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血小板减少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6-04-06 00:20高波,周磊,高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糖皮质激素疗效



伴有血小板减少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高波, 周磊, 高泉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风湿免疫科, 江苏 常州, 213000)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 干燥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 疗效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的上皮细胞,如泪腺、唾液腺,从而产生相应的眼干、口干、腮腺炎等临床表现。该疾病也可侵犯身体的其他组织及系统,血液系统就是其较常侵犯的系统之一,特别是血小板计数的减少,临床较为多见[1]。作者对5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2—2014年本科确诊的5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的病例均符合2002年修订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分类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无其他结缔组织或血液系统疾病。其中26例患者伴有血小板减少,设为观察组;无血小板减少的26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中女23例,男3例,平均年龄(38.7±8.64)岁;对照组女24例,男2例,平均年龄(40.1±9.08)岁。对2组患者临床特征、血清学特点进行比较;对血小板≤30×109/L的16例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有9例患者血小板计数≥50×109/L, 设为有效组;其余7例患者血小板恢复未达标,设为无效组。

1.2方法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IgG)、类风湿因子(RF)、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核抗体(ANA)、B超检查(有无脾肿大)。临床指标包括:关节炎、泪腺滤纸实验、唾液腺流率。针对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均行骨髓穿刺检查,按骨髓增生程度分类: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无成熟障碍;骨髓增生低下:巨核细胞少见或未见,或有成熟障碍。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来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ESR、CRP、IgG分别为(57.9±14.5) mm/h、(22.7±9.77) mg/L、(23.7±6.33) U/L,对照组分别为(35.5±10.8) mm/h、(20.6±9.35) mg/L、(17.2±5.61) U/L,观察组ESR、Ig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F(17/26)、ANA(8/26)、关节炎(5/26)、泪腺滤纸实验(22/26)、唾液腺流率(15/26)与对照组RF(15/26)、ANA(9/26)、关节炎(4/26)、泪腺滤纸实验(23/26)、唾液腺流率(16/26)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抗SSA抗体(20/26)、抗SSB抗体(21/26)及脾肿大(11/26)显著高于对照组抗SSA抗体(13/26)、抗SSB抗体(13/26)及脾肿大(3/26)(P<0.05)。

有效组患者ESR、CRP、IgG分别为(58.2±15.1) mm/h、(22.8±9.91) mg/L、(22.3±7.01) U/L,与无效组的(56.9±14.9) mm/h、(22.6±9.67) mg/L、(24.7±6.88) 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SSA(6/9)、SSB(4/9)、RF(5/9)、ANA(2/9)、脾肿大(4/9)、关节炎(2/9)与无效组SSA(5/7)、SSB(4/7)、RF(5/7)、ANA(2/7)、脾肿大(4/7)、关节炎(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骨髓增生低下(1/9)低于无效组(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外分泌腺、以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常伴有多系统的损害,特别是血液系统。根据相关研究[2-3]报道,累及血液系统的患者占10%~24%,而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表现的患者占7.23%。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不明,目前多数研究认为自身免疫在疾病中占主导作用,其机制为CD4+T细胞活性增强,数量相对增多,释放的细胞因子增多,而这些细胞因子又导致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从而产生多种自身抗体[4-5]。这类抗体可以吸附在血小板表面,导致血小板膜的结构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临床表现为外周血血小板减少。同时,这些结合免疫复合物的血小板会也会遭到脾脏截留,在脾脏内被破坏。体内存在血小板相关抗体也是导致血小板破坏的重要原因,但本院目前无法检测相关血小板抗体,无法进一步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抗SSA抗体、抗SSB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血清IgG水平也高于对照组,从而证实自身免疫异常可导致血小板减少,与报道相符。同时,脾肿大也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考虑与血细胞在脾脏内破坏过多有关。作者还发现ESR较高的患者更易出现血小板减少[6-7]。ESR升高表示疾病活动程度高,提示炎症反应也是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作者认为,导致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机制较为复杂,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自身免疫、脾功能亢进、炎症活动程度高均发挥作用。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出现严重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30×109/L), 出血风险较大,若出现重要脏器的出血,可危及生命,需要及时治疗,快速纠正低血小板状态[8-9]。目前,临床早期治疗主要采取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但作者发现部分患者经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上升不明显,对这些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骨髓增殖功能对疗效有重要影响。增殖功能较好的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而针对骨髓增殖功能低下的患者,除大剂量激素治疗外,更应积极地联合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治疗。作者对7例激素冲击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给予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环孢素治疗,2周后复查血小板,有3例患者上升至≥50×109/L; 3月后复查,共有6例患者上升至≥50×109/L, 仅有1例患者血小板仍顽固性减少,后又予CD20单抗治疗,血小板计数上升至正常范围,但半年后再次降至≤30×109/L, 又重新予大剂量激素治疗,血小板计数仍有波动。作者认为,对于伴有血小板减少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多数患者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是有效的,免疫抑制剂、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也具有一定疗效[9-10]。对于难治性病例,仍需要更多的治疗方案,如应用生物制剂、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吸附等。

参考文献

[1]张乃峥.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诊断[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4, 8(4): 193.

[2]罗日强, 张晓, 石韫珍, 等. 83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J]. 广东医学, 2006, 27(6): 849.

[3]蒋明, AVID YU, 林孝义, 等. 中华风湿病学[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4: 1.

[4]吉恒东, 邹红梅, 路峰, 等. 类风湿关节炎心脏损害36例临床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11, 9(3): 403.

[5]任洁, 李娟, 冯知涛, 等.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液NK-22细胞对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1(4): 661.

[6] 陈丽萍. 血浆置换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3例的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14): 35.

[7]陶惠红, 陆建民, 褚亚萍, 等. 类风湿关节炎社区防治路径的可行性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11, 9(12): 1912.

[8]Füreder W, Firbas U, Nichol J L, et al. Serum thrombopoietin levels and anti-thrombopoietin antibodie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 Lupus, 2002, 11(4): 221.

[9]McMillan R. Autoantibodies and autoantigens in 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J]. Semin Hematol, 2000, 37(3): 239.

[10]庄俊汉, 许香广, 叶志中. 13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抗SSA、抗SSB抗体的检测与系统性损害[J].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2, 20(6): 431.

收稿日期:2015-10-25

中图分类号:R 44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03-176-02

DOI:10.7619/jcmp.201603066

猜你喜欢
干燥综合征糖皮质激素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张之文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总结
干燥综合征阴虚津亏证的中医治疗
基于数据挖掘的龙华医院风湿科治疗干燥综合征用药规律与特色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Toll样受体4与干燥综合征研究进展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