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慧宏,曹健,宋建新,吴建英,闵文光,黄洁琼
(景德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 景德镇333000)
·病例报告·
一株非A~ F群沙门菌的鉴定与分析
余慧宏,曹健,宋建新,吴建英,闵文光,黄洁琼
(景德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景德镇333000)
摘要:目的对一株来源于本市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肛拭标本中的沙门菌,探求其鉴定方法,为非A~F群沙门菌的判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噬菌体检验方法,在现有只涵盖A~F群沙门菌诊断血清未能分型的情况下,结合培养基生长特性、全面生化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该菌生化反应符合肠道沙门菌定义,能被沙门菌O-I噬菌体裂解,连续数代纯培养物进行血清凝集试验均为A~F多价O血清(-),Vi(-)。结论该菌是一株罕见的非A~F群旺兹沃思沙门菌。
关键词:非A~F群沙门菌;噬菌体检验;血清学试验
沙门菌是重要的肠道病原菌,根据其抗原结构和生化试验,目前已有2000多种血清型。沙门菌的分型鉴定,主要采用血清学的方法,系用O、H 和Vi因子血清与待检菌株作玻片凝集试验。常见的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等血清型,均归属于沙门菌A~F群,位于非A~F群的其他群沙门菌仅约占5%[1]。本中心于2013年9月,在对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检出一株非A~F群沙门菌,现报告如下。
1.1样品来源景德镇市某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汪某,在本中心进行健康检查时,采集的肛拭标本。由专业人员采集后,立即置于亚硒酸盐胱氨酸
增菌液中,经过增菌培养,分离后获得该菌株。
1.2主要试剂和仪器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WS琼脂、三糖铁琼脂、M-H琼脂、药敏纸片均由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科玛嘉沙门菌显色
培养基购自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ID32E肠杆菌科生化鉴定试剂条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沙门菌诊断噬菌体由广州虎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沙门菌属诊断血清(60种、59种)分别由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和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沙门菌参考菌株(H9812)和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ATCC25922)由江西省疾控中心提供。法国生物梅里埃ATB细菌鉴定仪、菌液比浊仪。
1.3方法
1.3.1传统培养将该菌株分别接种于WS琼脂、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平板、普通营养琼脂、三糖铁琼脂上。选用普通营养琼脂、三糖铁琼脂进行传代培养,培养至第四代。同时将沙门菌参考菌株(H9812)进行接种。
1.3.2细菌生化鉴定采用梅里埃生化分析系统(ATB),选用ID32E肠杆菌科生化鉴定试剂条对其进行生化鉴定。
1.3.3噬菌体试验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GB/ T4789.31-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肠杆菌科噬菌体检验方法中,快速检验沙门菌的噬菌体简化诊断法进行。
1.3.4血清学鉴定挑取该菌第一代至第四代三糖铁、营养琼脂上的培养物,分别与两个生产厂家出品的沙门菌属诊断血清,作玻片凝集试验;取第一、第四代营养琼脂上的纯培养物制成浓菌液,置于100℃加热30min,取菌液与沙门菌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应用人工培养基传代和加热的方式,消除有可能存在Vi抗原以外的M抗原、5抗原等因素的影响[2]。
1.3.5药敏试验采用WHO推荐的K-B纸片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药物敏感试验执行标准判断结果,用于试验的药敏纸片分别含有抗微生物药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吩、头孢噻肟、萘啶酸、环丙沙星、四环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用ATCC25922大肠埃希菌做质控。
2.1培养特性WS琼脂上生长出中心黑色,周边无色透明,中等大小的圆形菌落;科玛嘉沙门菌显色培养基上生长出紫红色、表面湿润的圆形菌落;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出圆形、半透明、边缘整齐的菌落。三糖铁琼脂生化反应为:K/A、产气、硫化氢阳性。沙门菌参考菌株(H9812)具有典型菌落,菌株经梅里埃生化分析系统(ATB)鉴定为沙门菌(%ID:99.9 T值:0.68)。
2.2噬菌体试验该菌呈现出O-I噬菌体裂解,C多价、E多价噬菌体均不裂解模式。但尚未得出血清分型,为沙门菌未分型[3,4]。
2.3血清学鉴定取三糖铁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上的第一至第四代纯培养物,与两个生产厂家的沙门菌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A~F多价O血清(-),Vi(-),A~F多价O血清中所包含的O因子血清、O复合血清均为(-)。H多价1(+),Hb(+),H多价4(+),H1,2,3,5(+),H2(+)。
经血清凝集鉴定为非A~F群沙门菌,同时送江西省疾控中心进一步鉴定[5],经过江西省疾控中心鉴定该菌株为旺兹沃思沙门菌,属Q群沙门菌(O39:b:1,2)。
2.4药敏试验该菌株对利福平、复方新诺明耐药,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吩、头孢噻肟、萘啶酸、环丙沙星、四环素均为敏感。
沙门菌分布广泛,可从人和世界各地的动物中分离得到,人体携带的沙门菌可通过食品等多种途径传播。沙门菌携带者不仅会给自身带来各种健康危害,同时也是一个潜在的引起沙门菌传播的公共卫生危险因素[6-8]。因此,应加大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改变食品安全行为,自觉的提高安全食品意识[9,10]。加强从业人员沙门菌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
在健康体检监测工作中,确定为沙门菌携带者的从业人员,大多数无临床症状,仅有少数出现轻度腹泻,往往是通过肛拭检查才被发现,因此沙门菌实验室检测工作尤为重要。在运用噬菌体诊断检验方法进行沙门菌鉴定时,出现O-I噬菌体裂解,其他噬菌体不裂解模式的情况下,继而初步判定为沙门菌,经沙门菌血清分型后报告。一般情况下,血清学分型中,常用的是只涵盖A~F群沙门菌的诊断血清,部分基层单位选择沙门菌诊断血清时,会从特异性、使用率、经济实惠等方面考虑购买这类血清,进行沙门氏菌血清学鉴定。虽然可对大部分沙门菌进行鉴定,但对比较罕见的O抗原在A~F群之外的旺兹沃思沙门菌,存在无法鉴定的先天不足,易导致诊断和甄别困难。国内很少有关于旺兹沃思沙门菌的文献报道,对于此次菌株的检出,噬菌体检验方法起到了重要作用,再辅以全面系统的生化试验,有效地避免了因其非A~ F群特性可能存在的漏诊或漏报。
旺兹沃思沙门菌于20世纪70至80年代曾在香港有多重耐药菌的流行,并曾一度因直肠体温计的交叉污染引起医院儿科病房持续院感暴发。2007年美国23个州报告69例食源性病例(除3例成人病例外,其余为10月龄至3岁的学龄前儿童),确认为旺兹沃思和鼠伤寒混合感染的暴发病例[11,12]。因此,在沙门菌监测工作中,不能忽视罕见血清型沙门菌对公共卫生的威胁。
致谢:感谢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杨梦主任技师、徐晓倩主管医师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许学斌,冉陆,朱超.沙门菌分型血清对比研究(上海市,1999至2007年)[J].检验医学,2010,25(1):21-25.
[2]何晓青.卫生防疫细菌检验[M].南昌:新华出版社,1989,(1):10-11,301-3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T4789. 31-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肠杆菌科噬菌体检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1):309-31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4789. 4-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1):25-4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S271-200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7.
[6]付汉维,熊建辉,吴凯,等.深圳市饮食及服务从业人员肠道沙门氏菌带菌调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23(6):113-114.
[7]郭仲辉,陈冬雅,黎毓光,等.沙门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1):63-64.
[8]黄凯,段荣,余晓君. 16例婴幼儿败血症猪霍乱沙门菌感染的耐药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5):466-487.
[9]李玉莹.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肠道沙门氏菌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4):25-26.
[10]朱超,刘忠民,李成志,等.一株新的沙门氏菌[J].检验检疫学刊,2009,19(1):26-27.
[11]张雯霞,陈敏,张曦,等. 2009-2011年上海市旺兹沃斯沙门菌的耐药分析及分子分型[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2,24(5):424-427.
[12]黄峥,刘芸,汤泓,等.旺兹沃思沙门菌耐药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J].疾病监测,2015,30(1):50-57.(收稿日期2016-01-21;修回日期2016-03-14)
中图分类号:R446.5,R516.3,R37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29(2016)03-0405-03
DOI:10.3969/j.issn.1674-1129.2016.03.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