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容积重建成像在体部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2016-04-06 06:46:57何汉龙钟兰生陈小红黄明志
实用临床医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体部椎动脉容积

何汉龙,钟兰生,陈小红,黄明志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 惠州 516001)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容积重建成像在体部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何汉龙,钟兰生,陈小红,黄明志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 惠州 51600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容积重建成像在体部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临床怀疑体部动脉病变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结合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及容积显示技术进行后处理三维重建及分析。结果 45例患者中,体部动脉病变25例,其中肺动脉栓塞1例,双下肢动脉次全闭塞1例,颈总动脉闭塞12例,椎动脉狭窄3例,颈内动脉瘤1例,椎动脉动脉瘤1例,椎动脉畸形1例, 颈动脉合并椎动脉狭窄3例,胚胎性大脑后动脉1例,腹主动脉附壁血栓1例;体部动脉正常20例,其中正常肺动脉1例,正常颈、椎动脉16例,正常胸腹主动脉2例,正常胸主动脉1例。结论 容积重建成像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对体部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作为体部动脉病变有效的首选诊断方法。

体部动脉病变;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容积重建

体部动脉病变,尤其是体部大动脉病变的临床表现复杂,发病急骤,近年来其病死率呈上升趋势而逐渐引起广泛的重视。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由于其扫描层厚更薄,扫描时间更短,血管成像良好,血管性疾病的检测率明显增加[1],在诊断和排查疾病方面已经成为临床重要的无创影像检查手段。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血管造影中的应用,尤其是容积重建技术的发展,能够全面、直观地显示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2],使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临床诊治中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容积重建成像在体部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2年10—12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临床怀疑体部动脉病变的患者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10~83岁,平均 54.2岁。主要临床症状有头晕、头痛、胸腹部疼痛、跛行等。

1.2 仪器与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 Lightspeed VCT 64排螺旋CT机,扫描范围视检查部位而定:颈、椎动脉自颅底Willis环至主动脉弓下缘、肺动脉自肺尖至肺底、胸和腹主动脉自主动脉弓至腹主动脉分叉或髂动脉分叉及双下肢动脉自肾上极腹主动脉至足底。扫描参数:管电流250~300 mA,管电压120~140 kV,螺距1.375,图像层厚5 mm,床速27.5 mm·圈-1,重建层厚0.625 mm,重建间隔0.625 mm。然后,采用碘普罗胺或碘帕醇75~90 mL经肘前静脉注射,注射速度3~5 mL·s-1。其中颈、椎动脉采用团注法进行扫描,其他采用手动阈值激发法进行扫描。

1.3 图像后处理

CT扫描完成后,对所得原始图像进行薄层重建。然后,传输至AW4.3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三维重建,包括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显示技术。其中,容积显示技术根据病变部位三维多角度的选择进行重建,其他重建技术则选择相应的显示较清晰层厚进行重建。

1.4 图像分析

由2位高年资医师对横断轴向和后重建图像进行分析,并对病变进行诊断。

2 结果

45例患者中,体部动脉病变25例,其中肺动脉栓塞1例,双下肢动脉次全闭塞1例(封四图1),颈总动脉闭塞12例,椎动脉狭窄3例,颈内动脉瘤1例,椎动脉动脉瘤1例,椎动脉畸形1例, 颈动脉合并椎动脉狭窄3例,胚胎性大脑后动脉1例,腹主动脉附壁血栓1例;体部动脉正常20例,其中正常肺动脉1例,正常颈、椎动脉16例,正常胸腹主动脉2例,正常胸主动脉1例。

3 讨论

体部动脉分布广泛,容易发生血管病变,尤其是体部大动脉病变,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体部动脉病变,越早发现,越有利于降低病死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中体部动脉造影是诊断动脉病变的“金标准”,但由于缺乏血管横断面的图像,传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远段动脉小分支病变的诊断有限,甚至会出现假阳性,且创伤性大、操作复杂,临床较难以普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作为一种无创性血管造影检查,可在较短时间内一次性完成整个动脉的成像。由于造影增强的血管与周围结构有鲜明的空间特性,因此应用容积显示技术重建可获得极具诊断价值的多方位、多角度三维动脉造影图像,并能充分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血栓的部位、形态、大小及管腔局部狭窄程度[3],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使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4],亦为血管介入及临床上手术治疗提供良好且清晰的指引。

在显示颅内血管及诊断动脉瘤方面,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显示最小动脉瘤的直径为2 mm,对超过3 mm的动脉瘤高度敏感[5]。另外,容积重建技术能更准确地显示动脉血管的特征、解剖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并通过旋转角度,在不同的方位观察动脉的全貌[6]。动脉血管管腔的不规则狭窄以及血管壁散在的斑片状钙化可以在容积显示技术和最大密度投影上得到十分清晰的展现[7]。本研究中,1例双下肢动脉次全闭塞(封四图1)为介入治疗提供了非常清晰的血管走行,为患者的预后提供极其重要的诊治意义。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重建成像技术中,最大密度投影可以显示细小的血管,对附壁血栓及管壁钙化的显示比较清晰、充分。多平面重建可以显示血管以及与同一平面内周围组织的相对的曲面关系,但不能立体地显示血管与周围组织之间的三维关系。因此,最大密度投影可以为容积显示技术提供血管的更细节的信息,作为一个很有效的补充方式。

容积显示技术反映的是人体组织上的空间的变化关系,可通过上、下、左、右、前、后三维方向的调整来,亦可充分显示血管的细小分支,从而保证了血管结构的连续性,图像细腻、逼真,有较强的立体感[8]。不足的是:容积显示技术反映的是整体的重建图像,而图像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重叠,引起重叠后的血管不被充分显示,血管内部细节的信息亦得不到充分的观察,对于血管内部病变则显示不佳[9],而这可通过其他重建方式的不同选择来补充,对病变节段血管管壁斑块性质的显示以及管腔狭窄情况的判断更为准确[10]。

总之,笔者认为,综合利用容积重建技术重建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体部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作为体部动脉病变有效的首选诊断方法。

[1] 黄壮光.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家庭康复训练的意义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11-12.

[2] 乔晓春,沈艳,刘金有.64排螺旋CT尿路造影对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7):28-29,33.

[3] 罗小平,张志平,闵广斌.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3):85-87.

[4] 余舟,冯浩.三维CT血管造影应用于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临床研究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6):89-90.

[5] 张远忠,周建承.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3):81-82,140.

[6] 柳澄.双源CT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6.

[7] 王吉东,方挺松,彭加友,等.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下肢动脉损伤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4,25(1):44-46.

[8] 何艳红,王志坚,余艳红,等.容积重建技术在产后盆腔动脉血管三维重建中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10):873-875.

[9] 张宏伟,陈家祥,王书智,等.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23(10):878-882.

[10] 陈时洪,汪青山,陈国健.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探针技术临床应用评价[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11):63-66.

(责任编辑:胡炜华)

2015-09-09

R543; R814.42

A

1009-8194(2016)03-0067-02

10.13764/j.cnki.lcsy.2016.03.027

猜你喜欢
体部椎动脉容积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怎样求酱油瓶的容积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经腹超声及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肾上腺腺瘤的诊断价值探讨*
巧求容积
截断的自适应容积粒子滤波器
不同容积成像技术MR增强扫描对检出脑转移瘤的价值比较
癌症进展(2016年10期)2016-03-20 13:15:42
体部弥漫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病MRI表现
河北医药(2015年13期)2015-11-13 06:20:15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