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炼油厂在全球柴油过剩后匆匆改产汽油
全球汽油需求不断增长,但汽油和柴油所能带来的效益却急剧逆转,欧洲炼油厂在长年累月地增产柴油之后,现在正设法多产汽油。欧洲大陆的炼油商,包括道达尔、BP、壳牌和埃克森美孚等公司,在过去10年已经投资了数亿美元来增产欧洲所需的柴油,同时设法降低汽油产量。直到最近,汽油还仅被看作生产柴油的副产品。但是,现在全球的柴油过剩愈演愈烈,同时,亚洲和美国对汽油和石脑油的需求却不断增长。虽然炼油厂在多产汽油时不能避免柴油产量上升,但仍在想方设法扭转这种局面,使产品结构倾向于汽油和石脑油。一种办法是通过加工较轻质的原油来提高汽油和石脑油产率。比如,轻质尼日利亚原油的价格已超过较重的原油。有些炼油厂选择了降低柴油生产装置(如加氢裂化装置)的处理量。最近几周,石脑油裂化价差飙升至创纪录的水平,有些炼油商改变了蒸馏的切割点来增产石脑油,相应减少了煤油和喷气燃料的产率。这些调整的结果已经显现——包括瓦斯油和柴油在内的中间馏分油的产率2015年12月已降至50%左右,是6年来的最低水平。由于中国和亚洲对车用汽油需求强劲,基准欧洲汽油炼制毛利(也称裂化价差)在本周已升至15美元?bbl(1bbl≈159L),约比一年前高3倍,比2013年高10倍。而柴油裂化价差却不如意,由于全球柴油产量增长但需求放缓,又赶上暖冬,使柴油储罐爆满。炼油产品结构的微小变化都会带来大影响。产率改变1百分点就能使欧洲每个月的柴油产量下降250kt以上。虽然仅靠欧洲炼油厂不足以拯救市场,但还是有一定作用。同样,美国海湾沿岸的炼油厂如进行类似调整,也会减产柴油150~200kt。二者相加效果则相当显著。预计2016年全球汽油短缺的情形还会继续。新建的炼油厂大多不是按多产轻质产品设计的,而亚洲的汽油需求还在增长。虽然近期原油价格的骤降有利于提高炼油利润,但Energy Aspects咨询公司的专家仍预计欧洲和美国的炼油厂开工率都会略有下降。一旦到年底原油供应紧张,低油价的有利条件消失,那时炼油的利润则会更低。
[程薇摘译自Downstream Business,2016-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