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6-04-05 18:56梁泽坤
科技视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电工基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梁泽坤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需与电工职业技能内容融为一体。根据现阶段《电工基础》教学现状和特点,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路,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探讨。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电工基础;教学改革

《电工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是电类各专业教学起点,也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提高的关键课程。为此各校都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能力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讨。

1 现《电工基础》课程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1.1 对工作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了解不够

对当今社会电类职业人才的需求把握不透彻,制定的课程标准不具备特色,需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重新定位修改。

1.2 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有脱节的现象

电工基础课程采用的是“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三段式教学模式,先理论,后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大部分电工基础知识是在后期开展电工上岗证考核必考的内容,由于学习时段跨度大,前段理论知识的储备到电工上岗考证实践应用时学生已经把知识遗忘得差不多了,需要重新组织学习,费时费力,影响教学效果。

1.3 教学内容整合度不够

当前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知识的完备性,没有完全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存在着重理论知识讲授、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教学内容整合度不够,没有形成适合学生循序渐进的、连贯性的技能训练项目。

1.4 教学辅助平台有待建设和开发

尚未建成电工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室和开放式实验室;具有特色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尚待开发;尚未建成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有待加强。

1.5 课程考核“一刀切”

传统的考核方式太过单一,即期末理论闭卷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40%。这种考核方式太过单一,忽略了操作技能的考核。很容易出现高分低能,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客观。

显然以上存在的问题很难培养社会所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忽略了高职教育中重应用、实践的特点。因此对高职高专《电工基础》的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2 教学改革的思路

高等职业院校应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是针对企业职业电气岗位应具备的安全用电、电气自动化设备(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管理、操作使用、检测维修、质量监控的能力等基础专业知识和能力而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理论分析及应用能力,掌握电工安全规范操作、仪器仪表使用、电气设备及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技能;具有较强的处理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技术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电气设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为专业课程和从事专业工作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奠定基础。

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修订课程标准,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围绕课程目标进行“工学结合,项目导向”教学改革。完善课程学习资源库,建设网络课程,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深化以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重点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建设电工基础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相衔接、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的示范课程,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标准,形成电工基础、工学结合课程体系,采用综合考核方式,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考核。

3 课程改革内容

3.1 重新修订课程标准

根据岗位职业群的要求,针对不同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制定适用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国内外应用到电工技术的现状进行调研,把握电工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企业调研,了解社会对电工技术职业能力需求的分析,比照目前国内外高职高专电类专业中电工技术课程的教育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确保制定出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3.2 重构、优化、整合课程内容

将学科最新发展的成果作为教学的内容,注意技术的发展和方法的引入,实现教学内容和和职业的结合,学习和就业的结合,教学情境与岗位的结合,在夯实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双线并重,实现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和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变原来的按理论体系划分为按应用能力划分。以对一个典型电子电气产品进行研究为项目载体,结合职业标准整合重构课程内容,展开介绍电工基础的知识、技能和技术,糅合电工上岗考证相关知识充实教学内容,为促进“双证书”建设提供基础保证。

3.3 做好课程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进行电工基础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设计,明确技能培养目标,制作配套的教案、课件。

3.4 教材建设

结合行业、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与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技术,开发编写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教材。教材内容的选取要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技术领域职业的任职要求,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加强应用能力的,教学的内容是以职业岗位为标准,结合电工考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职业岗位真实工作任务为向导来进行选取,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电工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电路的能力,为后续电工考级和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3.5 教学方法改革

运用启发、讨论、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等多模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着力强调“工学结合”。建成电工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室,以对一个典型电子电气产品进行制作为工作任务,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将电气测量方法、技能训练贯穿始终,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掌握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必备技能。

3.6 教学资源的建设

建设电工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室,建设开放式实验室,同时与相关企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还需配备网上学习资源,把视频、动画、图片、仿真模拟、PPT课件放在QQ群、微信群、校园网络等社交网络平台,为课程教学实施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足资源。

3.7 考核方法改革

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并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多元、综合考核评价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避免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第一部分:理论课考核及成绩评定方法:

理论课考核采用闭卷考试,满分100分。

1.课堂考勤,课堂提问、作业、阶段测试,占50%;

2.期末考试,占50%。

第二部分:实践环节考核成绩评定方法:

1.按“电工上岗证”实操应掌握的应知操作进行模拟考试,占总成绩的70%;

2.操作情况及实验报告,占总成绩30%。

综合总成绩=第一部分(占50%)+第二部分(占50%)。

4 结束语

通过对本校2015级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教学实践,课程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学改革后,课证融合,将职业资格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到课程之中去,为学生考取电工技能相关证书和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和技能。

【参考文献】

[1]李杨.高职《 电工基础 》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崔瑾娟.基于电工考证的高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5).

[3]徐作华.高职《电工基础》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J].科技咨询,2012(34).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电工基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中职电工基础课教学中的困扰与对策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互动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工基础”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