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凤,张 春
(海安县肿瘤医院影像科,江苏 海安 226681)
多层螺旋CT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张忠凤,张春
(海安县肿瘤医院影像科,江苏 海安 226681)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疑似肺癌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对其病理和多层螺旋CT的诊断率及多层螺旋CT对各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80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诊断肺癌66例(82.50%);良性病变14例(17.50%),其中7例肺部感染,4例肺结核,2例肺纤维瘤,1例纵隔恶性淋巴瘤。病理诊断肺癌62例(77.50%);良性病变18例(22.50%),其中9例肺部感染,5例肺结核,2例肺纤维瘤,2例纵隔恶性淋巴瘤。病理对肺癌、良性病变诊断率与多层螺旋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弥漫型肺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74%、73.91%、60.00%,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中央型肺癌、弥漫型肺癌(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肺癌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利于临床早期确诊肺癌,改善预后。
关键词:肺癌;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 病理检查; 临床价值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5年,我国每年新增的肺癌病死例数将超过100万,患病人数将居世界之首[1]。肺癌细胞增殖迅速,易经血道转移,形成转移灶,具有病死率高、远期生存率低的特点。多层螺旋CT成像在临床诊断中逐渐得到应用,可明确诊断肺癌等疾病,有利于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2]。本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海安县肿瘤医院收治的疑似肺癌患者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45~79(57.43±6.56)岁,病程3~10(4.56±2.12)个月。咳嗽咳痰45例,痰中带血丝或咯血21例,低热乏力13例,胸痛10例,消瘦伴恶液质11例,无明显症状22例。
1.2仪器与检查方法
采用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Brilliance16排螺旋CT机,扫描范围为全病变部位。扫描参数:螺距0.9375:1,层间距5 mm,层厚5 mm,管电流100~160 mA,管电压100~120 kV。CT增强扫描采用碘海醇注射液1.5 mL·kg-1,注射速率按照患者血管、年龄等情况而定。扫描后,图像传至AW工作站,采取多平面重建,重建层厚为3.75 mm或1.25 mm。图像处理:最大密度投影,利用容积数据中,在视线上方密度最大的全部像元值成像投影显示组织密度差异;多平面重建,通过原始横断面图像来获得组织器官任意层面冠状、斜面、矢状的二维图像,显示病变的解剖结构以及毗邻关系。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4.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80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诊断肺癌66例(82.50%);良性病变14例(17.50%),其中7例肺部感染,4例肺结核,2例肺纤维瘤,1例纵隔恶性淋巴瘤。病理诊断肺癌62例(77.50%);良性病变18例(22.50%),其中9例肺部感染,5例肺结核,2例肺纤维瘤,2例纵隔恶性淋巴瘤。病理对肺癌、良性病变诊断率与多层螺旋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多层螺旋CT诊断的66例肺癌患者中,周围型肺癌38例,中央型肺癌23例,弥漫型肺癌5例,见封四图1—3。周围型肺癌误诊2例,其中1例误诊为肺结核,1例误诊为肺转移瘤;弥漫型肺癌误诊2例,其中1例误诊为纵隔肿瘤,1例误诊为肺结核;中央型肺癌误诊5例,其中3例误诊为肺结核,1例误诊为肺转移瘤,1例误诊为纵隔肿瘤。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中央型肺癌、弥漫型肺癌,误诊率明显低于中央型肺癌、弥漫型肺癌,均P<0.05。见表1。
*P<0.05与周围型肺癌比较。
3讨论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由于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难以发现,或影像学表现不典型,难以诊断,导致确诊时肿瘤大部分已为中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影响患者的疗效。因此,应对肺癌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多层螺旋CT对患者采取薄层扫描,通过重建技术能够清晰显示出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病灶特征,为肺癌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有研究[3-7]显示,在中期肺癌诊断中多层螺旋CT具有高密度分辨率,可增强横断面图像的效果;与多平面重建联合应用能够清晰显示支气管管壁不规则增厚、狭窄、阻塞及局部肿块;联合表面遮蔽和多平面重建能够清晰显示肿瘤部位、内部结构、边缘特征、血液供应、侵犯周围组织程度以及周边组织的改变。俞羚等[8]对122例疑似肺癌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97%,同病理检查(100%)无明显差异,周围型肺癌误诊率低于中央型肺癌,多层螺旋CT在肺癌早期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弥漫型肺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74%、73.91%、60.00%,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中央型肺癌、弥漫型肺癌(P<0.05),提示在采取多层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过程中多平面重建能够清晰显示肿块和肿块附近的情况,以及肿瘤对肺部静脉血管侵犯程度,获得肿瘤供血的细小支气管动脉图像,其与邢雪莲[9]报道的结果一致。何玉麟等[10]报道,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能够克服呼吸运动伪影的影响。与常规CT相比,肺内小结节检出率明显较高,有利于早期诊断。本研究结果还显示,80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诊断肺癌66例(82.50%);良性病变14例(17.50%),其中7例肺部感染,4例肺结核,2例肺纤维瘤,1例纵隔恶性淋巴瘤。病理诊断肺癌62例(77.50%);良性病变18例(22.50%),其中9例肺部感染,5例肺结核,2例肺纤维瘤,2例纵隔恶性淋巴瘤。病理对肺癌、良性病变诊断率与多层螺旋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多层螺旋CT、病理诊断肺癌、良性病变方面无明显差异,多层螺旋CT可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总之,在肺癌早期诊断中多层螺旋CT有着明显的优势,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有利于患者早期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Parkin D M,Bray F,Ferlay T,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02.CA[J].Cancerl Clin,2005,55(2):74-108.
[2]苟晓明.早期肺癌的多层螺旋CT临床诊断价值探讨[J].当代医学,2014,28(30):13-14.
[3]曾炳亮,廖凤翔,周牮,等.多影像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11):52-55,59.
[4]高俊珍,付秀华,王立红,等.无症状肺癌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方法分析[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06(4):990-992.
[5]肖辅国,吴伟军,蔡恩明,等.MSCT诊断磨玻璃样结节肺癌33例[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5(1):72-73,79.
[6]王敏君,张伟,张宁,等.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肺部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1(11):14-19,35.
[7]翟淼,于朝阳,张本超,等.早期肺癌动态进展的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7):495-497.
[8]俞羚,韩雪盈.多层螺旋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52.
[9]邢雪莲.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监测早期肺癌动态进展的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3):411-412.
[10]何玉麟,曾献军,张海平,等.MSCT三期增强靶扫描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6):15-18,41.
(责任编辑:胡炜华)
收稿日期:2015-07-09
中图分类号:R81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194(2016)01-0053-02
DOI:10.13764/j.cnki.lcsy.2016.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