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 蒋喆 陆道猛 文军
广西旅游业空间分异的特征研究
广西大学 蒋喆 陆道猛 文军
摘 要:本文研究了广西旅游业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促进广西旅游业健康发展,优化旅游业空间布局,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总体上看,广西旅游业无论是在收入水平,还是服务设施建设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中,南宁市、桂林市、北海市等六个地区属于旅游产业专业化产业地区,专业化程度在空间分布上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地域规律分布,空间异质性强烈。旅游资源的数量并不是决定其旅游业专业化程度的决定性因素,更多的是受资源的独特性、知名度、宣传效果、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的综合影响。
关键词:广西 旅游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广西地处亚热带地区,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少数民族众多,文化艺术绚丽多彩,旅游资源禀赋有着较大的优势且区域差异明显,对广西旅游业影响空间分异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对促进广西旅游业健康发展,优化旅游业空间布局,开发地区资源,整体上拉动广西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前辈学者对旅游业空间聚集、分布及成因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如王博(2015)等运用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武汉城市圈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及其演化,发现武汉市城市圈以武汉市为中心,具有较强的垄断性,网络结构发育程度不成熟,核心—边缘结构明显。段淼然(2015)等在结合社交软件新浪微博平台,获取省域范围内的粉丝分布情况,提取省域出游驱动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广东、北京两地在出游驱动力方面遥遥领先,而全国旅游接待的分布却相对均衡,还发现了五个聚类出游地点。吴静(2015)等利用新地理信息技术,分析了南京城市内部及其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空间流动特性,并提炼了游客空间行为一般模式,发现在城区地区客流量主要聚集在主城区,而周边城市却呈现出以点—点模式为主导,长三角地区旅游流呈现等级扩散特征。程晓丽(2012)通过研究发现,安徽省旅游空间结构目前正处在放射与凝聚共存的模式阶段,提出重点开发徽文化旅游带等四条旅游轴线,形成新的“点—轴—区”旅游空间格局。朱付彪(2012)以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为指标,考察长三角旅游空间结构演变态势,旅游发展趋向均衡化,空间结构演变趋向高水平均衡,旅游资金、技术、人员、信息和经验等的集聚和扩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化陈建设(2012)对我国县域旅游空间结构模型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了其决定机制、要素分析等基础上提出了县域旅游空间布局的SDEIF模型。
综上所述,前人对于旅游空间格局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产业、旅游流、旅游产业投入要素分析等方面,而针对具体旅游区的情况,对旅游影响空间分异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却显得不足,所以,笔者在对广西各市旅游资源禀赋、专业化程度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水平、区域差异的区域分别建立研究模型,以分析其形成机制为切入点。对广西各市的旅游空间结构、要素分析形成机制的研究,以及厘清其形成规律,从而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区位商模型,又称专门化率,最早是由哈盖特(P.Haggett)提出并且运用于区域经济学的区位分析当中,反映的是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具体判断规则为:一般认为,当区位商的值大于1时,可以认为该产业是该地区当中的专业化产业;如果该产业或部门的区位商小于或等于1时,可以认为该产业(部门)在该地区中属于自给性产业。区位商的值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越具规模和效率优势。本研究运用区位商来研究广西各地级市的旅游产业在该地区中的专业化程度。其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公式中,LQij为j区域i行业的区位商指数,j指广西14个地级市,i指旅游产业。Lij表示i城市旅游业产值,Li表示i地级市所有产业的总产值;Lj为广西旅游业的总产值;L为广西所有产业总产值。
2.1 广西旅游业整体发展态势分析
广西是农业大省,第一产业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1978年广西第一产业所占比例达到了40.9%,第二和第三产业比例分别为34%和25.1%。然而,到了2013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6.3%、47.7%、36%,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三产业大幅上升,第二产业比重由第二位上升到第一位,产业结构明显得到了优化。第三产业也有大幅提升。但是,与发达省份相比,广西省第三产业比重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旅游管理部门、旅行社、饭店都是旅游业的重要载体。根据广西统计年鉴上的数据整理了广西旅游总收入,以及旅游管理部门、旅行社、星级饭店的数据,如表1所示。根据表1可以发现,广西旅游总收入从2010年到2013年仅仅四年时间便从952.9亿元上升至2057.1亿元,翻了两翻有余,发展速度极为迅猛,对比旅游管理部门和旅行社,其在四年间的增长幅度也达到了40%左右,而星级饭店也增长了10%左右,总体而言,数据表明了广西旅游业无论是在收入水平、服务水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表1 广西旅游业发展情况数据统计
2.2 广西旅游业专业化程度测度
通过计算各地级市的近四年放游业LQ值,整理后得到近四年LQ值大于1的地区分布表,如表2所示。2010年LQ值大于1的地级市共有5个,而2011、2012、2013年LQ值大于1的地区为6个,LQ值大于1的地区占所有地区的比例在20%~25%之间,并且地区分布稳定在南宁市、桂林市、北海市、百色市、贺州市、河池市这六个地区,并无显著的变化,说明这六个地区在广西旅游业发展中占据了较大的优势,旅游业在该地区中属于专业化产业。其次是梧州市、防城港市、崇左市的LQ值均在0.8~1之间,虽然在这些地区旅游业属于自给性产业,但是却属于相对比较优势地区;而柳州市、钦州市、贵港市、玉林市、来宾市的LQ值均在0.8以下,旅游业在这些地区属于弱势产业。从广西省整体来看,广西旅游业LQ值近四年来平均值都在0.95以上,而且2012年和2013年的LQ值都大于1,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说明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重要。从空间布局上分析可以发现,广西旅游业专业化水平地区分布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地域规律分布,而异质性却十分强烈,与当地旅游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十分密切,这也反映了旅游业空间分异的特征。
2.3 广西旅游业资源产业层次测度
根据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第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专业化程度有明显的负向影响,其原因是在现阶段广西依然处于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仍然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虽然有所上升但是仍然大幅落后于第二产业,地区经济发展主要还是依靠第二产业的拉动,第二产业越发达的地区,其第三产业就越相对处于劣势,整体上第三产业生产、地区旅游收入等可能在总值上己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然不足。
表2 广西各地旅游业LQ值
第二,广西旅游地区交通通达度的发达程度几乎与旅游业发展程度、专业化程度同步提升,交通条件的改善能极大地提高这些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第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影响到当地旅游接待能力以及游客旅行的舒适性、便利性,所以对旅游业的发展极其重要,所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业拉动作用较大。
第四,值得注意的是,旅游资源产业层次对旅游专业化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也验证了在表2中所发现的柳州市、防城港市旅游资源较北海丰富,但是其旅游业专业化程度却远远低于北海等错位现象,这说明旅游资源的数量并不是决定其旅游业专业化程度的因素,更多的可能受知名度、旅游资源的特色化、交通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方面的综合影响。
3.1 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广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发展得到了一定的优化,由第一产业为主导优化为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第二的产业结构,数据表明广西旅游业无论是在收入水平还是服务设施建设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第三产业以及旅游业都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3.2 旅游业专业化程度空间异质性十分强烈
从广西整体上看,广西旅游业专业化程度有所提升,但空间分布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地域规律分布,而是表现出十分强烈的空间异质性。
3.3 广西旅游业资源产业层次测度总得分呈逐年上升趋势旅游资源不断被挖掘出来
广西各地区旅游资源禀赋也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球状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旅游资源平衡区。并且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旅游专业化程度与旅游资源产业层次并不是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3.4 不同的旅游资源产业层次地区形成机制各异
研究发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业专业化程度发展有十分强劲的正向拉动作用,相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却对旅游专业化程度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博,吴清,罗静.武汉城市圈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及其演化[J].经济地理,2015(5).
[2] 段淼然,陈刚,于靖,等.基于新浪微博的省域出游驱动力空间分布特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2).
[3] 吴静,杨兴柱,孙井东.基于新地理信息技术的南京市游客流动性空间特征研究[J].人文地理,2015(2).
[4] 程晓丽,黄国萍.安徽省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及优化[J].人文地理,2012(6).
[5] 朱付彪,陆林,於冉,等.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长三角都市圈为例[J].地理科学,2012(5).
[6] 陈建设,朱翔.县域旅游空间布局模型构建研究[J].经济地理,2012(12).
通讯作者:文军(1969-),男,汉族,湖南道县人,博士,教授,广西大学生态与旅游科学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生态经济、生态旅游、旅游规划方面的研究。
作者简介:蒋喆(1993-),男,壮族,广西桂林人,广西大学农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经济、乡村旅游、旅游规划方面的研究;陆道猛(1990-),男,水族,贵州三都人,广西大学农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经济与城镇化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1(c)-1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