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州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关键词:信息;学习环境;教学方法;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196-01
由于各地学校基础硬件条件的不统一,造成初中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学开展的程度不完全统一,因此不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内容上和深浅上不一样;而且教材内容存在重复性,小学学了中学再学,学生对教材上的内容不感兴趣。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必须转变观念,提升理念,寻找适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认真钻研教学实际与新课程标准的接合点,灵活多样的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学会知识,溶会贯通,拓展能力。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探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任务驱动式式教学。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操作性。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教师要尽量的精讲,课堂设计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有学生要完成的任务。讲课时间尽量不要超过15分钟,把剩下的时间以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教师要巡回辅导和及时组织学生点评和互评。完成任务者可获得自由上机的时间,自由上机包括游戏和上网。在自由上机的"诱惑"下,任务也会很快高效的完成。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种模式化的教学,此种教学方法把教学任务分成几个具体的任务,从而把学生的上课时间划分的清晰、明了,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课堂时间。
1.2 及时的评价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肯定,对于老师来说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改变一个学生。成就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是每一位学生的精神需求,甚至老师能够记住他的名字,对学生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为了进一步认识学生,我还努力开发了"凌波多媒体广播系统"里面的"签到系统"。这两项措施使我认识了不少的学生,在此基础上我及时运用表扬的武器,课堂上把问题交给学生,由学生来回答,不管回答的对与错,都从不同的方面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并发动学生来评价回答问题的学生,找出其优点和缺点,这样不仅使学生收获到了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努力补上去。
1.3 形象教学法。现在都在提倡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事实也证明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极大的促进了其教学的效率,而真正的信息技术教学却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信息技术本身就是先进技术,没有必要使用课件。其实不然,形象的课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一些繁、乱、难的问题一目了然。对于信息技术中的理论性较强的课,计算机中的一些概念,专业术语比较难以理解,这时不妨打一些比喻,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比如在初三信息技术考试理论题中在讲解计算机的组成时,我用一个车间的工作流程来比喻,谁在控制,谁在运输,谁在制造等等。
2.知识的表达多样化
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进程中的恰当运用,不仅突破了教学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实时地综合各种声音、各种文字、各种图形、各种图像等多种现代化信息,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计算机信息技术不仅有静态信息的形式,而且还有动态信息的属性,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完成传统教育所不易或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可以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还需教师对所要应用的多媒体内容进行精心的策划与设计,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学习起来就有了成就感,这种学习方式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潜力,所以课堂教学气氛也能活跃起来了。
3.在教学中的应用要讲究实效
利用现代化先进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不是所有的学科与教学内容都要必须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当今的教学过程中粉笔与黑板作用不能全部抛弃,教师的板书在很多时候是其他手段所无法取代的,所以要因课而异,不能千篇一律。
因此,必须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选择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恰当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进行课堂教学,能化难为易。但是如果运用不恰当的话,后果是很不理想的。总之,使用任何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最主要的就是目的都要讲究实效并且要顾及到科学使用性,否则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就可能弄巧成拙了,当然也就起不了应有的作用。所以,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最终能够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学生素质才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4.少讲多练,精讲多练
初中计算机课程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教学中应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一节课不如操作十几分钟。在许多操作课程中,注重教学质量,采取少讲多练习,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授新内容,最后进行巩固练习训练。一堂课一般只安排。十几分钟进行讲解、示范,空出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练习,对所学内容得到巩固、操作熟练和理解提高目的。有时也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知识能力,讲授内容作一些适当调整,着重讲一些重点、难点、疑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实习。
5.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由于计算机基础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购置了电脑,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到各类计算机培训班进行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但大多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原因,或者父母知识水平的限制,要么根本谈不上买电脑,要么即便有了也处于无人指导的情况,仅仅有一些计算机方面的零星概念,属于"电脑盲"。因此,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汉字的输入、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等,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测验、小竞赛、提高练习等,并支持他们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如:电脑绘图、打字游戏,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选学模块,并作一定的辅导,这样就有较多时间对基础差的同学多指导,使他们顺利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或操作训练。
6.形象举例,直观呈现
初中学生由于思维方式的限制,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更喜欢直观的内容,喜欢动手亲自操作。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很多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相对比较抽象的,如果教学中不注重这些特点,学生将很难一下子理解那么多的计算机知识,因此,作为计算机教师,应力求在上课的时候,多举例子,将深奥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例如,在上计算机基础知识课时,可以将计算机的硬件比喻成人的五官:人是通过眼睛、鼻子等器官获得外界信息的,可以把它比作计算机的输入设备:人类获得信息后由大脑处理,大脑就相当于微处理器;信息经过处理后再由嘴巴说出来,那嘴巴就相当于输出设备。这样一讲,通过形象举例、深奥的知识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既容易明白,又加强了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