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华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南昌 330006)
气道湿化在胃肠肿瘤外科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
李淑华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南昌 330006)
目的 观察气道湿化在胃肠肿瘤外科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4例胃肠肿瘤外科留置胃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留置胃管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38例留置胃管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气道湿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舒适度和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非计划拔管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0.0%比5.6%,P<0.05)。结论 对胃肠肿瘤外科留置胃管患者实施气道湿化,可使患者舒适度增加,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
胃肠肿瘤; 留置胃管; 气道湿化
胃肠减压术是外科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临床上为了减轻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的腹胀、促进吻合口愈合而常需留置胃管,部分病例还需较长时间留置。留置胃管时间过长会给患者产生口鼻咽喉部不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临床上常可遇到术后患者自行拔出胃管的意外情况,影响患者康复与治疗。气道湿化是指应用湿化器将溶液或水分散成极细微粒(通常为分子形式),以增加吸入气中的湿度,使气道和肺能吸入含足够水分的气体,达到湿化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黏液纤毛正常运动和廓清功能的一种物理疗法[1]。笔者对38例胃肠肿瘤外科留置胃管患者应用气道湿化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胃肠肿瘤外科留置胃管患者,男38例,女36例,年龄21~78岁,平均52.3岁;其中直肠癌27例,胃癌47例。将7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6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种、术式、麻醉方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留置胃管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置管前宣教,3M防水胶布固定留置胃管,保持管道通畅,防止管道扭曲、滑脱和堵塞。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气道湿化护理干预:生理盐水2 mL加沐舒坦2 mL,氧驱动气道湿化,2次·d-1。
1.3 观察指标
1.3.1 舒适度评价
患者留置胃管后每天均进行舒适度评分,评分标准如下:0分为无法忍受,表现为口腔炎、咽喉部红肿、口腔黏膜或舌上有溃疡;1分为很不舒服,表现为口腔黏膜干燥、疼痛、声音嘶哑;2分为稍不舒服,表现为咽喉部干燥、吞咽时有异物感;0分为无不适。
1.3.2 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导管意外脱出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导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的临床意外事件[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见表1。
对照组发生2例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5.6%,均为患者因无法忍受而自行拔管;观察组未发生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0.0%。2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舒适度比较
组别n无法忍受很不舒服稍不舒服无不适例%例%例%例%对照组36411.11027.82055.625.6观察组3800.0∗513.2∗1950.01436.8∗
*P<0.05与对照组比较。
为了减轻腹腔压力,加速切口的愈合和胃肠功能的恢复,对胃肠肿瘤手术患者进行留置胃管及胃肠减压是十分有必要的[3]。当发生非计划拔管后,常常需要重新插入胃管,这有可能造成鼻黏膜损伤;手术后重新插入胃管,不仅不能保证置入到术中摆放的最佳位置,而且易引起胃黏膜出血等并发症,从而影响愈合,加重病情。部分患者发生意外拔管多是在夜间睡眠状态时,醒后对拔管行为不知[4]。沐舒坦具有稀释痰液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可以促进呼吸道内黏稠分泌物的排除及减少黏液的滞留[5]。本研究对38例留置胃管患者采用气道湿化护理干预,气道湿化液除了传统的生理盐水外,加入沐舒坦,结果表明气道湿化护理不仅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起到润滑、化痰效果,而且减少了非计划拔管事件。
[1] 万献尧,黄伟.气道湿化简单而又复杂的话题[J].医学与哲学,2006,27(12):14-17.
[2] 朱胜春.住院患者意外拔(脱)管临床特征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56-258.
[3] 罗琪.普外科留置胃肠减压的方法和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77-78.
[4] 丁小琴,顾晓燕,吴冬琴.护理干预对留置胃管病人夜间非计划拔管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12(31):2943-2944.
[5] 王相林.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80-81.
(责任编辑:况荣华)
2015-06-10
R473.6
A
1009-8194(2016)03-0092-01
10.13764/j.cnki.lcsy.2016.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