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名医验方治疗风湿性疾病举隅

2016-04-06 04:36刘书珍孙晋营项淑英王爱云刘三运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红斑通络关节

刘书珍,孙晋营,项淑英,王爱云,刘三运

(1.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妇幼保健院内科,浙江 杭州 310018;2.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3.山东省广饶县中医院,山东 广饶 257300;4.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山东 济宁 272000)

证治集粹

民国名医验方治疗风湿性疾病举隅

刘书珍1,孙晋营2,项淑英1,王爱云3,刘三运4

(1.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妇幼保健院内科,浙江 杭州 310018;2.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3.山东省广饶县中医院,山东 广饶 257300;4.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山东 济宁 272000)

民国在中医学发展进程中是一特殊时期,一方面中医学遭遇严重歧视,倍受摧残,经过了历史上最艰难的岁月;另一方面,中医界的志士们为了求生存、图发展,用临床疗效证明中医的科学性及实用价值,使中医学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其间涌现出一大批著名医学大师,创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剂。笔者用民国名医验方治疗风湿性疾病每获满意效果,举例如下。

1 类风湿性关节炎(热痹)

张某,女,34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关节肿痛,以双手指对称性关节肿胀疼痛为主,晨起关节僵硬,反复发作,曾在某省级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间断服用布洛芬等抗风湿药物,可暂时止痛,停药后又复发。近1个月关节疼痛加剧,晨僵明显(约持续1h以上),午后潮热、盗汗、口干、大便干结,夜寐欠安。检查双手掌指、近端指间关节中度肿胀,触之灼热,舌质红苔黄,脉弦滑。化验血沉50mm/h,类风湿因子(+)。X线摄片显示双手骨质略稀疏,双手无名指及中指软组织肿胀明显。西医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诊断为痹证(热痹)。辨证为肝肾阴虚,湿热毒邪痹阻经络,血瘀不通。治以养阴生津,清热解毒,祛风化湿,活血通络。方用丁氏清络汤[1]。药用羚羊角粉0.6g(吞服),石斛9g,白薇9g,赤芍9g,生甘草9g,茺蔚子9g,竹茹6g,丝瓜络9g,银花藤15g,夜交藤15g,桑枝15g,地龙9g。水煎服,每日1剂。服14剂后,手指关节红肿热痛减轻,活动好转,晨僵、午后潮热、盗汗、口干、大便干结等症均较前减轻,复查血沉降至25mm/h,类风湿因子(+)。上方去羚羊角粉、茺蔚子、竹茹、夜交藤,加当归9g,秦艽9g,怀牛膝9g,生地9g。连服2个月,关节肿胀疼痛等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化验血沉15mm/h,类风湿因子(-)。随访6个月,病情稳定未复发。

按: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围,由于时代的变迁以及认识水平的提高,传统的“风寒湿三气致病学说”受到专家学者的质疑,而湿热毒邪则成为致病主因。由此,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家张鸣鹤教授首开清热解毒法治疗风湿病之先河,提出“因炎致痹”、“因炎致痛”的观点,并认为“有炎即有热,热与毒相伴”,故将清热解毒法贯穿于风湿病整个治疗过程。急性活动期以清热解毒为主,并“重用”清热解毒药,慢性缓解期虽有正气亏虚,但热毒之邪盘踞于内,可在扶正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药,以防余火复燃,卷土重来,达到巩固疗效、最终根治之目的[2]。丁氏清络汤出自《丁甘仁医案·痹症门》,只有治疗药物,未出方名,笔者根据原文“专清络热为主,热清则风自熄,风静则痛可止”而命名为“丁氏清络汤”。此方功专清热解毒、养阴通络、消肿止痛,正适合本例患者。方中银花藤、羚羊角粉清热解毒、熄风通络,石斛、白薇、茺蔚子养阴通络,竹茹、桑枝、地龙清热通络,赤芍凉血消肿、化瘀通络,夜交藤养心安神、祛风通络,丝瓜络通利经络,甘草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可使热清毒消,阴复络畅,肿消痛止,而热痹自除。

2 干燥综合征(燥痹)

李某,女,52岁。绝经3年,从绝经开始逐渐出现口唇、咽喉干燥,眼睛干涩,心情烦躁,腰酸,四肢酸软,大便干燥,夜寐欠安,纳差乏力,四肢关节疼痛。检查掌指关节轻度变形,舌红绛苔薄少津,脉沉细涩。化验抗SS抗体(SSA、SSB)、类风湿因子(RF)均为阳性、血沉75mm/h。西医诊断为干燥综合征(继发性),伴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诊断为燥痹。辨证为气阴耗损,燥毒蕴结,津液亏乏。治以养阴益气,清热解毒,生津润燥。方用玉液汤加味[3]。药用山药30g,黄芪15g,知母12g,鸡内金6g,葛根6g,五味子9g,天花粉9g,秦艽9g,麦冬12g,天冬12g,石斛9g,玄参9g,生地9g。水煎服,每日1剂。服14剂后,口眼干燥及关节疼痛减轻,精神转佳,体力增加,食欲好转,烦躁、腰酸、便干等均有缓解,血沉下降(40mm/h)。上方加西洋参6g,继服30剂,症状基本消失,血沉正常(20mm/ h)。效不更方,再服30剂,诸症皆失,化验抗SS抗体(SSA、SSB)、类风湿因子(RF)均为阴性,血沉15mm/h。随访1年未复发。

按:干燥综合征属中医“燥证”范畴。因常伴有关节疼痛,1989年全国中医痹病委员会将其命名为“燥痹”。是因素体阴虚,或感染邪毒而致津液生化不足,清窍、关节失其濡养所致。基本病机为“阴虚津亏为本,燥热为标”[4]。患者临床表现与消渴病的常见症状也极为相似,由于病程较久,已有气阴俱损改变,法当养阴益气、生津润燥、清热解毒。选用张锡纯主治消渴病的玉液汤治疗。方中知母、葛根滋阴生津、润燥止渴,五味子酸能化阴、固肾生津,天花粉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山药、黄芪益气生津,鸡内金助脾胃强健、化水谷为津液[5],加麦冬、天冬、石斛、生地以加强滋阴润燥之力,加玄参以增强养阴解毒之功,加秦艽以蠲痹通络。诸药合用,恰切病情,故而获效。后又加西洋参进一步增强滋阴益气、改善体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3 结节性红斑(瓜藤缠)

王某,女,28岁。3个月前双下肢不明原因出现红斑结节、疼痛,皮色鲜红,自服消炎痛片,只能暂时缓解疼痛,仍有新皮疹出现。伴有口渴口黏不欲饮,小便色黄,检查双下肢起大小不等红斑结节,肿胀、色鲜红,境界明显,触之灼手。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化验血沉55mm/h。西医诊断为结节性红斑。中医诊断为瓜藤缠。辨证为湿热下注,痹阻脉络,蕴于肌肤,积聚成结。治以宣痹化湿,清利湿热,通络散结,凉血消肿。方用汪氏宣痹化湿汤[6]。药用大豆卷9g,汉防己9g,茵陈蒿9g,白鲜皮9g,萆薢9g,地肤子9g,槟榔6g,海桐皮12g,赤猪苓各9g,泽泻9g,薏苡仁30g,嫩桑枝30g,丝瓜络9g,冬瓜皮30g,生甘草梢6g。7剂,水煎,日1剂,分2次服。服药后疼痛消失,红斑结节大部分消退,无新皮损出现,关节痛减轻,饮食正常。上药去槟榔、大豆卷,加赤芍9g。丹皮9g,继服14剂,红斑全消,诸症悉除,血沉15mm/h,病告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按:结节性红斑属中医“瓜藤缠”范畴。《医宗金鉴》云:“此证生于腿胫,流行不定,或发一二处,疮顶形似牛眼,根脚漫肿……,若绕胫而发,即名瓜藤缠,结核数枚,日久肿痛……,亦属湿热下注而成。”清代医家高秉钧《疡科心得集》认为“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水性下趋故也”。本病多发于下肢,多因素体血热,外受湿邪,湿热蕴结,下注腿胫,阻塞脉络而成。治宜宣痹化湿,清利湿热,通络散结,凉血消肿。方用汪氏宣痹化湿汤。汪逢春《泊庐医案》指出“两腿肿胀起瘰,既痛且痒,舌苔浮黄而厚,两脉弦滑且数。湿热下注,亟从宣痹化湿。大豆卷三钱,汉防己三钱……”原作者未出方名,笔者根据“亟从宣痹化湿”之意而命名为“汪氏宣痹化湿汤”。方中汉防己、粉萆薢、海桐皮、嫩桑枝、丝瓜络、白鲜皮宣痹化湿、通络散结,大豆卷、茵陈蒿、地肤子、槟榔、赤猪苓、泽泻、薏苡仁、冬瓜皮清利湿热,白鲜皮、生甘草梢清热解毒,加入赤芍、丹皮凉血消炎、活血消肿。诸药合用,使湿热清,结节散,络脉通,肿痛消。

感谢山东中医药大学李玉清教授在查阅参考文献中给予的帮助。

[1] 丁甘仁.丁甘仁医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1-102.

[2] 张永强,潘艳丽,张立亭.张鸣鹤教授诊治风湿病经验[J].河南中医,2007,27(8):16-17.

[3]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7.

[4] 黄晓娟,佟晓辉,张云鹏.益气养阴活血法中药结合环戊硫酮片治疗原发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航空航天医药,2009,20(2):65-66.

[5] 王付.用方临证指要[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271-274.

[6] 汪逢春.泊庐医案[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75.

R271.917.5

B

1004-2814(2016)10-1019-02

2016-06-03

猜你喜欢
红斑通络关节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木星的小红斑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效果探讨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CT和MR对人上胫腓关节面坡度的比较研究
Queyrat增殖性红斑1例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