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王莉辉
(1.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笋岗社康中心,广州 深圳 518023;2.罗湖医院集团区妇幼保健院,广州 深圳 518023)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及比较分析
李 明1,王莉辉2
(1.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笋岗社康中心,广州 深圳 518023;2.罗湖医院集团区妇幼保健院,广州 深圳 51802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案与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1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依据随机法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70例。参照组给予腹腔镜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片辅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受孕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复发与受孕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患者在腹腔镜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片辅助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米非司酮片;疗效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威胁育龄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近些年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子宫内膜异位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为了进一步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我院对收治的1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组治疗,发现采用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片辅助治疗的方式效果良好,现将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的临床诊断标准,依据随机法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70例。其中参照组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0.45±11.05)岁,研究组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32.05±13.15)岁,经超声检查单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100例,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为非经期入院,术前禁水禁食。其中参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治疗,术中对患者的盆腹腔进行全面的检查,术后行常规性的护理,可以适当的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2]。研究组患者在腹腔镜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片治疗,于术后3 d 服用,10 mg/次,1 次/d,连续服用90 d[3]。仔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的现象,即为无效;②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即为有效;③患者的痛经以及性交痛等临床症状消失,腹痛以及月经不调等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即为显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中有5例无效,有效30例,显效3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参照组患者中有无效15例,有效29例,显效2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57%。在治疗总有效率上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复发与受孕情况比较
研究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复发症状2.86%,患者受孕13例18.57%;参照组中有15例患者出现复发症状21.43%,患者受孕3例4.29%;就复发与受孕情况而言,研究组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痤疮症状1.43%,患者出现阴道点滴出血5例7.14%,患者出现转氨酶异常7例10%;参照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痤疮症状7.14%,患者出现阴道点滴出血20例28.57%,患者出现转氨酶异常25例35.71%,就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育龄妇女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患者会伴随着的痛经、月经不调以及慢性盆腔疼痛等临床症状[4]。当前,医学上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手段主要是腹腔镜,虽然腹腔镜治疗法在临床上得到普遍的应用但是单纯的使用此种治疗方法效果不太明显[5]。为了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在腹腔镜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片治疗,米非司酮作为一种新型的抗孕激素,可以对子宫内膜起到直接的作用,并且能够与孕酮受体进行有效的结合。相关的研究表明,米非司酮能够对排卵进行有效的抑制,对子宫内膜的完整性进行一定程度的干扰[6]。除此之外,还能对黄体促性腺激素进行有效的抑制,进而减少异位内膜的增生[7]。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参照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痤疮、阴道点滴出血以及转氨酶异常等症状的概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患者在腹腔镜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片辅助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 刘淑娟,张 潍,张晓红,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终生管理与降阶梯治疗[J]. 医学与哲学(B),2015,11:22-25+31.
[2] 朱红恩. 少腹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39例[J].河南中医,2016,02:331-332.
[3] 王建芳,刘 杰,范伟荣,等. 脂氧素A-4和5-脂氧化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J]. 中华全科医学,2014,01:31-34.
[4] 张兴威,张振武,付 晶.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2014,13:81-82.
[5] 黄仰任,邹 岚,刘远珠,等. 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卵巢EM的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11,18:71-72.
[6] 宋治兰,贺 进,钱碧慧.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效果观察[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1:1530-1532.
[7] 伊力努尔·艾合买提.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辅助治疗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5:443-444.
R711.71
B
ISSN.2095-8803.2016.15.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