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璐
(华北理工大学 体育部,河北 唐山 063009)
全媒体时代体育行业歧视话语的致因分析*
黄璐
(华北理工大学 体育部,河北 唐山 063009)
摘要:大众传媒频现体育行业歧视话语,这一现象值得学界、业界的关注和反思。列举几个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认为大众传播中体育行业歧视话语的舆论争议,主要源自严肃观点立场问题、公众人物身份与谨慎注意责任、替代性话语问题、全媒体平台传播等方面的原因。建议不断提升新闻人的职业素养,注重新闻语言的创新运用,尽力避免体育行业歧视话语的争议。
关键词:体育传播;全媒体;歧视话语;职业素养
十八大以来,伴随国家全媒体、新媒体、“互联网+”战略的全面展开,高度开放的新媒体舆论市场引发了不受控制的全民话语狂欢。大众传媒频现体育行业歧视话语,这一现象值得学界、业界的关注和反思。同时,对于营造良好的公共舆论、紧抓新闻道德建设,以及建构中国梦的主题叙事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1体育行业歧视话语的舆论争议
表1中列举的四个案例分别引自相关原文,前两个案例发布在新闻学专业研究的纸质媒体上,后两个案例发布在具有广泛社会舆论影响的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上。其中,方舟子微博的不当言论已经删除,介于该事件的网络舆论影响,腾讯、新浪、网易、新华网江苏频道、21CN等各大门户网站,分别以《专家要方舟子道歉:他对〈最强大脑〉评论歧视体育人》、《方舟子批节目被指歧视体育老师》为题进行了报道与评论。
由于前两个案例偏于学术研究类文章,受众为新闻学专业群体,观点的传播范围比较窄,因此不会引发较大范围的社会舆论影响,一些批判观点也仅限于学术争鸣的范畴。如有学者提出,在新闻学期刊上表现出的体育行业歧视话语,体现了新闻从业者知识结构的某种失衡状态,这种“微内容”、“微传播”的失语症侯引发了对“大阅历”、“大记者”的转型思考[4]。诚然,作为比较严谨的新闻学研究观点,相比于拥有庞大网民基础的新媒体这一“快”阅读、“浅”阅读状况而言,则具有一定的“深度”传播效果。
由于后两个案例主要偏于生活与娱乐新闻报道,受众基数致使“标题党”具有广泛的渲染力和传播力。在“报网合一”的全媒体整合发展环境下,都市报“挂网”再经过新媒体的舆论发酵作用,裂变为一股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以此形成的反冲力对纸媒造成了较大的舆论压力。《温州晚报》在发表体育行业歧视话语之后,引起了广大一线体育教师的不满。《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新浪官方微博发表声明指出,“请正视和尊重体育教师!”随后体育明星@大杨扬、新华社体育记者@许基仁、@杨明等“大V”微博,以及@新体育、@央视新闻、@头条新闻等官方微博进行了转载评论,掀起了一场捍卫体育人尊严的网络声讨运动。“标题党”报道引发舆论骂战此起彼伏,进一步衍生出“数学是语文老师教的吗”、“数学是美术老师教的吗”等戏谑性话语。《温州晚报》迫于社会舆论压力,在2014年3月1日第4版底角不起眼位置发表了致歉声明。作为社交媒体传播的“方舟子案例”具有代表性,方舟子一句嘲讽的话,引起了体育社会学著名学者卢元镇教授等人的维权行动,网络“大V”之间的“骂战”招徕了更多围观者,腾讯、新浪、体育在线(tiyuol.com)等媒体纷纷转载与报道,将一句歧视性话语推向了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
表1大众传媒中体育行业歧视话语的典型案例[1-3]
传媒类型发布媒体言论者与身份发表对体育行业的歧视性话语新闻学编著《南方传媒研究:媒体立场》易小荷,中国新闻周刊主笔、记者“我从前接触的大多是那些肌肉成群的体育猛男,他们的智商全部用在了刺刀见红的赛场上。”新闻学期刊《青年记者》周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兼职记者“在短期冲高收视率的追求下……电视娱乐节目将成为头脑简单而四肢发达的‘竞技运动员’”。报纸(晚报)《温州晚报》胡晚露,见习记者“消费321元,打八八折,只少6毛,坑爹收银员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社交媒体新浪、腾讯微博方舟子,著名打假人,科普工作者方舟子炮轰《最强大脑》科学评委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魏坤琳为伪专家,并称“魏其实就是体育老师”。
2全媒体时代体育行业歧视话语的致因分析
2.1严肃观点立场问题
与古希腊和当代西方社会对精英运动员的崇拜截然不同,中国自古沿袭“重文轻武”传统,对运动员“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体育产业的不发达也进一步导致体育舆论环境的“先天不足”。作为一种“开玩笑”的体育行业敏感用语比较常见,这么多年留存下来并未引起体育人的不适。不以严肃态度且不在严肃场合,“开玩笑”终究是玩笑,但是换作学术研究或是严肃媒体评论,就无法让人理解。因为媒体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乃至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深思熟虑的特性,都不可能是一种“过家家”式的话语游戏。
《温州晚报》的案例再现了当事人的话语,即“‘这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300多元打八八折不可能只便宜6毛钱啊!’黄小姐说。”然而,将现实生活中的激辩话语与“标题党”吸引眼球的目的联系起来,将当事人一些歧视性话语带入新闻标题写作中去,就代表了纸媒官方的立场,味道就变了,性质也变了。新闻编辑不能“偷换概念”,甚至伪造当事人“现身说法”。《温州晚报》在致歉声明中认为:“因编辑不慎,标题套用了网络段子‘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特向体育老师及相关人士致歉。”虽然《温州晚报》认为该事件仅仅是由新闻采编操作性“失误”造成的,但作为一种严肃观点立场的纸媒公信力,无疑受到了专业性和社会信任方面的拷问和冲击。
2.2公众人物身份问题
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传媒生产结构和舆论力量格局,网络“大V”拥有天然的舆论号召力和影响力,在大肆传播自媒体言论的同时,也具有比常人更严格的谨慎注意义务。“秦火火”、“立二拆四”、“边民”等微博“大V”因言获罪便是典型案例。微博这一新的媒介形式,带有私人性和公共性双重属性,既是展示私人隐秘空间的媒介载体,又具有裂变式的公共舆论传播力。这些公众人物在发表某些言论的时候,往往忽视了私人领域和公共空间的边界。毫不客气地说,某些公众人物在明知微博言论可能产生广泛舆论影响的前提下,以私人领域为辩护词,达到某种言论隐射的目的。
著名打假人方舟子利用社交媒体表达个人观点立场,从公民言论自由的视角无可厚非,但是,方舟子网络“大V”的身份和地位,在传播效果方面已经具备了公共媒体的基本属性,即影响力、权威性和社会责任。很显然,将私人歧视性话语,通过具有广泛舆论影响的公共社交媒体平台推出,本身就带有某种主观故意的言论隐射目的,也就好比说新华微博、人民微博等官微,在转载不详信息时具有严格注意的责任,不能无辜充当传播新闻谣言的推手。同理,奇虎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与方舟子微博相似,也陷入相同的舆论境地。周鸿祎在个人微博上回应《中国企业家》杂志转载艾瑞咨询集团发布的“2014年中国互联网企业营收TOP100”时说,“喂,这个数据是体育老师做的吧,哪有这样的利润率,然后你们大家就以讹传讹。”有热心网友开始奔走呼叫,“360周总的微博,体育老师又没招你惹你。”周鸿祎“口无遮掩”的言论作风早已有之,在2014年8月21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4]11号)司法解释,以及最高法公布的8起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典型案例中[5],就有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与周鸿祎侵犯名誉权纠纷案,最高法典型案例释放出的信息是,公众人物发表网络言论时应承担更大的注意义务。
美国同样不乏种种案例,美职篮(NBA)洛杉矶快船俱乐部老板斯特林,因在公开的私人视频中发表种族歧视言论,被终身禁止从事一切NBA事务。这充分说明,公众人物的私人话题,在大众传播中具有的公共身份和社会影响,让私人话题本身具备了公共空间的属性,在扩大私人话题传播力的同时,也要对发表个人言论所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负责。这有点类似于世界反兴奋剂组织(WADA)推行的严格责任原则,高水平运动员作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行为主体,具有体育赛事特殊“产品”的公共责任,必须承担更为严谨的注意义务。
2.3替代性话语问题
新闻媒体具有揭露和批判社会阴暗面的“稳压器”功能,巧妙运用“移花接木、指桑骂槐”式的新闻报道手法,不乏是一种“画龙点睛”式的高明智慧。用得好就会“妙笔生辉”,用过了头就可能沦为一种行业敏感语言。“农民工”概念是长期背负“指桑骂魁”报道目的的高频词汇,也是新闻写作中比较常见的替代性话语。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见父母训诫激励孩子,现在不努力以后就当农民工,新闻媒体也习惯使用“农民工”概念来形象表达报道主题。然而,中国经济转型和高校扩招过程中的“体脑倒置”现象,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民工的薪酬水平,新闻媒体惊呼“文凭贬值太快”、“大学生收入不如农民工”,暂且不谈正反方孰是孰非的社会激辩,“招工难”现象至少说明农民工群体总算是“脱贫致富”,甩掉了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帽子。“指桑骂槐”式的新闻报道手法不会消逝,拿农民工“说事”显然不明智,甚至可能落得反唇相讥的难堪局面。加之农民工、清洁工等概念属于比较敏感的新闻用词,容易陷入新闻歧视的泥潭。体育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顶帽子似乎具有某种特殊的“指桑骂魁”效果,作为替代性话语的新闻出场也便顺理成章。
这些新闻歧视案例都存在使用替代性话语的问题,难说运用巧妙,略显主观故意,乃至引发体育人的不满情绪。将电视娱乐节目乱象与竞技运动员,将运动健将与智商,将数学教育、科普节目评委、数据统计工作与体育老师“生拉硬拽”联系起来,刻意提升批评讽刺的档次,泄私愤逞口舌之快,这种“约架”态度无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作为一种戏谑式的舆论反弹,又衍生出“数学是语文老师教的吗”等戏谑话语,背后隐藏的社会功利心态昭然若揭,一些不受高考待见的科目遭到嘲讽,随即又有“语文是数学老师教的”这类话语反击。或许这无怪于行业歧视和人生攻击,只是基于“有钱,就是任性”般的话语流行和调皮态度。网络骂战,此起彼伏,无理性、无遮掩、无控制的心理泄愤,容易滋生社会冲突的负面情绪,网络空间具有社会安全阀的功能,需要传播社会正能量和公共舆论的主旋律。
2.4全媒体平台传播
传统媒体的优势是理性思考和客观评论,可以成为媒体经营的核心竞争力,也可以成为社会争议的来源。在传递正能量、塑造严肃形象、跨越新媒体界限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更为谨慎的言论责任。社交媒体出现一些泄愤式的歧视性话语,可以说是自由放任特征的一部分。但是,放在严肃的传统媒体身上,传统媒体在整合新媒体资源的过程中,又具备了新媒体的传播属性和话语特征,在全媒体环境下就会产生舆论放大效应,引起某个被歧视行业的反感情绪和强烈反应,最终引发广泛的社会争论。《温州晚报》的案例是由媒介舆论场转换造成的争议事件,全媒体平台传播扮演了重要的推手角色,也是传统报业集团整合新媒体资源,迈向全媒体战略转型的一个缩影。《温州晚报》属于本地化的晚报系统,受众范围相对较少,传统报业转型催生的“报网合一”全媒体整合发展战略,使地方性的媒介空间已经超越了地理范畴的概念。传统报业普遍融入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网络化结构和交互性发展,使地方性媒介空间具有媒介话语延伸的意义,在某些特殊舆论事件中也便具有更广泛的舆论建构空间。《温州晚报》不仅代表了地方性新闻话语的生产机制,也具备了制造裂变式公共舆论话题的自主能力,一种信息传播过程中普遍性话语的生成过程。
社交媒体案例也能够说明,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实现捆绑营销,媒介身份的交互与重构,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公共媒体的严肃性和权威效应。方舟子、周鸿祎微博不当言论已经超越了社交媒体的概念范畴,这反映了全媒体时代媒介属性的变化,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创新与传播效果方面充分体现了新媒体的优势,新媒体同时具备了传统媒体的各项功能。从“被时代”到“我时代”的转型,演绎了一场脱胎换骨的身份革命,成为信息的个性选择者、能动生产者和议程设置的分权者,一些网络“大V”被网民授予了一定的议程设置能力,突出反映了新媒体语境下受众身份的重构与异化[6]。2015年12月初发生的邓亚萍受聘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舆论风波,也能在“全媒体平台传播”这个层面获得合理解释。邓亚萍受聘法大兼职教授一事引发一位法大学生和一位法大教授的质疑,通过微信平台和社交媒体发布质疑言论,传统媒体迅速捕捉到“兴奋点”并介入报道,引发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舆论争议。抛开邓亚萍舆论风波的价值认知问题,从传播方式和舆论效应而言,私人微信话语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全媒体平台传播的各项特征。不论是出于生存考虑,还是为了迎合业界创新趋势,传统媒体力量的捆绑式融入已经成为社交媒体普遍发生的事实,单一化媒体的时代一去不返。
3改进策略
3.1注重新闻语言的创新运用
新闻语言是一门表达艺术,熟练掌握和创新运用新闻语言问题是衡量新闻人职业素养的重要标尺。2015年爆棚的网络流行语,诸如“也是蛮拼的”、“有权不可任性”等,就是来源于主流舆论生产体系,在新闻语言的创新运用方面树立了学习典范。以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新年贺词为例,“也是蛮拼的”语言创新运用,成为新年贺词的一大亮点。“蛮拼的”用在各级干部身上,紧跟着点出“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这一内涵丰富的主题,无形中打破了两个舆论场的边界,拉近了官方与民间的距离。“蛮拼的”将各级干部的身份还原为一名普通公民,一个有血有肉并且为了梦想追求整日忙忙碌碌的普通人,语言创新运用产生的身份置换效应,在广大群众中间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普罗大众对各级干部思想认知的偏见、不信任乃至仇视态度。反观大众传播中体育行业歧视话语的争议案例,在表达事物以及具体的语言运用方面略显生硬,有些是刻意追求“标题党”报道,过度追求“眼球效应”,有些是有意掺入了日常生活中“开玩笑”的段子,有些则是在措辞的反复斟酌和后期编校方面没能做得更好。新闻语言不是怎么表达都行,而是需要找到最佳的新闻语言,达到“信达雅”的语言效果和传播境界。这就要求新闻人在日常生活和报道工作中,加强新闻语言的学习积累,注重新闻语言的创新运用。
3.2不断提升新闻人的职业素养
对新闻报道对象报以尊重和敬畏心,是评价新闻人职业素养的重要参考标准。新闻人应该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包容的心态、更美好的内心感触报道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新闻人不能为了获得更大关注度和网络流量,使用渲染性语言间接挑起争议,无理性、无遮掩、无控制的心理泄愤,容易滋生社会冲突的负面情绪。网络空间具有社会安全阀的正功能,更需要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主旋律。接受过严格实践训练的新闻人是大众传播中的把关人和过滤器,新闻人不能为了“追新闻”和“眼球效应”,利用手中掌控的传统媒体与公共媒体平台甘做“网络推手”,盲目参与公共舆论事件的互动传播,把一些有失偏颇的新媒体言论所能产生的舆论影响扩大化。这是新闻人的职业素养问题,也与体育传媒的发展生态、娱乐化趋向和缺乏精耕细作的深度报道有关。诸如浅阅读的盛行,体育信息更新频率的加快,各大门户网站缺乏必要的体育信息积累,体育新闻从业者对于深度报道的认知,过度追求体育信息传播的娱乐化等问题[7]。也就是说,倡导体育娱乐精神不能跑偏变味,沦为一种哗众取宠的“标题党”报道,一种丧失媒体公共责任立场的“恶俗”形式。这要求坐拥“第四权力”的新闻人,不断提升新闻人的职业素养,进一步加强社会责任、媒介道德与法律教育,做无愧于心、无愧于这个时代的新闻人。这赋予网络化生存时代的我们,尤其是手持麦克风的新闻从业者和网络“大V”们影响越大,责任越大,需要大家共建和谐友善、相互理解的传媒世界。
参考文献:
[1] 周凯.创新疲弱 娱乐至死[J].青年记者,2013(21):15-16.
[2] 胡晚露.坑爹收银员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N].温州晚报,2014-02-27(9).
[3] 易小荷.韩寒镜像:我是真的相信[A].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南方传媒学院.南方传媒研究第三十五辑:媒体立场[C].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2:35.
[4] 黄璐.“微传播”与“大阅历”——反思新闻从业者的知识结构问题[J].新闻知识,2014(2):40-41.
[5] 人民网.最高法公布8起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典型案例[EB/OL].[2014-10-09].http://legal.people.com.cn/n/2014/1009/c42510-25796066.html.
[6] 刘文辉.从“被时代”到“我时代”:新媒体语境下受众身份的重构与异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70-75.
[7] 王相飞.我国大型门户网站体育信息传播中缺乏深度报道的原因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6):33-37.
Cause Analysis on Discrimination Discourses in Sports Industry in Omnimedia Era
HUANG Lu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063009, China)
Abstract:Discrimination discourses in sports industry frequently appear in mass media and this phenomenon worth the attention and reflection in educational and industrial circles.For listing several representative cases to make analysi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public opinion disputes over discrimination discourses in sports industry in mass communication mainly originate from the position on serious point, the public figure identity and careful attention responsibility, alternative words issues, omnimedia platform communication and other aspects.It is suggested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pressmen, pay attention to the creative application of news language and try to avoid disputes over discrimination discourses in sports industry.
Keywords:sports communication; omnimedia; discrimination discourses; professional quality
(收稿日期:2016-01-16)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6)01-0050-0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TY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