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论研究的新收获
——倪志云教授《中国画论名篇通释》简评

2016-04-04 11:40陈池瑜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张彦远画论山水画

陈池瑜

中国画论研究的新收获
——倪志云教授《中国画论名篇通释》简评

陈池瑜

四川美术学院倪志云教授著《中国画论名篇通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出版,是画论研究的一项新成果。该书选取东晋画家顾恺之至明代董其昌共十二位作者的画论、画史著作,组成该书丰富的内容。该书的体例采取作者简述,画论原文及详注,然后分析其画论的主要理论贡献及成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所以该书不仅仅是一部画论汇集和编选,而是对画论原文的注释品读,多有个人思考,包含了作者多年对画论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成果,因此对有关理论问题的研究,具有推进作用,并适合专业研究者和中国画及理论爱好者与青年学生认真阅读。

倪志云;中国画论名篇通释;画论研究;新成果

中国画论有悠久的历史传统,随着中国绘画的发展,中国绘画理论也得到不断的深化与展开。从孔子的“绘事后素”到庄子的“解衣盘礴”,从东晋顾恺之的《论画》到清代石涛的《画语录》,二千多年来从未中断。中国画论是从中国绘画创作中总结概括出来的经验,包含对绘画的本质、特点、形式美、品评标准等方面的探讨,大多为画家对创作规律与品评标准的认识,也有理论家的抽象研究。中国画论材料丰富且思想深刻,是中国艺术理论和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当代美术理论的重要资源。

20世纪以来,对中国画论的整理、汇编、选编、注释、考订及研究,成为一项重要的学术工作。黄宾虹、邓实编选多卷本《美术丛书》,于安澜编选《画论丛刊》《画史丛书》和《画品丛书》,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沈子丞编选《历代论画名著汇编》,周积寅编注《画论辑要》,汤麟、杨成寅编著《中国历代绘画理论评注》六卷本。这些著作为传播和研究古代画论做出了贡献。最近四川美术学院倪志云教授著《中国画论名篇通释》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是画论研究的一项新成果。

该书选取东晋画家顾恺之的《论画》,至明代董其昌“画分南北二宗论”,共十二位作者的画论、画史著作,有的是全文收录,如顾恺之《论画》,南朝宗炳的《画山水序》、谢赫的《画品》,有的画史著作则节选其中有关绘画的理论贡献较大的部分内容,如姚最《续画品》的序文,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的序文,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其中两篇《论画六法》和《论顾陆张吴用笔》,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的《论用笔得失》《论三家山水》和《论黄徐体异》等三篇。此外对杜甫、白居易、苏轼、董其昌等有关论画评画的题画诗、论画诗和论画文各选录其代表作,组成该书的丰富的内容。该书的体例采取作者简述,画论原文及详注,然后分析其画论的主要理论贡献及成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所以该书不仅仅是一部画论汇集和编选,而是包含了作者多年对画论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成果。

倪志云教授是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进修中国古代文学,后在美术学院从事美术史论教学与研究,有很好的文史功底和美术史知识,将这几方面知识结合起来从事画论研究,是倪志云的特点和长处。该书的特点之一是选取明清精良版本,如《学津讨原》《四库全书》《津逮秘书》和《全陈文》等。对有争议的原文进行校勘,用注释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对顾恺之的《论画》一文注释,志云颇费考订之力,顾氏的另一文《魏晋胜流画赞》,都是得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附录而流传下来的,张彦远当时就说,《论画》等文“自古相传脱错,未得妙本勘校”,存在一些错脱之处。志云认为《魏晋胜流画赞》与《论画》实为一文(此问题还可讨论)。对《论画》的注释,多有自见。如对其中正文“《周本记》:重叠弥纶。有骨法,然人形不如《小列女》也”中“骨法”的解释为“指人的骨相特征”。并引用《文选·宋玉〈神女赋〉》“骨法多奇,应君之相”,《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曰:‘先生相人何如?’蒯通对曰:‘贵贱在于骨法,忧善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等文献,这样对骨法在顾恺之时代运用的含义就解释清楚了。志云对《论画》中的“以形写神”和“传神”说在理论上的贡献,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认为顾恺之的“传神”论与谢赫的“六法”说,实合成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绘画理论的核心内容。他在对谢赫《画品》(该书称《古今画品》)的研究中,对原文进行注释,并对钱钟书的所谓新标点法也加以介绍,然后对《画品》的理论价值进行探讨。如对《画品》序中“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研究,同曹植的《画赞序》的研究结合起来,并认为二者是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叙画之源流》中“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的思想渊源。对“六法”的解释和研究,介绍童书业、阮璞、刘纲纪和陈传席等人的观点,这样让读者了解此前的研究成果,择善从之。同时作者也表明自己的态度。这说明志云治学严谨踏实,每研究一个问题,都要把以往已发表的相关成果进行梳理,然后进行归纳,加以运用,在分析比较诸家学说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

该书另一特点,是将画论名篇中的相关观点贯通起来,找出其端源与流变。如在详注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中,对“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的解释,引用晋卫夫人《笔阵图》中“意后笔前者败”和“意前笔后者胜”,并引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意在笔前,然后作字”,探明张彦远论画“意在笔先”,源自卫夫人和王羲之论书之“意在笔前”,说明书画理论互相借鉴、相得益彰的状况。张彦远《论画六法》一篇还讲到过立意的问题:“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志云对张彦远所讲“意”的含义,进行研究后认为:“是预想其形似及须全其骨气所立之‘意’,还包括了画家平常所蕴蓄和作画时能够发挥出来的‘意气’。……整个用笔作画的过程是在这种‘意’的引领下的,故其用笔(笔迹、线条)始终充满神气。”这一解释是符合张彦远的本意的,又包含志云独自的见解,由此可见,他对画论原文的注释品读,多有个人思考,因此对有关理论问题的研究,具有推进作用。

山水画自六朝以来,逐步发展成熟,专门的山水画论著述也开始出现。志云此书注重山水画论代表著作的编选。有关山水画论,选编南朝刘宋时期宗炳的《画山水序》全文,节选宋代郭熙山水画专著《林泉高致集》中《山水训》五则,另节选宋代郭若虚画史著作《图画见闻志》中《论三家山水》,此外还选取《图画见闻志》中的《论用笔得失》与《论黄徐体异》二篇。我国山水画在魏晋时期已萌芽,在南朝已较成熟,所以在南朝宋就出现了山水画专论文章,即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开始总结山水画创作规律,这充分说明中国的山水画创作及其理论研究在公元5世纪初就已臻成熟,比西方风景画出现要早一千多年。山水画论成为中国画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山水画论的选编和注释,应该是中国画论读本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志云对宗炳《画山水序》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对原文中“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像”和“山水以形媚道”等命题进行解释,认为宗炳的这篇《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树,可视为山水画门类的独立宣言。五代亦有重要的山水画专论即荆浩的《笔法记》,但由于志云此书的篇幅所限,在南朝宋宗炳和王微的二篇山水画论中,选取理论上建树更大的宗炳的《画山水序》,而五代和北宋,志云舍弃荆浩的《笔法记》,选取郭熙的《林泉高致集》,对其中《山水训》中的山水画理论,进行注解和导读。

我国的画史著作,常常在记述画家及作品的同时,也有理论专论,在记录画家及作品过程中,也进行品评,所以中国画史著述,常常是史论评三位一体,这也是中国艺术史写作的特点之一。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这样的写作体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是接着《历代名画记》往下写,在著史体例上,也受到张彦远的影响,所以在《图画见闻志》中也有专门的理论篇章,《叙诸家文字》《叙自古规鉴》《论气韵非师》和《论用笔得失》等,另在评论画家及流派时,也有理论分析较强的篇章,或对画家评论在其后历史发展中产生较大影响,如志云选编的《论三家山水》和《论黄徐体异》,很有代表性。《论三家山水》对五代末至北宋初的三位代表画家李成、关仝、范宽进行叙述和评论,认为这三家是“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学生和读者研习此篇,可以帮助理解北宋山水画史。所谓“黄徐体异”,即论五代末至北宋初的花鸟画家黄筌和徐熙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不同风格。选取此篇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宋代花鸟画高峰期二大不同风格的花鸟画流派,可见志云选取画论篇章是颇费心神的。

该书还选取唐、宋、明代有关论画的诗文进行解读。如选北宋文豪及画家书法家苏轼的论画诗《王维吴道子画》和《书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二首》,及短文《书吴道子画后》,通过对苏轼评价王维与吴道子画作优劣,来分析苏轼的文人画倾向,通过对《书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二首》中“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等观点的阐述,揭示苏轼文人画的思想。

志云在编选这本画论时,还注意到在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和引起争议的画论文本,如对明代画家董其昌提出的“画分南北二宗论”,就选择其题跋四则,进行详注。董其昌受禅宗南北二宗的影响,将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山水画中并分南北二宗,将唐代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视为北宗之祖,传承者有赵幹、赵伯驹等人。董其昌将王维看成南宗之祖,始用渲淡,张璪、荆、关、董、巨、米家父子等是王维继承者中代表,董其昌本人倾向于南宗。志云在对绘画南北宗论的研究中,还列举现代美术史论家俞剑华、童书业、滕固等人对南北宗论的不同意见或批评观点,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南北宗论”的理论意义和缺陷。志云此书对董其昌画论的介绍与研究,亦可帮助读者增强学习中国画论时的问题意识。

总之,《中国画论名篇通释》,是志云教授多年研究画论的一项积极的较为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古代画论研究有推进作用和特定的学术价值,并适合专业研究者和中国画及理论爱好者与青年学生认真阅读。

陈池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A New Fruit of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Painting Theory: A Brief Comment on Annotations of Famous Essays of Chinese Painting Theory by Professor Ni Zhiyun

Chen Chiyu

The Annotations of Famous Essays of Chinese Painting Theory by Professor Ni Zhiyun, Sichuan Academy of Fine Arts (Shanghai People’s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2015), is a new achievement of the research of painting theory.Comprising essays of painting theory or history by 12 authors, ranging from Gu Kaizhi, a painter of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to Dong Qichang of the Ming Dynasty, this book is rich in content.As the basic pattern of the book is composed of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original text and detailed annotations, an analysis of the major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and achievement of the author in this text, and Ni’s own academic views, this book is not merely a compilation of painting theories, but also annotations of and comments on original texts, in which Ni’s own considerations are also included.In this book the result of Ni’s profound thinking and research on paintings theories and relevant problems for many years is embodied.Therefore, this book may promote the research of relevant theoretical problems, and is suitable for professional researchers, love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and theories, and young students.

Ni Zhiyun; Annotations of Famous Essays of Chinese Painting Theory; research of painting theory; new fruit

猜你喜欢
张彦远画论山水画
中国画论中的“逸品”本义辨析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一部完整系统的画论史—评张曼华《中国画论史》
“气韵”理论的历史性生成
张彦远论“六法”
《历代名画记》中张彦远对顾恺之的品评问题研究
浅谈张彦远的“六法”论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