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伟
摘要:近年来年轻一代人文素养的缺失使中国的语文老师突然间成了千古罪人。这种情况就不得不使我们反思:为什么提高人文素质的任务就一定要全部压给语文这科呢?它本来就是现代教育共同的目标。特别是作为语言文化学习的英语学科,更不能排除在外。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教育也要体现人文精神。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142-02
我国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能把人文性体现在教学中的学校实在很少。英语课大多是以老师讲解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其次就是搞听说读写这些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课后就是大量的做题巩固。但这些能全怪老师吗?在背后遥控老师的是期末考、中考、高考这些无形的指挥棒。而这些大大小小的考试所考的无非就是听力、单项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写作这几大类型。这些题型我从开始学英语时就耳熟能详。这种考核方法使得老师和学生都误认为英语就是由词汇,语法,技能构成的。会做题,会写点简单的应用文,会说几句英语就是把英语学好了。
老师教点别的都会被认为是浪费时间和浪费学生的大脑储存空间。我们这一代人上了大学专攻英语后才知道英语这门语言是美的,英语是可以欣赏的,才知道什么叫莎士比亚,什么叫十四行诗,才知道讲英语的世界其他地方是怎么样的。我们是从初中开始接触英语的,有些地方是从小学开始,对于一门语言,难道我们非得用6年甚至12年的时间去研究它的语法词汇,才能去真正接触和了解这门语言吗?可以说对新课程的实施已经是"有法可依"了,可是不是就"有法必依"呢?
1.提高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只有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学习空间,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获得满足感与成功感。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女生长于记忆单词、规则,男生长于阅读思考;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很强,有的学生善长书面表达。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状况,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勤于督促检查,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材施教。所以,要有教学改革的新结果出现,就必须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要善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寓教于乐。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方法很多,但是怎样才能又好又快的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呢?利用情境教育法是一条捷径。这是因为: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知识。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编排对话。开始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原课文中的对话,要求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来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场景。通过表演对话把"死"的书本知识重新回归到"活"的现实生活中,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主要的是,表演对话可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提高要求,给学生提供内容梗概,让学生自己编排情节,设计场景,组织语言,安排细节。这对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语言驾御能力,因而,能有效地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学生自编对话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1 课前预习是关键。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预习,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预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生在预习新课前,我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启发性、针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前置性问题,有目的预习。如在Book 1 Unit1"Friendship"中,我先布置一些前置性作业供学生课前思考:What makes a good friend? What qualities should a good friend have? What kind of friends can be good friends? 这样既帮助学生理清了学习的思路,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积极思考。又如,Book5 Unit 1 "Great Scientists"一课,我给学生提出问题:Why Bill Gates isn't a great person? Is famous person great one? 通过巧设问题,使学生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此外,课前预习应改变仍停留在单词识记以及课文阅读的程度上,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查词典,自己记例句,自己用新词造句,自己找漂亮的句型、典型的表达法进行模仿,自己找句子进行诠解,自己找出课文中的难点,让学生真正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
3.2 专注课堂是根本。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平台和主渠道,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知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这就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从而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呢?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听得懂,有话说。以Book 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 为例,我用How often are the Olympic Games held? What's the spirit of the Olympi Games?这两个简单问题吸引学生的眼球,帮助学生克服了怕难、畏难,怕说错而不敢说的心理,都纷纷举手发言,然后,顺势利导,我再设计一些"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问题,如: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pirit of Olympic Games? Why could China bid for the right to hold the 2008 Olympic Games? What should you do for it if you were a volunteer? 有了前面的问题作为铺垫,学生再也无所顾忌,能畅所欲言了,一改过去"欲说不能,欲罢还休"的尴尬局面,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必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一些做法供同学们借鉴和参考,适合你就用,不适合你可以独辟蹊径,相信大家很快就能适合自己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一帆风顺,步步登高,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