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高校大学生初学太极拳的练习动机研究

2016-04-06 08:37:32邱丽玲喻长龙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归因太极拳学习动机

邱丽玲,喻长龙

(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北京 100191)

民族传统体育学

首都高校大学生初学太极拳的练习动机研究

邱丽玲,喻长龙

(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北京 100191)

采取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并从心理学,教育学等角度进行分析,从大学生太极拳学习动机的归因入手,了解大学生太极拳学习动机并找到他们的差异,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励学生达到学好太极拳并形成终生练习太极拳习惯的目的。结论显示: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初步认知主要来源于影视与武侠小说;大学生喜欢太极拳的主要原因是“展示自我”等内部因素,不喜欢太极拳的主要原因是“套路枯燥”等外部因素。

大学生;太极拳;练习动机;初学者

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集防身、修身、强身、健身、养性于一体,是武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

太极拳既能培养高校学生的武德精神,又能使其性格刚柔相兼,还能学到基本的武术技击。尤其是太极拳在中国传统文化耳濡目染方面的作用,更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可替代的。因此众多高校都已经设立太极选修课。但是,从目前高校太极拳的教学现状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对太极拳运动的积极性持续不久,着重于外形却忽略了太极拳的内涵。不注重实战的讲解,对太极理念或者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甚少提及,大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趋于片面。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通过对练习动机、认知途径、练习水平等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大学生太极拳学习动机并把握其差异性,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励学生,在对学习动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练习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以及练习后的评价与归因,以期对大学生终生太极拳锻炼的引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首都高校大学生初学太极拳的练习动机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以“太极拳”、“太极拳教学”、“学习动机”为关键词搜索200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学术期刊文章198篇。同时参考普通心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等学科教材的基础理论,为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2.2 观察法对调查对象在太极拳课上的表现以及太极拳课的场地、环境和太极拳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观察与记录,丰富对调查对象的认知。

1.2.3 专家访谈法为了获取学习动机、体育锻炼动机、大学生心理发展和太极拳教法等问题,向运动心理、体育锻炼心理、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太极拳教学等方面的专家(表1)进行访谈,咨询他们关于研究设计、问卷设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表1 访谈专家情况一览

1.2.4 问卷调查法

1.2.4.1 问卷设计 通过查阅体育锻炼动机和大学生太极拳锻炼的练习动机相关研究,参考孙立志《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太极拳学习动机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的调查问卷,结合首都高校学生练习太极拳的特点,侧重于学习动机的调查,修改完善调查问卷,经过专家修改、小样本(20份问卷)预发放与统计等程序,最后确定《首都高校初学太极拳大学生的练习动机调查问卷》共7道大题。其中封闭问卷题目7个部分,30道问题(表2)。

表2 问卷设计详细

1.2.4.2 调查对象 本文选取的调查对象为首都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初次选修太极拳课或初步接触太极拳的学生共200名,来源于体育管理、体育新闻、艺术管理等非体育类专业学生,参加公共体育课的24式太极拳课程。

1.2.4.3 问卷发放与回收 对首都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初次选修太极拳课或初步接触过太极拳的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7份,问卷回收率为98.5%,有效问卷197份,其中首都体育学院99人,男生76人,女生23人;北京体育大学49人,男生34人,女生15人;北京城市学院49人,男生38人,女生11人。问卷有效率为100%。

表3 问卷发放对象一览

1.2.5 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有关资料依据逻辑规律进行整理和归纳,对回收问卷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动机、学习动机、运动动机动机是推动个体的行为力量。人只要从事一种活动,必定就要有一定的动机,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它的基本含义是: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等[1]。

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动机是寻求学习活动的意义。具体到学习动机的定义,现代教育心理学把学习动机定义为:寻求学习活动的意义并努力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益处的倾向[2]。

运动动机是指人们参加运动活动的动力,其具有启动人的行为,并使行为以一定的强度在运动活动中保持的特性[3]。一定水平的运动动机使体育活动参加者在运动中表现得更加努力,更能集中注意力,练习的时间更长,坚持的时间更长,低动机可能使个体容易放弃并退出体育活动。

研究太极拳的学习动机,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最短时间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运动动机运用有效的运动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使太极拳教学富有较强的成效性。学习动机能解释人产生并维持学习活动的原因,学习动机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太极拳学习行为具有推动作用。

2.2 首都高校初学太极拳大学生的认知途径大学生认识太极拳的途径,选择“武术小说、书籍文章”的有90人,选择“电影电视”的有57人,选择“看别人练习太极拳”的有27人,选择“课外体育活动”的有15人,选择“社会团体表演”的有8人,没有学生选择“家庭原因”的选项。大多数以“武术小说、文章”和“电影电视”为主,其中通过“武术小说、文章”和“电影电视”了解太极拳的人所占百分比一共为74.5%,说明了现在这个时代小说力量和新媒体时代对当代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传统武侠小说是大学生初步了解太极文化的重要来源。大部分人在最开始初步了解太极拳时还是通过金庸和一些玄幻武侠小说的途径认识,随着现代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在李连杰、吴京等武打明星所塑造出经典的太极人物形象后,在一定情感程度上感染并熏陶了大学生对太极拳这个项目的追求(图1)。

但是武术在小说书籍和电影电视里欠缺真实性,部分内容夸大了武术以及太极拳的作用或功能,不能真正反映太极拳的本质,对大学生太极拳学习动机也有着一定的损失。因此,想要真正了解太极拳的文化以及含义,还是要到相对较专业的培训机构或者较专业的教师了解或学习,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而来源于“看别人练习太极拳”的人数为27人,占13.7%。“课外体育活动”和“社会团体表演”的人数百分比是7.6%和0.04%。由此可见,仅有一小部分人了解太极拳的途径是通过“观看别人练习太极拳”的方式。从目前“课外体育活动”和“社会团体表演”方面来看,太极拳的推广力度从人数和百分比来看也是远远不够的。

2.3 首都高校大学生初学太极拳的练习动机

从图2可以看出大学生初学太极拳原因的排序从第1至第6位,排名第1位的是“太极拳练起来很有美感”,太极

图2 首都大学生选择太极拳排序前6的原因拳之美有它的自然美、造型美、劲力美,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能带给人美的享受,使人赏心悦目,激发人类美的情操。排名第2位的是“太极拳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它注入了中华民族的本质、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这种传统文化和精神值得每一名大学生传承和发扬。“太极拳能健身”排列在第3位,太极拳的健身功能还是为大家所了解,大学生也清楚太极拳有健身的功能。排名第4位的是“学一门技术,为以后作准备”,太极拳现在越来越受人欢迎,也越来越国际化,所以大学生选择太极拳可以通过太极拳来增加交流话题,结交不同圈子的朋友,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桥梁。“对太极拳感兴趣”及“太极拳看起来很神秘”的排列在第5位和第6位,可以看出太极拳的神秘性还是存在的,随着太极拳的发展至今更多的人想去了解太极拳,想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太极拳,从而去接触学习太极拳,慢慢地揭开了太极拳神秘的面纱。

2.4 首都高校大学生练习太极拳过程中的特征与自我效能感通过表3可以看出大学生在练习太极拳时,大多数学生都能感受到练习太极拳带给自己不同的体会和感受,其中让刺激从意识中消失的情况最为明显,因为太极拳首先就是要人思想静,心静才能体松,体松才便于心静,两者互相作用。用意识引导行动,是太极拳的运行法则,所以行动与意识相融合,在大学生练习的同时也会偶尔感受到。还有一种是达到全身畅通的感觉,这是一般初学者在练习过程中容易达到的一种练习感受,所以在练习太极拳时,一定要不急不躁,以慢制快,这样才容易身心放松,循序渐进,使肢体像春风杨柳一样,绵绵不断地向前行进。

表4 大学生练习太极拳时的特征以及练习感受 (n=197)

2.5 首都高校大学生练习太极拳的归因与评价

2.5.1 首都高校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好恶归因

表5 大学生喜欢太极拳原因

大学生认为自己喜欢太极拳的原因在于:“能够展示自我”以及“健体防身”。太极拳练习不仅能够表演、比赛,也是一门技能,大学生学习太极拳大多数也是对美的一种追求,这也是满足现在大学生能够展示自我的一种心理需求。大学生练习太极拳,不仅在学习之余能够不受场地进行太极拳锻炼,以达到稳定情绪,舒缓紧张的学习压力,彻底放松身心的目的,然而太极的防身与技击也是一部分人愿意追求太极拳的目的。

表6 大学生不喜欢太极拳原因

从表5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自己不喜欢太极拳的原因比较分散。认为自己不喜欢太极拳的原因主要是: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之中,大学生对于太极拳练习时遇到困难比较多。排列第1位的是太极拳“套路枯燥”的问题,对于初学太极拳的大学生来说,太极拳的套路没有变化性,缓慢绵长,练习时间稍长就会感到无聊以及疲惫感。排列第2位的是“个人武术基础差”,阻碍了大学生学习太极拳的进程,从而信心受到动摇,然后学习动机也会慢慢逐渐变弱,从而放弃。排列第3位的是“动作难度大”。

通过大学生对太极拳好恶归因的统计,了解到了展示自我,健体防身是大部分大学生喜欢太极拳的原因,所以在推广太极拳方面应当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大学生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心,加强大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始发动机。在表5中大学生不喜欢太极拳的原因基本在于太极拳套路的枯燥,以及难度大这方面,这种情况通过教师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能够改善的,对于套路的改编和创新,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练习水平制订不同难易程度的教学计划,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帮助,让学生从内心自主改变对太极拳练习的态度,这样的练习动机方能持之以恒。

2.5.2 首都高校大学生对太极拳的成就归因在所调查的人群当中占64.4%的学生选择“有很好的学习氛围”,都认为初学太极拳时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加强一个初学者在刚接触太极拳时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以及加强自身学习的专注性,来增强初学者的练习动机。有47.2%的学生选择了“老师教得好”,有41.1%的学生选择了“自己在课下、课上的努力练习”,他们认为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自己学习成果的高低,但是自身的努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图3)。

归因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自信心、行为预期、个性发展以及后续行为的动机,所以需重视归因的后期教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运动技术练习过程中的失败与挫折的各种原因,才能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结果做全面的归因。另外,还应引导学生从内在可控因素和努力方面进行归因,这是因为努力因素是自己能够认知和控制的,即使失败也不会降低期望水平或怨天尤人,从而有益于维持动机的强度。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70%以上的首都高校大学生认识太极拳的途径,是通过“武术小说、文章”和“电影电视”为主。

2)首都高校大学生认识太极拳的动机依次排序为:“太极拳练起来很有美感”、“太极拳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太极拳能健身”、“学一门技术,为以后作准备”、“对太极拳感兴趣”以及“太极拳看起很神秘”。

3)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大学生们能偶尔或经常出现身体放松的反应效能,能感受到意识和动作相互统一协调,能体验到外部刺激从意识中消失,能觉知动作通顺、全身畅通,能感觉到练习过程很快。

3.2 建议

1)建议加强太极拳真实演练的认知引导与宣传,以弥补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的虚拟神秘感,建立太极拳的正确认知。

2)建议加强太极拳教学套路的改编与创编,以教学常规内容——以24式太极拳为例,通过拆架的方式,在练习外形动作的同时,加强太极拳攻防技击内涵的渗透,能有效带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避免机械重复带来的枯燥感。

[1] 时锋.北京部分高校太极拳、剑课程立足于培养输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1-14.

[2] 张长念.北京市城市社区太极拳练习者及其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5-31.

[3] 王琳.大学生太极拳锻炼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5-27.

[4] 党兴云,王合霞.大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动机与兴趣的有效培养[S].中国学校体育,2011(11):148.

[5] 郭晴.北京市社区太极拳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3.

[6] 孙立志.对普通通高校大学生太极拳学习动机的现状调查与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学院,2008.

[7] 王序九.对长沙市大学生太极拳学习态度和动机的调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33):201,204.

[8] 王塘,王林.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太极拳学习动机培养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4):50-52.

[9] 杜菁菁.太极拳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和推广策略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2.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Motivation in Learning Tai Chi Chuan

QIU Li-ling, YU Chang-long

(School of Martial Arts and Performance,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Beijing 100191,China)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s to analyze students’motivation in learning Tai Chi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sychology and pedagogy. It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find out their diflerences, then adopt 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to motivate students to learn Tai Chi and form a lifelong practice the purpose of habit. It shows that first, college students of Tai Chi primary cognition is mainly from film and martial arts novels. Second, the main reason of college students like tai chi is the "self-display" and other internal factors and the reason of them dislike Tai Chi is the "routine boring" and other external factors.

college students; Tai Chi; practice motivation; beginners

G852.11

A

1004 - 7662(2016 )09- 0075- 05

2016-07-27

邱丽玲,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武术与民族民间体育教学与管理。

猜你喜欢
归因太极拳学习动机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少林与太极(2023年5期)2023-07-14 03:01:48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少林与太极(2023年3期)2023-07-14 02:49:56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3:26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44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44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34
42式太极拳
少林与太极(2014年3期)2014-04-08 11:5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