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当代文化理论中的女性思潮发展脉络

2016-04-06 21:46杨翊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主义者脉络罗斯

杨翊

内容摘要:女性主义思想自18世纪萌芽发展以来一直不断变化,它让一路上的关注者和观望者们得到的初步印象也许是混沌不明和令人困惑的,再略加接近后又容易变成是众说纷纭的。众多的女性主义学派和议题迭起贡献的同时却也是缠绕不清的。本文以罗斯玛丽·帕特南·童的《女性主义思潮》一书为例系统的梳理了女性思潮的发展脉络。

关系词:《女性主义思潮》 西方当代文化理论 发展脉络

罗斯玛丽·帕特南·童罗斯在《女性主义思潮》再版一文中提到自己撰写此书的最迫切的希望是:“这本书可以激励读者思考自己,进入到女性主义旨在争取的存在的完整性里。”

一..脉络之思:疏理与碰撞

女性主义在历史长河里构筑着自身存在的完整性。我们考察全书八章,涉及以下女性主义思潮派别:“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激进(自由主义的和文化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和社会性别女性主义”、“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多元文化与全球女性主义”以及“生态女性主义”。这样的归类和整理显示出女性主义思潮的发展已足够拥有一个完整的历史和标志,意义不在于它代表女性主义各思潮的内涵,而在于它标志了女性主义思潮发展的历史脉络。

女性主义思潮发展的历史脉络在作者这八章文字的疏理下清晰地呈现,它们彼此分隔而又相互碰撞。18、19世纪的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根源于当时工业资本主义力量的兴起,随后形成的一整套社会习惯和法律限制都规定了妇女的屈从地位,妨碍妇女进入公共领域并获得成功。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要求公正的社会性别待遇,包括平等的教育、平等的政治权力和经济机会等。尽管态度与要求的提出是果断的,但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仍旧是属于寄望改良父权制的思潮派别。激进的女性主义则否定任何改良的可能性,认为应该斩草除根,不仅必须推翻父权制的法律和政治结构,还必须铲除它的社会和文化制度。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一系列激进社会运动,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显得更加耀眼,她们特别关注生理性别、社会性别和生育问题。作者没有仅仅屈从于枯燥的理论论述,而是从一个个具体的议题着手,通过阐述两派分别对于性别气质、性欲、色情作品、自然生育和母职等问题的态度,让读者自行领会其中的同与别。对于自由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讨论的妇女解放议程,在某种程度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不完全信服。她们认为妇女受压迫起源于私有财产,在以阶级为基础的社会,任何人、特别是妇女根本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至此为止,前三章涉及的这几种女性主义思潮都是聚焦在宏观世界的,对妇女受压迫的解释集中聚焦在父权制或资本主义。

本书第四、五、六章则疏理了从微观世界入手,重视妇女精神世界的几种女性主义思潮。与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激进女性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相比较,精神分析和社会性别的女性主义者相信,根据弗洛伊德诸如俄狄浦斯阶段以及俄狄浦斯阶段这些概念,社会性别的不平等植根于一系列早期的童年经验,这些经验导致人们绝对地认为男性气质在某种程度上比女性气质更好。精神分析的女性主义认为,应该创造一个更倾向于雌雄同体的社会,每个人都融合正面的女性特征和正面的男性特征。与此不同,社会性别的女性主义者则认为女性气质优于男性气质,新的、女性的关怀论理学应该取代旧的、男性的公正论理学。在对妇女精神状况的探讨上,比前两者走得更远的是西蒙娜·德·波伏娃她对妇女受压迫提供了本体论的存在主义解释。波伏娃在《第二性》里雄辩地指出了女性的他者性质。而后现代的女性主义这则接受了这一他者性的理解,不但不拒绝,而且以此为女性的优越地位,使得个体妇女得到摆脱。至此,早期的重要的女性主义思潮的历史脉络已经清晰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二.发展之思:同一与差异

本书第七、八两章论述的“多元文化与全球女性主义”以及“生态女性主义”是第二版新赠加的内容,及时记录了女性主义的近期发展。多元文化女性主义聚焦在美国多元文化、黑人妇女的议题上。全球女性主义则与多元文化女性主义不同在于,它关注的中心是殖民主义和国家主义政策及其实践所造成的压迫行后果,同时它们又有共同点,都认为女性主义的定义必须扩展,突破旧时局限于妇女个体生存状态的情形,而把基于种族、阶级、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引起的一切压迫都考虑在内。她们继承了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观点,认为自我是分裂甚至破碎的,在自我与他者之间很难找到平衡点。

早期的女性主义思潮虽在内部也存在对一些问题的分歧,但她们更多地作为“同一性”的妇女在发出声音,此时相较于早期,人们开始关注那些不同的、微弱的、甚至还未发出的女性声音——差异性问题的凸现。作者在书中给出现有的也许是最有效的办法——致力于发展姐妹情谊。这一结论里包括两种截然不同的内涵:以鲁宾·摩根为代表的友谊性质的姐妹情谊和以贝尔·胡克斯等人为代表的政治团体性质的姐妹情谊。前者是个人概念,主张用最真诚的态度去努力包容差异,不论这差异对你威胁有多大。认为多元文化和全球女性主义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励妇女,让她们乐于成为彼此的朋友。后者是政治概念,在愿意真正面对各自的差异的前提下,多元文化和全球女性主义者不要指望成为彼此的姐妹或者朋友,因为这样的一相情愿“阻挠我们对女性主义中异质多样性的重要呼吁”。

本书涉及到的最后一种重要的女性主义思潮是生态女性主义,它对自我和他者的关系提供了最广阔也是最急迫的要求。其认为,我们不仅彼此相关联,我们也和非人类的世界,即动物甚至植物相关联。人们必须把妇女运动与生态运动的种种需求联合起来,积极改造和重新建构基本的社会经济,重建作为这个现代工业社会基础的价值观念。追求多样性和差异的压力与追求整体性和同一性的压力协调在一起,这是当代最受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因而也是当代女性主义面临的重大挑战。

三.结构之思:化繁为简与具体问题之思

罗斯玛丽·帕特南·童正是通过她对文本结构的巧妙安排将繁冗的内容化繁为简。她对每一种女性主义思潮的阐释都大致遵循了一个精巧的有规律的文本结构:从根源、代表人物和书籍、理论根源,到各思潮关注的具体议题、行动纪录,最后是对各思潮的自我批判。作者能够通过从具体议题与行动的阐释来剖析各女性主义思潮的内涵,除了提出对于父权制的批判外,还敢于提出和面对每一种女性主义思潮的外界批判与自我批判,这正好体现了女性主义向来不空谈理论,重视行动与敢于自我批判的优良特性,显示出作者罗斯玛丽·帕特南·童是一个踏实的真正的女性主义者。她对女性主义思潮进行了一次冷静而温暖的疏理。言之冷静,在于字里行间我们能明显体会到作者对女性主义各派观点的尊重,既顾及其有点,也阐释其不足,努力地使自己避免偏颇;言之温暖,在于作者不仅肯定了每一种女性主义思想的丰富而持久的贡献,还融入了具体的经验背景激励读者进行具体的思考。

女性主义者们之所以要争取存在的完整性,就是因为女性一直在历史和社会里承受着种种压迫,这些压迫来源于一个个具体的社会议题。文本里涉及的每一个议题、每一种行动都是具体的。女性主义思潮的分类和标志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的,思潮派别之间、各自内部充满着矛盾。阅读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比较和记忆,而是为了解决具体社会问题,为了揭示出对于个人和政治生活的新憧憬、新结构和新关系。我们能从作者论述“自由派-文化派激进女性主义”的几行文字中领会这一思想:“显然,就想任何对激进女性主义者的分类一样,将她们区分为自由派-嗯华派,这种区分也会招致批评……我认为,自由派-文化派女性主义者的这种区分,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有些激进女性主义者感到性是‘危险的,而另一些激进女性主义者又认为性是‘快乐的。我也认为,同样是这一区分,它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有些女性主义者把自然生育看作妇女受压迫的首要原因,而另一些女性主义者则把它看作妇女力量的终极源泉。然而,读者是不是也认为区分自由派-文化派女性主义者是有益的,我把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自己来决定。”秉持着这样的精神,作者最终将主动权留在读者手里,引领读者重新回到具体问题中去,因为女性主义从来就不打算在枯燥的理论衍生里求生存。

综上所述,罗斯玛丽·帕特南·童的这本《女性主义思潮导论》通过八个整洁的章节,化繁为简。系统地揭示出了女性主义是如何存在与发展的,揭示出女性因为受到了何种的压迫而使其存在变得不完整,女性主义将如何努力去争取一直缺失的女性存在的完整性。作者既批判性地把握了不同的女性主义批评方法的实质,同时又给予各派以充分的尊重;既成功疏理了女性之思复杂的历史脉络,又捕捉到了女性之思可能的发展态势;既有对宏观问题的概貌呈现,又有对具体议题的深入阐释。罗斯玛丽·帕特南·童的这一创作对于女性主义在世界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纪录。

参考文献

①罗斯玛丽·帕特南·童著《女性主义思潮导论》,艾晓明等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②南茜·卡拉韦著《被隔离的姐妹情谊:种族主义和美国女性主义的政治》,摘自《女性主义思潮导论》,P355。

③罗斯玛丽·帕特南·童著《女性主义思潮导论》,艾晓明等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P71。

(作者单位:广州星海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主义者脉络罗斯
忌肉主义者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彭罗斯雪花拼板
我想自己做
张小龙: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极简主义者
好人主义者做不了好人
德里克·罗斯招牌动作之偷天换日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拯救小镇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