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阅读中成长

2016-04-06 16:12张艳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成长生命阅读教学

张艳

摘 要:传统的阅读教学重视知识的获取,学生囿于“标准答案”,缺少生活感悟,其生命成长被漠视。有效阅读关注学生的生命个体,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静态开花”中成长。本文着重从顺应儿童天性、加强师生互动、阅读回归本真的角度阐述了有效阅读的策略,让生命在阅读中得到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命;成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3C-0093-02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丰富情感、发展思维、获得体验的过程,也是与文本、与作者之间通过对话实现心灵交流、思想碰撞。在生本视野下的阅读教学,课堂还给了学生,班级充满生命的灵动和生长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但是,当前的语文教学难以走出机械灌输的现状,教师困于教材,学生受限于“标准答案”,以讲代学,以问替悟,学生静心读书、亲近文本的机会不多,大多是模仿式的阅读,其个性受到压抑,难以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命个体,开展生本教育,要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全面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关注主动发展、关注持续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摆脱束缚,使个性得到张扬、生活得到激扬,使课堂焕发活力。教师要承认学生的巨大潜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得到自主、幸福、快乐的成长。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开展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营造具有“生活味”的课堂。教师要以生长为本,尊重生命的发展规律,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在学生“静态开花”得到成长。

一、“唤醒”生命,顺应儿童天性

教师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儿童的天性,不压抑个性、不控制儿童,通过激励、鼓舞,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润泽其精神,让他们获得审美的愉悦。

1.唤醒学生的阅读意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难以摆脱“师威”,过多地干预学生的阅读活动,包办学生的学习,以自己的讲授替代学生的阅读,以自己的领悟替代学生的感悟,学生的表达欲望受到阻滞,使本应充满好奇、疑问的童真受到扼杀。教师要向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文本,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词语的描述、文字的解读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期待,唤醒学生的阅读意识。如在《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中,教者首先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接着由学生自由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能读得出彩,想想这首诗歌写了什么?再尽情朗读,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学生再进行点评。教者将课堂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在“读”“议”“评”的基础上进入了诗歌的场景,感受其丰富的内涵,从而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

2.唤醒学生的生命感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本是学生站在不同的知识视野,运用不同的生活阅历去解读文本的过程,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有一定的自主性,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极度张扬的空间,让学生不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要深入挖掘文字背后的情感,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如在《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教学中,学生提出一系列的疑问:“一场横祸”是什么横祸?这场横祸是怎样引起的?其受刑后又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为什么又打消了轻生的念头?学生在搜集资料、品析关键词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学生只有与文本“零距离”对话,才能被文本打动,才能感受文字中流露的真情,才能发现生命的真谛。

二、和谐共生,加强师生互动

生,既是生命,也是生长。生本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纯净的空气,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呼吸,为学生提供一个“脚手架”,让他们勇于攀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呵护童心、善待童真,要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放飞儿童的天性,让他们探寻未知的领域,对阅读产生深厚的兴趣,在阅读氛围中得到茁壮成长。教师要避免过度分析文本,将文本“肢解”得支离破碎,失去了该有的“文味”。教师只是引导者,帮助学生扫清障碍,引导他们亲近文本自主感悟,感受作者的情感,聆听作者的心声。如在《草原》教学中,教者让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主客是如何见面的?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随老舍先生进入蒙古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在感受草原风光美的同时,也从“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等词感受到人情之美,领略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教师还要留出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感悟的空间,要了解学生的困惑,要巧妙引导主动发现,倾听学生的不同见解,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如在《放飞蜻蜓》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孩子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自由读课文,师生交流如下:

生:因为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所以孩子们放飞了蜻蜓。

师:你从哪儿知道蜻蜓是我们的朋友?

生: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所以蜻蜓是我们的朋友。

师:孩子们放飞蜻蜓仅仅是因为它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吗?阅读七至十自然段,看看你对蜻蜓有哪些了解?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我了解了蜻蜓的眼睛结构复杂,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生2:我了解了蜻蜓的尾巴可以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师:在平时的学习中,你还了解蜻蜓的其他知识吗?

生:……

师:听了陶行知先生谈有关蜻蜓的知识后,你对蜻蜓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我们会更加喜欢蜻蜓。

三、回归生活,阅读回归本真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才能敦本务实,让教育回归本真。在阅读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去感悟文本,体味文本的真实情感。语文教学一旦与生活彼此割裂,脱离了生活实践,教师以自己的理解替代学生的理解、感悟,就会出现问答机械、课堂死气沉沉的状况,学生必然会失去学习兴趣。阅读教学要从文本走向生活,让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能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1.知识源于生活,让课堂充满生活情趣。部分文本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存在理解的障碍,教师要创设生活化课堂,建立文本与生活联系的纽带,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活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去亲近文本,将自己的生活阅历融入文本中,才会产生语言的交流、情感的沟通、思想的碰撞。如在学习《黄果树瀑布》内容时,瀑布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由于学生缺少生活阅历,亲眼看见瀑布的学生不多,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其形、闻其声,如临其境,感受瀑布声音“渐近渐响”与形态壮美。

教学内容要指向生活,才能让学生的情感与思维参与教学活动,才会在生活情境中理解词义,才会体会词语的使用语境,才能有所感悟、有所体验、有所思考。

2.教学回归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文本经历生活化的处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阅读教学,才能不囿于文本,让学生享受生活、学会生活,去探寻生活的本质,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如在《荷花》教学中,教者不急于与学生分析词句,感受荷之美,而是先出示“荷塘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美景,叶圣陶爷爷是如何描绘的,再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认为美的句子,并圈出重点的词句。有学生圈出了“挨挨挤挤”,表明其数量多;有学生圈出了“碧绿”,并结合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感受颜色之美;有学生圈出了“冒”,是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其可爱,有活力。

总之,阅读教学要开展生本教学,与学生发展和谐共生,才能彰显生命活力,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在阅读中快乐成长,使精神得到润泽,文化得到传承。

参考文献:

[1]杭义寿. 由“生本模式”到“生本理念”的转向[J]. 教育导利,2012,(9).

[2]曹鸿飞. 生本理念下阅读教学设计的取向[J]. 教学月刊:小学版,2010,(2).

[3]张涛. 由生本教育的明晰性、坚决性和彻底性带来的反思[J]. 中小学管理,2009,(16).

[4]刘彩云. “生本”教育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J]. 中学语文,2010,(4).

猜你喜欢
成长生命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