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卫华 魏媛鹤
摘要 当代陶瓷绘画艺术发展中出现了大量的非绘画性因素影响,这些非绘画性因素的形成既与市场消费有关,又与文化环境有关,从这两种视野解读能够形成对当代陶瓷艺术中的非绘画性因素较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 陶瓷绘画艺术 非绘画性因素 市场消费 文化环境
陶瓷绘画艺术的现代转型是近年来陶瓷艺术界的热点现象,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变革,陶瓷绘画艺术显然已经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与传统陶瓷绘画艺术拉开了较大距离,各种实验主义的流行画风正如暴风雨般席卷当代陶瓷绘画界,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流行风中,既有绘画性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包含大量与绘画无关的因素,即非绘画性因素,而这种非绘画性因素对陶瓷绘画变革的轨迹将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与解读。
一、当代陶瓷绘画艺术中的非绘画性因素概述
当代陶瓷绘画艺术处在一个空前包容自由的创作环境当中,使得陶瓷绘画创作者除在绘画性方面进行突破以外,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非绘画性因素的广泛影响,而这些非绘画性因素进入到作品中以后,对传统陶瓷绘画艺术理念产生显而易见的巨大冲击,成为现代变革的重要力量。
首先,非绘画性因素大量地进入到画面当中。最显著地体现在颜色釉,特别是窑变颜色釉的引入,颜色釉的色彩、肌理等丰富万千的变化均是在瓷窑高温烧成的过程中幻化而来,其形态构成主要为天成而非人力,更非陶瓷绘画艺术家绘画所为,因而是一种典型的非绘画性材料,在传统陶瓷绘画中是不会被用于绘画当中的,而近年来,它却被大量引入到画面创作当中,以其独有的意象性特征而成为一种颇具流行风的做法。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具有不可控特征的材料也被引入到陶瓷绘画创作当中,如一些油性、酸性材料的引入。
其次,部分创作者对陶瓷绘画艺术传统绘画规则及画面的异化。一些陶瓷绘画创作者有意将原本按照传统审美规范所进行的构图、色彩、形象等处理进行随意地打乱、“破坏”,使之成为几乎既不可识、亦不可释的画面,但又与中国传统写意所蕴含的美学精神完全不同,这种违背传统审美的做法具有显著的前卫性、先锋性和实验性。显然这种做法已经超越了传统思维中的陶瓷绘画表现而跨界进入到另一种艺术领域,是对西方现代抽象表现主义等艺术流派的模仿,要取得中国公众的审美认同还需要时间去检验。
第三,部分创作者陶瓷绘画的艺术是观念先行、实践滞后。一些陶瓷绘画创作者,特别是一些学院派,在创作理论上呈现出非常激进的态势,并形成一整套理论基础,但在实际创作中所创作的陶瓷绘画作品并不能够很好地体现自身所提出的种种观念,使画面还无法成为观念的图解,这主要是因为部分观念已经脱离了陶瓷绘画本身,导致实践难行或不可行,而即使成为其自身超前理念的图解,其脱离绘画规则的个性化符号表达也令其他人所难以理解。
二、市场消费视野下的当代陶瓷绘画艺术中的非绘画性因素解读
从传统陶瓷绘画艺术来看,其虽然在历史上也是以一种商品的形式出现,但是画匠们地位卑微,其本身并不直接面对市场消费,而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之前的陶瓷绘画艺术创作者也基本属于为社会服务性质,但改革开放之后,陶瓷绘画创作者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直接面向市场消费的存在状态使之必须考虑社会各群体的审美趣味和消费心理,从而使陶瓷绘画的纯艺术创作变得非常困难,导致创作行为中出现大量的非绘画性因素。
流行风是市场消费的突出特点,时效性非常强,而当代陶瓷绘画创作者深受流行风的影响,一方面,流行风的兴盛使得陶瓷绘画更加贴近时代,富有时代精神,但另一方面,流行风又使得一些陶瓷绘画创作者盲目跟风,而不断转变自身风格的结果是使得一些作品随意、粗糙,甚至为制造轰动效应而破坏了美学法则,而其中所出现的抄袭与雷同行为亦有违艺术创作原则。如当前高温颜色釉成为当代陶瓷绘画的流行元素,它在推动陶瓷绘画发展的同时,也有少数创作者在不懂高温颜色釉运用规律的情况下肆意发挥,阻碍了整体创作水平的提高。
经济效益是陶瓷绘画艺术商品化中所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它使得不少陶瓷绘画创作者更倾向于创作迎合大众审美风尚的作品,一方面使作品更加贴近大众,但是另一方面,不少陶瓷绘画创作开始趋向于对娱乐性和趣味性的追求,受这种审美追求的驱使,一些作品只专注于营造所谓令人震撼的效果,而对绘画中线条、色彩等基本审美元素反而忽视,在大大削弱绘画性的同时使陶瓷绘画的艺术功能降低为感官刺激功能。
近年来,社会上各种展览、评比活动的举办越来越频繁,并且几乎都与市场效益紧密相联,从而使得不少陶瓷绘画创作者在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的同时而滋生了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不良倾向,使陶瓷绘画的创作呈现出明显的展览型和评奖型发展态势。受此影响,不少陶瓷绘画作品专注于追求新、奇、特的效果,以摆脱陶瓷绘画固有法则束缚为创作理念,将其他非绘画因素综合进来,从而形成许多创意性强烈的作品,当然,这些作品在普及性和深度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文化环境视野下的当代陶瓷绘画艺术中的非绘画性因素解读
中国陶瓷绘画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在各个时期均体现出丰富的民族文化内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而当代陶瓷绘画艺术所处的文化环境与传统陶瓷绘画艺术所处的文化环境截然不同,不仅浸润于传统文化中,还受到大量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影响,在这样一种复杂而包容的文化环境下,中国当代陶瓷绘画出现了明显的文化变异,而这体现在陶瓷绘画作品即是出现了大量的非绘画性因素。
改革开放以后,国外大量的文化因素传入我国,对陶瓷绘画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西方陶艺的影响尤为显著。陶艺的特点是专注于异类造型而忽视绘画,只以材料本身的肌理和质感取胜,而这一理念也为当代不少陶瓷绘画创作者所借鉴与吸取,他们在创作中不再单纯地以模仿中国画或油画效果为能事,而是将材料的本体语言以一种自然、偶然的方式在画面中呈现,这种非绘画性的语言从根本上改变了陶瓷绘画的面貌,使之日益倾向于陶艺化。
改革开放之后在陶瓷绘画界的另一变化是创作人群文化素养的变化。一方面,当代陶瓷绘画创作者的文化整体水平日渐提高,大量接受了现代美术系统训练和理论学习的具有高等学历的大学生进入到创作队伍当中,彻底改变了陶瓷绘画创作群体的知识结构,而另一方面,大多数陶瓷创作者在古典文化修养方面却日渐弱化,从而使得传统的陶瓷绘画观念受到冲击,雅文化与俗文化的界限变得难以分辨,审美文化标准的模糊化为非绘画性因素的进入打开了方便之门,这些非绘画性因素不再只是指向技术层面,而是指向文化精神。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后,在各类刊物中兴起了大量赏析与品评陶瓷绘画艺术的文章,绝大多数这类文章总是对作品赞赏有加,而几乎很少接触实质,陶瓷绘画界所存在的这种人情味浓厚的文艺批评,使得陶瓷绘画创作者的任何一种创新行为几乎都能够在舆论中得到肯定与认同,这种一团和气虽然不利于陶瓷绘画创作者保持清醒的自我认识,但也促进了陶瓷绘画创作者大胆创新的魄力与胆识,并且可以说其创新程度远比其他绘画形式的尺度要大的多,包括大量的非绘画性因素也被引入到陶瓷绘画当中来,并且其引入非绘画性因素的广度和力度也要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