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之美》是赛珍珠的一部短篇散文,文中首先写了美国秋林、英国原野等美景,留给作者深刻的印象,后作者又描写了中国环境的脏乱、污染、狭隘之丑,后来又通过日本的精致美对比引出中国的大美——含蓄美,隐逸美,高雅美。最后提出了中国美的不足之处——受阶级限制,不易被欣赏,不容共享交流。
关键词:赛珍珠;《中国之美》;特点;反思
本论文是南昌大学2015年社科处立项课题:赛珍珠跨文化“中国小说”范式研究 (编号:15XWX02)成果
赛珍珠,原名珀尔·赛邓斯特里克·布克,是一位以创作中国题材的文学作品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她的文学创作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成名于30年代,到40年代时,她已经闻名于海内外。她的作品多数以中国为题材,《中国之美》也是她述写中国的一部经典之作。
1924年赛珍珠在康奈尔大学攻读英文硕士学位时,她曾先后在全国性的杂志《民族》与《论坛》上发表了《中国学生的心理》和《中国的美》。
在赛珍珠的笔下,她是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她对美国的秋林叹为观止,对英国的原野神荡意迷,对喧嚣的纽约城市惊心动魄,对弗吉尼亚一片树林狂喜无言,她被这些美深深打动,甚至“不相信世上还有别的什么,能给我以更深刻的美的启示。”
然而这些都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风光和社会形态所体现的美,作者希望找到各个国家民族通过自己的天性所创造和表达的美,是更深层次的对双美的探索。
在探索双美的过程中,作者从许多初次到中国旅行的外国人口中听说,“中国可不如日本美!”。作为一个将中国视为自己的第二祖国的人,作者开始通过比较日本与中国不同之美之处,来展示她心中所了解的中国之美。
首先写了日本的精美,“这不仅在于它那可爱的瓷器、华丽文雅的和服和那些噼啪噼啪急速行走的迷人的孩童——这些尽人皆知;它的精美也不仅仅在于山坡上的小块梯田,不在于那些整洁但不坚固的房屋和那仙境般的小小的生活乐园——这些举目可见。”日本人勤劳而爱美,他们总是尽自己所能为自己开辟出一方优雅小巧的微型花园,使自己的生活环境处处美丽整洁。他们追求美,不会因为生存或者金钱而吝啬委屈自己的审美,因此,初见日本,它的那份精美肯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先写出了日本到处可见的花园精美之后,接下来作者又写到与日本环境相对应的中国景色。本以为会写到中国的大好河山,美丽风光,然而,作者笔下的中国却是处处讲求经济实惠,人们不会花金钱、时间、精力去打理一座看着让人赏心悦目的精致花园,有了来之不易的盈余,他们只会让自己吃得好一点,那才是最实惠安全的办法。这就是战乱中贫穷落魄的中国。“逛一下中国的城市,它们的丑陋会使你大吃一惊——到处拥挤不堪,又脏又乱;街道上臭气熏天,令人作呕。病病歪歪的乞丐,蓬头垢面,使出他们卑鄙的生财手段,可怜巴巴地哀求着,过着寄生虫的生活。”别人眼中所见的中国,到处肮脏丑陋,表现出来的景象都是人们为了躲避贫穷而懒于去修饰自己的生存空间,任其丑陋不堪的堆放在人们的视线,让人心烦意乱,丝毫没有对美中所能体现出的精神财富的追求。即使你远远看到某一处所在环境优美,犹如仙境,但当你走近时才会发现它其实早已被污染,堆满了垃圾。
“那么,中国究竟美在何处呢?反正它不在事物的表面。”作者接下来向我们阐述了她眼中的中国之美。
中国如今的名胜古迹:紫禁城、天坛、大清真寺、长城、莫高窟等,个个都令外国人叹为观止,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然而,这些名胜古迹当初被建造时,并不是为了作为旅游景点赚取经费的,它们都是生活中被需要和被使用的建筑,却成了别人眼中千金难睹,甚为壮观的古迹。中国的美就在于不会刻意去做一件事来迎合众人的目光,她只在以务实经济的态度去完成一件被需要、有生活实用价值的事,也就是在这件事中,她将它完成的尽善尽美,融入中国自己的特色,在不经意间惊艳了世界的目光,成为伟大的奇迹。
作者眼中,“中国人天生不知展览、广告为何物。在杭州无论你走进哪家大丝绸店,你都会发现,店里朴素大方,安静而昏暗。排排货架,整齐的货包,包上挂着排列匀称的价格标签。在国外,店主们常在陈列架上,,挂着精心叠起的绸缎,用以吸引人们的目光,招徕顾客。但这儿却没有这些。你会看到一个店员走上前来,当你告诉他想买什么之后,他会从货架上给你拿下五六个货包。包装纸撕掉了,你面前突然出现一片夺目的光彩,龙袍就是用这料子做成的。看着闪闪发光、色泽鲜艳的织锦、丝绒、绸缎在你面前堆起,你会感到眼花缭乱,就像有一群脱茧而出的五彩缤纷的蝴蝶在你眼前飞舞一样。你选好了所要之物,这辉煌的景色也就重又隐入黑暗。”中国的美就在于这一块美玉不是被周围的绫罗绸缎所承托,放置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使客人一进房间就被它夺目,而是同样被绫罗绸缎所包裹,放入盒匣子,将它的光芒完全的收敛于内,等有机缘的人到来时,盒匣子才会被拿出来,打开盖子,一层一层揭开绫罗绸缎,从灰暗到明黄,这个过程也一层一层揭开你的惊喜与期待,当那精妙绝伦的美玉终于露出真面目时,你就彻底为它惊叹,而这块美玉的价值,不光在于它的精美,更在于在打开它的过程中,爱玉之人内心层层高涨的期待,更是让它价值连城。
中国之美,犹如雕梁画栋藏于森严高墙,山海诗书高束悬梁之上,绝世佳人隐于灯火阑珊。“美,到处是美,古色古香,含蓄优雅。”
作者筆下的中国美,高雅含蓄,隐逸隽永,潜藏在时间的身后,越久越珍贵,就连欣赏到她,都是需要机缘的。也正因如此,“倘若一定要我找出中国之美的瑕疵来,我只能说它太隐逸,太高雅了,多数平民很少能享受,这美本来也是属于他们的,而那些公侯之家或宗教团体却将它据为己有,许多人无法获得审美知识,因而无法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几百年来,那些极为贫困和没有文化的人们,只能默默地降生,又默默地死去,对那种妙不可言、令人倾倒的美漠然视之,无动于衷。追求美成了贵族社会、有闲阶级的特权,穷人们则认为那只是富人的消遣,与自己无缘。”
中国美存在阶级限制,她太过高贵,只能被富人所拥有,却很少被大众群体所接受。这不仅体现出中国美的高深隐逸特点,更反映出当今中国的年轻一代,越来越缺乏懂得欣赏中国美的审美素质,思想肤浅简陋,“抛弃旧中国那些无与伦比的艺术品,去抢购许多西方的粗陋的便宜货,挂在自己的屋里。”
因此,赏析赛珍珠的《中国之美》,可以帮助我们以旁观者的角度分析中国到底美在哪里,其缺点有哪些,更提醒我们要注重培养中国人对美的追求,注重培养中国年轻一代对中国历史艺术品的珍爱与保护,不要让国人眼中的中国之美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新一代所抛弃,所遗忘,永葆中国之美源远流长!
作者简介
邵小红(1970-),女,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