲜,少一分懈怠
做优秀教师不必随大流。我们每一名乡村教师,都要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追求优雅的教师生活。一是要“拒腐防变”,自觉摒弃当下社会负面思潮影响,要把我们的目光“向上”调整,更多地看到“美好”,自觉让研究、学习、读书、思考、写作成为一种常态。二是要“抬头看路”,及早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积极主动创造成长空间。主讲优质课,撰写论文、反思教学,参与课题研究,做教育教学研究的“有心人”,积极为好政策、好机会做充分准备。由学科教学探索到教育领域研究,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写教学反思、写教学设计、写说课稿等入手,敲动桌面上的键盘,写下心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把任教学科的每一册的每一个章节形成教学设计系列、教学案例系列、说课稿系列、教学反思系列、课件系列;教学“围着学生转”,把每一节课上成让孩子们开心的课,让课堂成为我们源源不断的反思写作素材基地。有了自己的成长规划,有了同行和学生的认可,这就是一件极其了不起的事,也是一件令“后来者”点赞、共享、传播的大好事。多了这一分坚守,多了一分认可,就多了一分职业“保鲜”,也就少了一分懈怠。
多年来,教师待遇低下,一度影响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乡村教师待遇“可望不可及”又再度催生乡村教师职业倦怠。作为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尽快行动起来,尽快给乡村教师一颗定心丸,让更多的教育人看到中国教育,尤其是乡村教育的发展“曙光”。
(1)多一分速度,少一分期盼
2015年6月,国务院出台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着实让众多乡村教师以及关注乡村教育的有志之士振奋不已。但同时,何时能从“墙上”走向“地面”又让不少乡村教师充满担忧。建议国家人事主管部门尽快选取试点省市,以最快的速度将《计划》大面积铺开,要让更多的乡村教师感受到《计划》带来的工资待遇、职称评聘、荣誉制度等方面的巨大变化,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政策“倾斜”带来的实惠,教师队伍因此少了一分对政策“落地”的殷切期盼,民族大教育也就少一分损失。
(2)多一分力度,少一分流失
当前,我国乡村教师约有330万人,他们长期坚守在条件艰苦的老少边穷岛等地区,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支撑起了中国乡村教育的一片蓝天,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是,由于国家宏观政策影响,乡村教育出现暂时的“衰败”——乡村学校越来越“小”、乡村教师越来越老、乡村学生越来越少。[3]那么,如何办好乡村学校,有效避免乡村学生“迁徙”,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笔者认为,加大乡村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薪酬教师待遇;加大力度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加大力度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加大力度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加大力度实施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等等,才能真正解决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问题。
(3)多一分高度,少一分反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安抚乡村教师,办好乡村教育,除了提高教师物质待遇以外,关注乡村教师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成长,培养乡村教师的教育情怀很重要。要让乡村教师爱上孩子,爱上乡村学校,爱上乡村教育。因此,一方面,国家要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元培训方式,广泛搭建乡村教师培训平台,给予更多乡村教师学习成长机会,要让他们在无忧的物质生活中,更多地获得幸福快乐的精神成长,安心安身乡村教育这片热土;另一方面,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转变乡村教师考核评价办法,给予正确的职业引导和指导。比如,配书、购书、荐书,办好图书馆、书吧、阅览室,开展各项读书活动,配置工会活动室,鼓励教职工唱歌、跳舞、琴棋书画。引导是关键。要引导乡村教师从一些低级娱乐中走出来,选择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爱上读书学习,积极主动拿起笔来,著书立说研究教育教学,从三尺讲台中找到无尽的快乐。正确的引导能让乡村教师在乡村教育中保持一颗童心。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是乡村文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乡村教师身上肩负着振兴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使命。为适应新时期时代要求,乡村教师自身要积极行动起来,在改变中获得新生;社会各界要主动投身乡村教育支持行动,持续深入地关心、关注乡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努力为乡村教师传递更多的正能量,共同谱写乡村教育美好篇章。
[参考文献]
[1] 汉阿依夏木·依米尔.浅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J].俪人:教师,2015(17):218.
[2] 国务院办公厅.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A].2015-06.
[3] 教育部.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J].中国教育报,2015-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