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名词汉语“头”和韩国语“머리”的语法化对比

2016-04-05 03:08朴正林
现代语文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语法化韩国语对比

□朴正林



人体名词汉语“头”和韩国语“머리”的语法化对比

□朴正林

摘要:语言的发展演变过程离不开语法化,语法化是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语法化也是认知语言学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两种语言的语法化对比研究还比较少,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以人体名词汉语“头”和韩国语“머리”为例,对比分析汉韩人体名词“头”从基本义到功能扩展及产生的特征与机制。希望能为第二语言教学和汉韩翻译实践提供帮助。

关键词:人体词 汉语“头” 韩国语“머리” 语法化 对比

一、引言

语法化作为语言研究的一部分,一直备受许多语言学家的关注。“语法化”(grammaticaji:ation)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中国传统的语言学称之为“实词虚化”①。

语法化的研究是通过语言的历时演变来看语言共时变化现象的。Lakoff&Johnson(1980)认为,人类在最初认知世界的时候可能是从自身在空间环境中的变化和运动开始的,是通过自身和外界事物上下前后、里外远近、中心和边缘的关系来表达对事物的认知的。隐喻和转喻是认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途径。所以说,研究语法化的过程,隐喻和转喻是不可忽略的,它们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关于汉语“头”的语法化研究比较多,而关于韩语“머리”的语法化研究很少,关于汉语“头”和韩国语“머리”的语法化对比研究还未提及。本文以国内外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借鉴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比分析人体名词汉语“头”和韩国语“머리”的语法化过程,探讨它是如何从隐喻和转喻进而得到语义扩展,再到意义突显转移而呈现整个语法化过程的。

二、汉语“头”和韩国语“머리”的语法化过程对比分析

1.“头”和“머리”的基本意义

原型是范畴中的典型成员,是与同一范畴成员有最多共同特征实例,具有最大的家族相似性②。《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头”的解释为: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而<국어대사전> (1979)对韩国语“머리”解释为:사람이나 동물의 목위의 부분.눈,코,입 따위가 있는 얼굴을 포함하다.머리털이 있는 부분을 말함(意思是指人或动物的脖子以上的部分,包括眼、鼻、嘴等部分,指有头发的部分)。“머리”是由“마리”(‘마디/마리>마리/머리>머리’.3세기중엽에“머리”와마리가동시에나타났는데 3세기말기에“머리”로단일화되였다③)演变而来的,“마리”经过词汇化和意义分化变成了“머리”。最初“头”和“머리”都是名词词性。如:

(1)孩子对这样的训练是很感兴趣的,通过多次练习可以使婴儿头、颈、腰、四肢等部位的动作逐渐协调化。(《婴儿翻身动作训练》)

(2)枪口对准青年的头。(活跃在抗日战场上的华北青年)节录

(3)단원들은"머리를 맞대고 수다를 떨다 보면 금세 한 작품을 만들수 있다"고 웃지만 그리 쉬운 일은 아닐 터이다.《한겨레신문 2003년 기사》

(4)다음으로 건강문제에 대하여서는 네가 가끔"머리가 아프다"혹시"배가 아프다"할 때에는 내 머리에떠오르는 염려는 청년기에 있는 여성의 걸리기 쉬운 병들이었다.《가정독본,전자파일/1995》

我们能看出汉语中的“头”和韩国语“머리”的基本意义是一样的。例(1)~(4)中的“头”和“머리”都表示其本意。语言中词义的形成与扩大和人的历史文化背景生活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虽然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语言,拥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但是由于人们的认知参照点相同,拥有相同的原型义,同时又有扩展义不对称的现象。

2.“头”和“머리”的功能扩展比较

“头”是原型范畴,是人们认知的参照点。Lakoff & Johnson(1980)指出,人类在建立概念系统过程中以自己为中心,把源于人类身体的空间范畴投射到其他范畴,把自己的体验引申到其他事物进行分类和描述。“头”作为人身体的一个部位,处于特殊的位置,是身体的最上端,所以从空间性质扩展出新的多种语义。“头”是人体的空间位置方面的认知典型,“位置”特征极为突出,相应地,“头”的大部分引申义和“位置”有关(赵倩,2007:47)。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能看出将人体名词由身体域投射到物体域来表示空间概念,是汉韩两种语言的共性之一。汉语“头”和韩国语“머리”都从空间概念隐喻扩展到物体的上部、顶部或者前部。如:

(5)枝头 山头 笔头

(6)산머리 말머리

“头”和“머리”都有事情的起点或者终点的意思。如:

(7)万事开头难!

(8)첫머리부터 잡치다.(국어사전P1164)

“头”是人或动物身体中的一个重要部位,空间位置最上,隐喻思维推导出比较虚拟的社会等级地位结构,所以汉语“头”和韩国语“머리”都用来表示人类或动物群体的最高地位。如:

(9)头面人物(《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10)他是这帮人的头儿。(《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11)우두머리(指物体的上端或指在某种事或者社会团体上有名的人物。)

“头”和“머리”都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单位,都可以用作数量词。汉语“头”用作数量词时,翻译成韩国语是“마리”。“머리”由“마리”演变而来,所以,“머리”也具备了数量词单位的用法。不仅如此,“머리”用作量词时功能扩大,既可以指体积大的动物猪、牛等,也可以指体积小的鱼等。如:

(12)全社十八户,有男劳动力十七名,女劳动力十七名,有土地二百零三亩多,耕牛九头。(《李页俚和她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13)赤城县碾子湾大队社员景魁元被确定为自留人后,饲养了六头大牲畜。(《河北日报》)

(14)님죵애 보니 쇼 두서 머리사의 마지어 닐오。(<권념요록29>)

(15)션 머리 도젹질 것을.(<그리스도신문1912.4.15>)

(16)집에 이만여 머리식 몰녀 다니고.(<독립신문2.312>)

汉语中“头”作量词时一般都表示体积庞大的动物,而韩国语“마리”既可以指大的,也可以小到表示“鱼”的量词,如例(12)和例(13)。“头”和“머리”可以作词缀,“头”接于名词、动词、形容词性词根或者作方位词后缀,而“머리”只能接名词性词根作后缀。如:

(17)木头 石头 骨头 舌头 口头 拳头

接于动词词根时有些表示有这样做的价值。

(18)过分的谦虚!戏里没有青衣、花旦,有什么看头?”(《红日》)

(19)在北京,“阿静的故事”大有“听头”,它隐含着一个勤劳致富的平民理想。(《1994年报刊精选》)

接于形容词词根时,多表示抽象的事物,是隐喻和转喻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

(20)可是,这年头并不是给了甜头就好办事的时代,经营也是一样,首先发生的情况是庞大的人事费用开……(《哈佛管理培训系列全集》第13单元)

(21)贺玉梅不耐烦道:行了行了,别乱说了,你那嘴整天没个准头。(《大厂(连载之一》)

(22)作战英勇顽强,敢于拼搏的作风,使叶赫军多次尝到了苦头。(《当代史传》)

(23)아무리 남의 일이라지만 사람 인정머리가 그래서는 못쓰는 법이에요.(《상상적 텍스트-일반》)

(24)"네놈의 버르장머리는 내 후일에 바로잡아주기로 허고,"(《상상적 텍스트-일반》)

(25)"그놈 거양(巨陽)만 차고 설치는 줄 알았더니 소갈머리도 예사로운 놈이 아닐세.(《객주5,전자파일1996》)

接于方位词后构成词缀

(26)上头 下头 里头 外头 东头 西头 南头 北头

由例(26)能看出“头”接于方位词后面构成方位复合词,成为能产的方位词词缀。

“头”扩展的“头发,发型”和“머리”扩展的“머리카락,머리모양”的转喻义是相同的,并且“头”可以转喻扩展到“人数、人”,但是“머리”不能。

下面我具体谈一下汉语“头”拥有的语义功能:

在汉语里,“头”可以用来指数量,在人的五官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人的“头”部,就体积而言它所占的比例也不大,所以,“头”可以用来指物体参与部分的数量比较小。如:

(27)千字稿费所得,可以请人到全聚德吃一顿烤鸭,还能剩几个零头。

(28)他把烟头一扔,一转身把电灯拉灭了。

用在量词或数量词前面,有表示次序在前的用法。而且常用来表示“价值、品质”等范畴。如:

(29)在一切存在着毛病的部队中,三个步骤中,头一个是首先重要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节录)

(30)最难过的是头一二天,悲伤、焦虑和失望乱麻似地交织在一起。(《峨嵋深情》节录)

(31)头等舱 头等大事

表示“临、或者接近”如:

(32)头五点就得动身。(《现代汉语词典》)

(33)头鸡叫我就起来了。(《现代汉语词典》)

人体词“头”可以用来指物体的一端,有一定的长度和高度。由于物体的两个端口的范围界限分明,而这种范围映射到抽象事物,表示合理的行为或者情感范围。多用来描述某种极端的情况。如:

(34)小张和小苗开玩笑过头,竟打了起来。(《善于把握教育时机》)

(35)其次,某些人在思想方法上又爱走极端,把劳动模范、先进分子视作"完人",给予过头赞誉,且对其苛刻要求,吹毛求疵,稍有不慎,处境便很不妙。(《中国青年报》)

与“头”不同的是“머리”可以用作副词,表示<옛>멀리,멀리서但是“头”没有这种语义功能。如:

(36)돌하 노피곰 도도샤 어긔야 머리곰 비취오시라<樂範 井邑詞>(국어사전)

(37)머리셔 보고<妙蓮║:209>(국어사전)

3.“头”和“머리”的语法化过程对比

在汉韩两种语言中,绝大部分人体名词几乎都能找到隐喻的用法。这种隐喻几乎全部都是空间隐喻,用来表示空间关系。这两种语言的隐喻用法都属于语法化,只是这个过程存在差距。下面我们对其语法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

汉语中的空间关系形式是表物的名词+人体名词,如“床头、桥头、前头”等。汉语中的“头”构成空间频率的程度很高,韩语构成空间频率的程度远低于汉语。“头”所突显的空间意义通常指“拿整个物体来说的话,是位于上头的位置”。它在构成复合词时具有很强的结合能力。汉语“头”结合的名词顺序依次是“实体→地点→方位”,在这个过程中,“头”的语义变得更为抽象,逐渐虚化。“头”作为实体词,它的语法功能日趋弱化,但作为方位名词表示的功能逐步增强,从自由语素变成表示点的后缀。甚至成为复合方位词的黏着语素。作为人体名词,“头”的语义不断地抽象、虚化、在汉语里变成了非常能产的词缀,完成了语法化。

韩国语人体名词的语法化是同样由表人体部位的名词隐喻过渡到具体事物空间的相应部位,然后又从物体域进一步引申到抽象域。“머리”由“마리”词汇化和语义分化演变而来,起初同汉语里的“头”相似,皆是从空间概念隐喻扩展到“物体的上部、顶部或者前部”之义。“머리”作为词缀的构词能力相对于“头”要弱,而且构成空间频率程度也低,从实体名词过渡到依存名词,它表示方位词的功能并不明显,多位于名词后面构成词缀,如:인정머리/버르장머리/소갈머리/정신머리等多表示人体机能。随着“머리”和结合的名词逐渐抽象化,“머리”原本的实义也逐渐虚化,而它所表达的空间意义在使用中被逐渐抽象化,但其抽象化的深度和范围远不及汉语“头”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表现为隐喻抽象为事件的起始之义。以上是韩语的语法化过程。

三、汉韩两种语言中人体名词语法化的特征与机制对比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汉韩两种语言中绝大部分的人体词都可以用来指空间意义,但也有少数在使用过程中参与了语法化。这说明语法化不是每种语言特有的语言现象,而是所有语言共有的现象。即便是不同的语言,它们的语法化也可能存在许多相同点。所以我们将汉韩两种语言中的人体名词的语法化过程总结如下:

第一,两种语言中人体名词的语法化都经历相同的步骤:首先,身体名词勾画出身体的某个部分,身体是基体(base),部分是侧面(profile);其次,该人体名词用来勾画物体中相同的部位;再次,这个名词变成方位名词,勾画出一个相邻的空间或该部分所占的空间;最后,凸显转移,凸显方位名词所表示的空间关系④。在这一过程中,人体名词的语义得到了拓展。

第二,进入语法化的人体名词,其语义由具体到抽象,有的意义甚至更加虚化。它们的语法化过程都在这一规律范围内(人→对象→行为→空间→时间→质)。语言(包括字、词)中,只有少数词可以参与语法化,人体名词也是如此,也只有一部分词参与了语法化过程。汉语和韩语也是如此,可以说语法化和我们人类经验基础有着很大的关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隐喻和转喻两种认知机制和汉韩两种语言的人体名的词语法化过程密不可分。虽然人体名词在经隐喻和转喻认知机制发生语义拓展的过程中受中韩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语法化过程在语言的表现方式上有所不同,但从语法化完成的结果来看,总体的认知机制是相同的。

四、结语

在认知语言中存在空间隐喻(是多由位置引申到空间),而它绝大部分用来表示空间关系。汉韩两种语言中常用的表示空间关系的人体名词有两种倾向,一种是通过词义引申,从人的身体域转向物体域,另一种是通过概念范畴向语法范畴引申,多指人体名词用来表示空间关系,这正是语法化过程的体现。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空间隐喻的理论,通过对比汉语里的“头”和韩语里“머리”的原型意义、功能用法和语法化过程,发现汉语中的空间关系主要通过方位词来表示,其结构主要表现为表物的名词+人体名词,“头”作为实体词,构成复合词时具有很强的结合能力。汉语“头”结合的名词顺序依次是实体→地点→方位,作为人体名词,它的语义不断地抽象、虚化,在汉语里变成了非常能产的词缀,完成了语法化。

韩语人体名词的语法化,强调由表人体部位的名词隐喻过度到物体的相应部位,然后又从物体域引申到抽象域。“머리”的构词能力相对于“头”要弱,并且构成空间频率程度也低,从实体名词→依存名词→词根,“머리”的实义日趋淡化,所表达的空间语义在使用中越来越抽象化,最终以词的形式存在。龙海平,谷峰在《语法化的世界词库》中指出,名词“头”是反身标记的主要来源之一,后者经常演变为中动态标记,因此这里讨论的语法化过程很可能是另一更完整的语法化链的一部分:“头>反身词>中动态>”,英语“head”的语法化过程可能经历这一阶段。我们认为汉语中的“头”和韩语中的“머리”基本完成了语法化,这一结论是笔者根据本论文材料收集和分析整理后的判断,还还有待进步探究。

注释:

①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

(4):17.

②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98.

③배도용.《머리 관련 어휘의 어휘 변화》[D].부산대학교,

1999:318.

④吴静.试论英汉语人体名词在隐喻空间关系中的语法化现象[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4.

参考文献:

[1]杜凤兰,周秀兰.英语人体词“head”和汉语“头”的语法化比较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7).

[2]董银燕《从认知角度看一词多义的拓展机制以“head”和“头”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3).

[3]高航,严辰松.“头”的语法化考察[J].外语研究.2007,(2).

[4]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

[5]李熙昇.《국어대사전》[Z].民眾書林,1979.

[6]吴静.试论英汉语人体名词在隐喻空间关系中的语法化现象[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6).

[7]赵倩.汉语人体名词词义演变规律及认知动因[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8]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0]배도용.《머리 관련 어휘의 어휘 변화》[D].부산대학교,1999.

[11]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12]德Bemd Heine,Tania kuteva著.语法化的世界词库world Lexicon of Grammaticalization[M].龙海平,谷峰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朴正林 吉林延吉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133002)

猜你喜欢
语法化韩国语对比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韩国语不完全词特征探析
韩国语 "V+ " 与汉语"V+死了"对比研究
韩国语中的敬语表达方式总结
介词“依据”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汉语方言“驮”字被动句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
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