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中职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路径思考与实施方法

2016-04-07 10:18伍海颖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中职生新媒体

伍海颖

摘 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媒介在改变信息传播形式、对社会和人的自身素质产生了广泛影响,同时也较好地满足了中职生求乐、求友、求知、求奇的情感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德育权威性丧失的负面影响,而中职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在于能够让中职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中对媒介内容进行理性辨别和正确选择,能够利用媒介信息增强自身阅历并寻求自我提升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进行解读,结合中职生自身特点和职业素养教育的要求,对中职生媒介素养教育进行路径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中职生;新媒体;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3-0030-03

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促成了新媒体的出现和繁荣,以微博、微信为主要代表的“微时代”新型媒介,深刻影响着中职生的生活与情感,他们正处在身心发育和成长时期,作为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求新求变的群体,是微时代的资深粉丝,但辨别和抵抗负面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弱,如何把握微时代潮流,以高度参与和积极应对的立场去渗透中职学校媒介素养教育,是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一、媒介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密切相关,前者是后者的目标和方向。媒介素养教育是以青少年为对象,以培养和提高认识媒介、参与媒介、使用媒介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在信息化时代,对众多媒介信息的分析、解读、获取、鉴别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促进自我和社会发展的能力的过程。

媒介素养教育最早由美国学者詹姆斯·波特的《媒介素养(第四版)》,英国学者David Buckinghan的《媒介教育:素养、学习与当代文化》等书中提出,自此,媒介素养教育在英国学校教育中引起了巨大变革。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媒介素养研究和教育起步较晚,只有二十几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卜卫先生发表了《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这是在中国大陆公开发表的第一篇系统的论述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的论文,标志着媒介素养教育正式进入中国,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响。

二、中职生媒介素养现状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不同于普通中学的学生,大部分的中职生在初中阶段时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有些甚至是班级里和同学中的“问题学生”,尽管中职生成绩不如普高生,但智力素质并无区别,对新事物和新观念的接受也更加开放,时尚、前卫的事物容易对他们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他们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介传递着自己创造的文化,在信息传播、交友、玩耍和自我表达的世界中追求自治与认同。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更多的中职生倾向利用网络的虚拟世界消遣时间、排解现实压力,而很多学生通过媒介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不高,在接触使用媒介时常常是漫无目的,并不能产生对媒介有价值的利用。另外,中职生在接触媒体时被动消极接受的情况远多于主动筛选信息学习,他们并不能辨别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媒介接受的主动权被削弱,社会阅历少,意志力薄弱,情绪浮躁,将影响其分辨能力,容易被虚假、消极的信息误导,甚至步入歧途。

三、目前我国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现状,虽然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已获得一定的重视,在理论研究和时间推广上获得了进一步提升,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较弱,发展状态与国外相比还是相对落后,特别是在实践探索方面,现阶段我国新媒体素养教育仍比较零星和分散,符合自身国情的新媒体素养教育理论体系和实施方案仍未构建起来。

四、中职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路径思考

对中职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对负面信息的抵抗力和自控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而中职生思维发展快但不成熟、情绪易冲动、自控力相对薄弱,因此,培养中职生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就成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鉴于针对中职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要遵循中职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笔者根据中职生特点,结合当前中职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对中职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路径提出以下建议:

(一)培养中职生正确的媒介传播观念

基于现今中职生易受鼓动、辨识能力差、趋于被动接受的媒介素养特点,教育的重任就是要引导中职生认清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利用好媒介为自己的求知和成长服务。为了使中职生树立正确的媒介观念,应做好媒介基础知识的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什么是媒介”。例如,引导中职生认清新闻、综艺、科教、动漫等影视节目类型的特点,有助于他们对节目内容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在辨别媒介信息的教育中,可通过认识理解广告,让学生明白所有形式的广告都是在推销商品或观念,都是在引导受众接受一个服务、商品、观念或生活方式,作为受众群体需明白广告的营销手段和终极意图,理性分辨和评价广告所传递的信息的准确性,培养学生做一个主动、理性的受众。

(二)树立传播行为的责任意识

在信息时代,个体既是媒介信息的接收方,也是传播者,而一个合格的传播者,必须具备社会责任感,能够有效地、负责任地传播自己的观点。因此,对中职生而言,比起媒介信息的接收者,更重要的是培养其正确、完整、恰当传达自己信息的能力和负责任的传播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媒介主人。

(三)学习相关的媒介法律、道德知识

为了规范受众的媒介传播行为,指导受众批判地接受媒介信息,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和道德知识,对中职生进行相关的法律和道德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他们的媒介传播行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形式,将道德、法律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中,让中职生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遵守网络法规与有关规定,做一个合格的媒介使用与传播者。

(四)利用媒介工具实践学习

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利用媒介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并使用媒介工具进行学习。如制定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目标课题,以小组为单位运用信息工具进行搜索、加工并汇总,从中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正确筛选处理,最后通过集体讨论、教师点拨以发现事物本质,这样的实践过程既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又提高了他们对媒介信息的辨识能力,同时还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中职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方法

在任何一种教育中,人的教育、人格的教育和养成都是第一位的,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最佳形式和主要渠道,仍是学校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但媒介素养教育不可能只依靠单纯的课堂教学或主题讲座达到目的,而必须根据中职生的特点,通过大量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企业实践活动,以及家庭的良好互动合力才能实现。因此,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宜采取“学校—家庭—企业”相结合的方式。

(一)学校——中职媒介素养教育的主渠道

1.学科渗透

学校教育特有的制度化、强制性以及良好的持续性,使得学校成为媒介素养教育的第一课堂,媒介素养教育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一阵地,对中职生进行系统地讲解和专门讨论媒介的知识,培养学生现代媒体信息的接受、鉴别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批判能力,远离不良信息。例如,在语文课中增加新闻采访和写作、德育课法律基础中引入媒介法律、道德伦理教育,数学课中利用统计知识对媒介问题进行调查,信息技术课中学习电视新闻拍摄和网络互动功能等,艺术课上通过流行音乐分析媒介对大众文化的影响等。

2.学校资源多位整合

在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之外,学校也应该充分利用校刊、广播站、电视台、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介平台,开展体验式实践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板报、知识竞赛、社团活动、专题讲座等校园文化营造出重视媒介素养教育的氛围,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因此获得传播等相关知识,培养自主能力。

(二)家庭——中职媒介素养教育的辅渠道

家庭是中职生受媒介影响的主要场所,也是中职生媒介行为养成和出现的主要地点。因此,要使其成为独立的媒介使用者,切实提高中职生的媒介素养,离不开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家庭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担当者。所谓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就是“两代人共同学会选择媒介、筛选信息,建立应对信息流的批判反应模式,提高对负面信息的抵御能力”。可见,媒介素养教育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家庭宽松和谐的氛围,对中职生进行亲切而贴近的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学校,可通过印发宣传手册、家长沙龙、搭建家庭媒介素养教育信息交流平台,如成立中职家委会、在网站建立媒介素养教育专区及开设教育论坛等方式,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建议和启迪,让家长从中得到理论和行动指导,使他们懂得在家庭生活中如何对中职生的媒介接触行为进行合理的督导和管理,让家长认识到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三)企业——中职媒介素养教育的特有渠道

中职学校并不只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尽力让学生适应一定的文化习惯使之最终成为比较好的公民。中职学校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或公民素养,这正是职业教育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逻辑基础,因此,企业在中职生职业素养或公民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作为中职学校,要把握校企育人目标的结合点,引入企业文化资源,与企业共同开展有效的媒介素养教育。如中职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中职生充分感受企业的行业氛围和职业素养,让中职生把学校所学的媒介知识在实践过程中、亲身参与活动和工作中、在与企业与社会的互动中进行检验,从而修正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实现学校与行业文化的有机融合,缩短学生从“学校人”向“社会人”角色转变的距离。

微时代新媒介传播技术给受众带来了传播渠道,形成了新的媒介现状与格局,催生了中职生媒介素养的“新常态”,所以,在快速发展媒介技术的同时,受众尤其是中职生受众媒介素养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否则新媒体便会成为异化的媒介。因此,中职生媒介素养的教育与培养,应该具有终身教育的性质,有了学校、家庭、企业、社会多方力量的相互联结,方可共同实现一个多元、立体且可持续的媒介素养教育网络体系,为中职生媒介素养的提高创造环境,营造氛围。

参考文献:

[1]沈奕圻.浅析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J].文化传播与教育,2015(7).

[2]刘辉,王越.我国青少年新媒体素养教育模式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院报,2014(1).

[3]李雅琴.数字时代中职生媒介素养培养的路径与策略[J].启迪与智慧,2015(6).

[4]张波.微时代中职生媒介素养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路径[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5).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教育中职生新媒体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浅析研究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刍议
新媒体视角下的我国媒介素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