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政治认知状况调查*——以南京市部分高校为例

2016-04-05 08:58杨建国曹承辉
关键词:对策建议大学生

杨建国,曹承辉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知状况调查*——以南京市部分高校为例

杨建国,曹承辉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摘 要:大学生政治认知是衡量大学生政治观的重要尺度之一。基于“政治认知”的表现维度,从政治常识、政治热点事件、重大社会问题等方面出发,运用问卷收集和访谈方法调查南京市部分高校大学生政治认知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有对政治的了解,但政治基本概念模糊;政治认知方向正确,但功利化倾向较严重;对政治有一定的热情,但政治冷漠现象不可忽视;政治认知过程满意度偏低,但改善的主观意愿不强。由此,从政府、社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提出改善大学生政治认知状况的对策建议,期望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认知;对策建议

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其中,一些人会成为未来诸种行业的领导人和管理者。显然,大学生的政治观,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动,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多变,来自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的挑战与考验层出不穷,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由此,整个社会全方位深层次的嬗变,都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认知——衡量大学生政治观的重要尺度之一。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指出的,“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从词源学上,政治认知是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在概念界定上,我们赞同这样的观点: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就是大学生对政治体制、政治权力、政治规范、政治功能等方面的认识、评价和判断[1]。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思考,政治认知则是人对政治现象进行心理加工的过程和内容[2]。有鉴于此,本文的大学生政治认知,主要是指大学生群体对政治基本概念、政治事件的关注类型和满意程度、对政治问题的看法以及对大学生群体的政治生活的问题见解的认识。

一、研究方法

为了切实了解当代大学生政治认知的状况,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的方法为主,学生访谈的形式为辅,针对南京农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进行调查,问卷通过“政治认知”的定义,确定了四个维度:大学生群体对政治基本概念的了解程度,决定了对其政治认知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大学生政治认知提升的前提;大学生对政治事件的关注类型和满意程度,可以反映出该群体对促进政治认知发展的主观能动表现;大学生对政治问题的看法,可以反映政治认知的发展方向是否正确,是其目前的政治认知观念的具象化体现;大学生对自身政治生活的问题见解,是直接促进其政治认知的发展的主要反映,能通过此类问题的反馈来为大学生政治认知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调查通过随机抽样,从年级、学科专业、性别、政治面貌以及就业方向五个方面基本信息进行样本特征区分,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41份,回收率达到97.43%。

本研究采取问卷抽样调查的方法,结合文献搜索与分析,基于目前学者研究中的不足,再通过问卷调查法,利用Spss20.0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当代大学生政治认知现状的数据体现,最后进行分析总结现状、特点,并给出相关对策建议。

二、研究分析

(一)样本特征

被调查的5所南京本地高校的大学生中,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9.35%、48.39%、25.81%、6.45%;政治面貌中,共青团员人数为297人,共产党员与人民群众均为22人;专业类别的结构中,社会科学类的人数为253人,自然科学类的人数有88人;性别比例,男性占32.26%,女性占67.74%;就业方向的选择中,选择政府部门的人数为99人,自主创业的有44人,而选择企、事业单位作为未来就业方向的人数有198人。

(二)分析维度

1.年级维度

在年级因素下对大学生基本政治了解程度进行独立样本分析,运行的结果为表1:

表1 年级因素下大学生基本政治了解程度独立样本检验

根据独立样本的检测可以发现,对于对我国政体和我国执政党的了解程度,其F值分别为1.413和0.384,在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里的Sig.值,即相伴概率两项数据均大于0.05,说明方差是齐性的,即证明假设成立,不能够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可以认为年级因素在对我国政体和执政党了解程度方差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只需要参考表格中假设方差相等这种情况,在均值方程的t检验中Sig.(双侧)中所得的P值分别为0.666和0.764,数值均大于显著差异所要求的0.05,不应该拒绝原假设,即说明年级因素在对我国政体和执政党了解程度的影响方面平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综上分析可以说明四个年级对我国政体和我国执政党基本概念和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2.政治面貌维度

对于大学生政治认知提高的途径选择,政治面貌为共产党员的被测大学生主要选择培育学生组织与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加强政治文化建设则有35.35%的人民群众对其进行选择;问题凸显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工作上,选择这种途径的被测大学生占总体人数的比例不到两成,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于政治思想课的好感度不高,可能是党课等政治教育内容枯燥等问题导致的。

在对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中,选项集中在增强就业竞争力上,这也反映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些功利化现象。在追求政治信仰方面,政治面貌为共产党员的大学生群体中选择的较多,所占比例较为明显,这可能与其政治面貌有关。

3.专业类别维度

在专业属性的分类维度中,对政治的基本认知有显著差异,在对政治知识的基本认知方面社会科学类有43.5%的大学生较为清晰,自然科学类只占了25%。由于学科性质等方面的差异,较自然科学类学生而言,社会科学类学生对政治的基本认知较为清晰,而多数自然科学类学生对政治的基本认知存在概念模糊等问题。

4.性别维度

在大学生入党动机方面,对于追求政治信仰的人数选择不多,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趋势,更集中的选项多关乎到被测人今后的发展状况。男女之间选项差异并不是很大,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对于男性来说,其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比例和谋求仕途发展的比例相持衡;而对于被测女性,增强就业竞争力的入党动机占了很大的部分。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选项占大多数,被执政理念吸引以及谋求仕途发展方面所选的人数基本持平,但是对于被测女性的选项极差较大,男性较为平均,这也与样本的统计量有关。

5.就业方向维度

在对建设廉洁政府的信心方面,计划从事政府部门工作、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群,普遍对政府工作比较有信心,但选择自主创业的人群,对政府的工作缺乏信心,对政府反腐工作的满意程度不高,有46.67%人认为建设廉洁政府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比重高于选择另外两个部门的人(就业方向为政府部门占33.34%,自主创业占21.74%)。

(三)分析模型

设计8个方面来统计大学生对自身的政治认知水平的满意程度,并通过构建模型评价大学生政治认知的水平状况,用Spss软件对反映大学生政治认知的8个变量进行信度检验,得到基于标准化项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16,表明问卷信度很高,政体不需要进行修改,选择项目可以保留。

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来分析大学生政治认知的水平状况,为促进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理论分析上的数据支持,根据8个变量,引入矩阵记号即负荷矩阵:

由上得出的因子模型可以表达为:

对8个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的适用性检验,得到KMO值达到0.780,大于所要求的0.6,表明数据结构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运行的结果见表2。

表2 解释的总方差

由表中可以看出,所有的主成分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出来,第一、二、三个主成分的特征根依次是3.284、1.622、1.000,它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41.046%、20.273%和12.501%,第四个主成分虽然解释了7.301%的变异总量,但是它的特征根为0.584,小于1,说明了第四主成分的解释力度还不如直接引进原始的变量大。因子分析的目的在于以少数几个因子以能解释原有变量的变异量,一般而言,在社会科学中决定保留的因子所能解释的变异量以达到60%为宜,本数据旋转平方和载入累积率之和为73.821%,大于所要求的60%社会科学标准,即可以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使用。所以依据以上结果,在8个变量中提取了其中的3个主成分。

为了得到意义明确的因子含义,了解上述3个主成分分别由哪一些相类似的指标构成,将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最大方差旋转,运行结果见表3。

表3 旋转成分矩阵

因子F1在政府有计划提高公民政治认知能力(X1)、高校重视政治思想教育(X2)、政府重视公民政治认知引导(X3)和有足够多途径搜集政治信息(X4)方面有较大载荷,可以归为一类,这四个指标主要反映了大学生对社会所营造的政治环境的满意程度,故可以命名为社会环境因子;因子F2在个人政治认知水平(X5)、周围同学对时政关心度(X6)和参与政治事件的愿望(X7)方面有较大载荷,三个指标主要围绕大学生自身以及周围的因素,所以可以命名为个人主观因子;因子F3在大学生应当关心当前的时政热点方面(X8)有较大载荷,而且该因子的得分很高,可以认为由于社会舆论的积极引导,大家达成了相对较为一致的意识,所以命名为舆论导向因子。

在因子命名结束以后,对因子进行得分函数计算,运行结果见表4:

表4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对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用于表示因子线性的系数,并根据这些系数进行线性组合得出能表示公因子的各因子线性函数。根据以上说明得出因子的得分函数为:

根据X1—X8的均值带入上述得分函数之中,可以得出,F1=3.31084、F2=3.39145、F3= 4.26989。根据以上因子得分函数式可以计算出影响大学生政治认知的各公因子上的得分及排名,以各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比例系数,可以通过加权计算得出总体得分F的线性表达模型:

由此可以得出总体认知F的线性表达函数为:

F=0.5560F1+0.2746F2+0.1694F3

将上述算得的F1、F2、F3的值带入总体F的因子模型中可以得出F的最终得分为3.495 4。

将上述的F、F1、F2和F3的值进行百分化使结果表达得更加明显,即转为百分值分别是69.91、66.22、67.83和85.39分。

根据上述3个因子以及总体认知F的得分,可以得出大学生总体对政治认知水平状况:

第一,社会环境因子F1的得分为66.22分,低于总体的满意水平,说明大学生主体对社会提供培养和促进其政治认知能力水平的举措的满意程度不高,政府、高校在对青年人的政治认知引导上的工作尚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对政治认知方面的教育还未完全有效地开展,应加强对青年大学生政治认知的积极规导,提供更多可靠的政治途径促进其认知水平的提高。

第二,个人主观因子F2的得分为67.83分,说明大学生主观意愿较低,即对于政治相关事件的关注度,以及政治认知水平的自我认可程度上都凸显不足,一方面在于大学生主体对于政治认知等主观能动性上的缺失,另一方面也和大学生群体所处的环境有关,如政治氛围不够浓厚、缺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第三,舆论导向因子F3的得分为85.39分,说明社会舆论导向的影响是深刻的,都是倡导大学生应该更加关心当前的时政热点,说明社会对于舆论导向的控制以及传播相对较为有效。

第四,对F1、F2、F3的分析可以发现,个人主观因子的得分要多于社会环境因子,说明大学生群体虽然主观上对政治相关事件的意愿度不足,但是主要原因可能归结为对政治认知相关方面的引导力度和宣传程度不够;舆论导向因子的高得分一方面肯定了社会各界对于政治相关舆论的把控程度,另一方面也说明虽然大学生群体有关心政治事件的意识、有一定的政治认知水平,但是将其化为参政的行动则尤为不足,对于政治的关心程度仅仅停留在主观意识方面而没落实到客观实践中,这也为政府、高校引导大学生政治认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结论与对策

(一)研究结论

1.大学生有对政治的理解,但政治基本概念模糊

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被测大学生对有关政治概念的基本内涵并不是很清晰,针对于模棱两可的问题选项容易产生思维模糊和偏差,问卷中涉及我国国体的问题,多与政体相混淆,缺乏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但对国家宏观政策提出了鲜明的个人观点,政治理解能力有较强的基础。总体来说,大学生对于社会舆论导向性的把握较为准确,正如有学者提出,大学生总体能掌握基本政治知识,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准,成长道路大多较为平坦和顺利,主体意识也明显增强,自主认知、自主选择、自主思维表现明显[3],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准,但是涉及到一些基本认识等客观方面问题时,大多存在概念模糊的现象;对一些政治问题看法已基本形成自我的理解意识,但对政治概念的总体认识模棱两可;对政治的认知水平处于初级状态,一些政治制度的深层次理解能力欠缺。

2.大学生政治认知方向正确,但功利化倾向较严重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方向是正确的。对政治价值判断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但是政治认知尚处于一种浅显的层面,对于政治事件的分析、理解以及评价,常常与自身利益相结合,关乎自身利益的,关注度相对较高。在提及大学生入党动机的问题时,大多数被测学生的选项中都包含有提高就业竞争力这一项,这一选项直接凸显了经济诱因在政治行为中的操纵作用,经济作为政治的一种集中手段,在当前社会舆论中的影响力度逐渐加大,受到现实的制约加之社会的物质化趋势日益增强,政治功利化的思想也普遍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之中,对政治问题和政治现象的关注度相较于经济问题有弱化的趋势。

3.大学生对政治有热情,但政治冷漠现象也不可忽视

作为有思想、有激情的青年群体,大学生对社会各种事物都保持着一定的热衷度,虽然生活中接触事件的政治性不是十分明显,但通过该群体特有的心理特征作为内在驱动力,在外在政治价值导向的引导下,也能为其政治认知水平的提升提供基础。然而,在大学生群体中也能发现对政治的冷漠情绪,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群体,其政治的冷漠心态需要引起重视,少数大学生采取不介入、冷漠的态度,主要体现在对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政治事件的关注度较低、为了自我保护采取不关注的行为等方面,此外从表现程度上区分,大学生政治冷漠可以分为绝对政治冷漠和相对政治冷漠,总的来说,大学生绝对政治冷漠的较少,而相对政治冷漠的居多[4]。

4.大学生政治认知过程满意度偏低,但改善的主观意愿不强

在运用因子分析的模型中可以发现: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在对政府、高校关于政治认知的引导等方面的满意度不高,希望政府、高校实施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参政意识、水平,通过外在驱动力的作用推动当代大学生政治认知水平的提高;但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的参政意识、提高政治认知主观意愿不是非常强烈,也处于较低水平,即大学生主观能动性较低。这种强调外在制度改革与内在自我能动性的矛盾在分析模型中显得尤为突出,大学生虽强调国家在政治思想方面的主张建议,却主观上缺乏意愿参与政策调控,进行行为反馈。

(二)对策建议

加强政治制度建设,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大学生政治认知水平较低部分,表现在对现阶段制度措施的满意度较低,这种满意度包括对政府政策执行以及政策的本身等方面的认同。政府要完善现阶段的政治制度,通过各种配套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来减少存在的缺陷,通过社会各界、大众媒体的反馈,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在政策的执行方面,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政治文化氛围,完善大学生政治心理,塑造科学的政治价值观,规范政府机关施政的行为,通过清单化的政府权利管理,加强对行政主体行为的有效约束,加大社会监督的力度,为大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切实了解大学生群体的真实观念。

树立舆论导向,建立伦理规范体系。社会对于政治思想的控制力度较强,应强化这种舆论的引导作用,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社会要重视和发挥新媒体的载体作用,价值观的培养方法有很多,可以利用互联网、微博等现代技术手段[5],也可以采用理论宣传、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传统手段[6]。社会各界应配合政府部门,对大学生进行正面宣传和积极引导,使该群体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情况,了解社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正确运用群体的特点,调整不和谐的心态,将自身的激情投入到积极的政治认知发展之中。全社会要倡导建立行之有效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通过伦理化的规制,有效约束大学生非理性的政治情绪,通过科学的伦理框架加以示范,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水平。

注重教育引导功能,提供政治实践机会。教育部门、高等院校应注重对大学生政治认知的培养,强化教育的引导功能,为大学生政治认知水平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治氛围。在高等院校这样一个多文化、多思想的交流平台中,应加强政治思想的规范性建设,避免偏激思想的萌生,强调大学教育的积极意义,发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力。此外,高等院校的人才教育培养应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政治实践机会,在激发该群体政治热情的同时,通过促进政治认知的实体化发展,提高大学生对政策的理解与执行能力,利用合理的反馈机制有效推动政治认知水平的提高。

加强公民意识,提高主观能动性。调查表明,大学生对政治事件的参与度和自我政治认知水平的认可度都较低,大学生自身应树立公民意识,发挥社会政治发展后备力量的特点,明确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通过各种法律法规的了解,坚决维护自身的基本权利。积极主动地关注政治生活,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能力,去主动地了解国家新近政策的施行,培养自身的政治情感,转变思想,使政治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而不是将其束之高阁。主动与老师、家长进行沟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理性客观的政治认知。

参考文献:

[1]张红薇.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政治认知的挑战与对策[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4):29-31.

[2]徐凯.心理学视野下政治认知的内涵与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4):352-357.

[3]许华,许冲.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和政治参与现状分析——基于安徽省高校的调查[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4):47-52.

[4]张铤.大学生政治冷漠的表现、成因及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14(8):105-108.

[5]俞明祥,王永珍.运用微博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7):56-58.

[6]苏国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5(1):15-20.

Investigation of Political Cogni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aking Some Universities in Nanjing as Examples
YANG Jianguo,CAO Chenghui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China)

Abstract:Political cogni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tandards to measure college students’political conception.Based on the dimension of political cognition,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olitical cogn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some universities in Nanjing through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ing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tical awareness,political hot events,major social events,etc.The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show:college students have some knowledge of politics,but are confused at basic political concepts;they have correct political cognition,but many show an obvious tendency of utilitarianism;most students are enthusiastic about politics,but some indifferent to it,which is worthy of attention;most students are unsatisfied with their political cognitive process,but not willing to improve it.Therefore,it is put forward in the paper tha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by government,society,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to improve their political cognition,which will hopefully be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theories and practice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political cognition;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作者简介:杨建国(1975-),男,江苏沭阳人,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曹承辉(1995-),男,安徽池州人,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

基金项目:南京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Y032:《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06-10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463(2016)01-0110-07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