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校舞蹈史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

2016-04-03 19:25王晓玲
乐府新声 2016年2期
关键词:艺术类舞蹈教学内容

王晓玲

艺术类高校舞蹈史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

王晓玲[1]作者简介:王晓玲(1982~)女,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讲师。

[内 容 提 要]近年的教学过程让我感受到现有舞蹈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已将我和学生们带入了一个呆板的“死胡同”。对于“好动”的舞蹈专业学生而言这类专业课的“与众不同”、“超乎想象”与“文化课”无区别而言,“死板”“循规蹈矩”的文化课授课模式已然“遭到”舞蹈专业学生们的摒弃。我们如何定位教学模式与内容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清楚自己要学什么、在学什么、为什么学、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关键和目的所在。

艺术类高校/舞蹈史/教学内容/方法研究

本文系2013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W2013242。

舞蹈史课程是艺术类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直接影响着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知程度,关系着他们能否做到对本专业的发展历史有明确的了解、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有独立的考量。目前,在艺术类高校中,舞蹈史课程的设置往往是采用陈旧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式、内容变得枯燥乏味,难以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了学生对舞蹈发展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进而限制了学生的整体发展,形成了“无理(论)”现象。依据目前艺术类高校舞蹈史课程的内容设置与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我们应一改以往死气沉沉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充分参与其中,主要采用以“史”为材料,以“论”为中心的积极、开放、活跃性的教学理念,实行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术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体会到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知识储备。

一、舞蹈史课程授课内容分析与制定

舞蹈史课程设置目的是培养兼具舞蹈理论、舞蹈评论、舞蹈编创能力于一身的综合性专业舞蹈教学与研究型人才。舞蹈史课程的授课内容的制定是为了不断提升舞蹈专业学生内涵发展、使学生们在获得大量舞蹈知识的基础上,在思维、知识综合运用等方面都得到显著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的作用。因此,舞蹈史课程内容的设置尤为重要。但,现有的课程与舞蹈基本功训练等课程相较而言,舞蹈史课程的设置存在很多的困难,因为它并不像舞蹈专业课那样,让学生对着镜子找到感觉,勤加练习,掌握技巧,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就会非常显著。而舞蹈史属舞蹈专业理论课程范畴,尽管大多数人都知道理论课的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大家很难摆脱它与其他文化课拥有相同教学模式的影子。即难以摆脱内容单调、教学方法陈旧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沉闷,学生反映并不热情的课堂现象。因此,我们可以判定舞蹈史课程的授课内容与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将其与“文化课”的概念和形式分离开来,提高学生的认知度,让学生们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以达到其教学目的。而对舞蹈史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分析与制定已经势在必行,通过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舞蹈史课程的授课内容必须包含以下两大类,且均需开设:

(一)中国舞蹈发展史:

1.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

2.中国近现当代舞蹈发展史

3.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发展史

(二)外国舞蹈发展史:

1.世界各国舞蹈发展史略(中国除外)

2.西方芭蕾发展史

3.欧美现代舞发展史

4.世界各国民族舞蹈发展史略(中国除外)

二、舞蹈史授课形式、方法现状分析与制定

目前,现有舞蹈史课程的授课形式均由教师讲解为主,笔试为辅的传统模式。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没有引起学生对于知识获取的兴趣,这使得舞蹈史课程的设立目的落空、两层皮。我们经常把“因材施教”挂在嘴边,但在实践中我们是否真的因材施教了?最起码我认为在舞蹈史的课堂中我们没有做到。几年的教学过程让我感受到现有舞蹈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已将我和学生们带入了一个呆板的“死胡同”。对于“好动”的舞蹈专业学生而言这类专业课“与众不同”、“超乎想象”与“文化课”无区别而言,“死板”、“循规蹈矩”的文化课授课模式已然“遭到”舞蹈专业学生们的摒弃。因此,如需提高舞蹈史的授课效果,其授课形式的设定极其重要。针对现在舞蹈史授课形式与方法普遍存在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当务之急,我们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以往的舞蹈史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看”、“听”、“讲”的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的讨论法来分析对比不同时期、不同种类舞蹈发展过程的差异,使学生明确舞蹈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渊源。同时也可以将舞蹈欣赏与分析舞蹈创作、舞蹈构图的形成等内容相结合,加深对舞蹈史发展的认识,更可以将历史、民俗、信仰、音乐、绘画、文学等如何对舞蹈发展产生影响进行解说,用不同视角“看”舞蹈起源;用相同方法“听”舞蹈历史;用互动方式“讲”舞蹈发展。通过此类方法的改进,舞蹈史课程的讲解会更加有内涵、有趣味,使学生们从枯燥的课本知识解脱出来,开始进行自主地有兴趣地学习。同时还可以将舞蹈史与学科教育理论、舞蹈专业课程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舞蹈历史来龙去脉、形成原因,舞蹈发展史中结合特点找到理论支持,强化自身优势,从而达到专业“技术”由内而外提升的最终目的。

第二,升级授课方法。所谓升级授课方式是指在原有讲授舞蹈史课程所采用基本课件辅助讲解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师生换位讲课方式、文化内涵决定动作来源将历史“跳”出来等综合方式来传授舞蹈史的内容,使整个舞蹈史课程形式呈现出统一性、融合性与关联性。但这些授课方法均需在实际授课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即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达到理想教学目标。”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中,采用更加时尚、学生更感兴趣的方式邀请学生在课堂上互动,所取得的效果相较传统方式而言事半功倍。

传统的课件讲解式授课形式与方法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满足不了处于时代前端的艺术学习者,只有通过更加具有时代特征的授课形式,以平等、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与学生沟通交流,才会取得教学相长的最佳效果。

三、针对不同专业设定舞蹈史课程和教学方法

第一,舞蹈史课程的内容与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教学模式的最佳体现。虽然对舞蹈各专业学生来说课程内容基本是一样的,但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我们必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判的效果,通过实践往往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教师针对舞蹈史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细致的准备,将大量的图片、视频等电子教材合理运用,将每一个教学要点恰当地展示给学生,完成“看”的环节。舞蹈史本身就是就是一个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枯燥与乏味,因此,教学内容的前期教学准备尤为重要,以什么方式开启知识库使之“入门”?且这个门必须明确目的是针对“谁”?让学生首先领略到历史朝代中舞蹈的艺术魅力以及所得到的更新与发展,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第二,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侧重,即重“知识掌握”、重“内涵提升”,但这必须是在完成教学大纲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的。如,针对舞蹈教育、舞蹈编导、舞蹈史论专业学生他们的学习目的以“知识掌握”为目的。必须强调认识的高度性,他们需更加侧重对每个时期事件、人物发生发展点的掌握学习;而针对表演专业的学生,重“内涵提升”应从事件、人物的故事为切入点,以提升内涵为核心,最终达到从内而外提成表演能力的目的,即带着“故事”去跳舞,舞出的是情感而不仅是动作。相对而言,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舞蹈史教学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让他们从实践中感受到舞蹈史知识给予提升表演能力的帮助,感悟表演的内涵提升,以及在了解、认知舞蹈产生历史渊源的基础上自身表演能力提升的变化,从而“爱”上舞蹈史课程。

第三,人性化教学方式对学习效果形成质的飞跃。通过教学实践的尝试,我们以小班型、大班型、分专业授课、分班授课等方式进行了尝试,针对不同授课方式、授课班级实行个性化教学——换位教学。通过实践小班型、单班授课方式收效显著。通过换位教学我们充分感受到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教学互动而为之带来的快乐感和满足感。当他们换位作为“阐述者”对自己所了解的内容进行表述的同时,不仅增强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牢记程度,更是在他们寻找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得到学习和锻炼的过程。而对于主讲教师而言,也是对自身能力提升的一次最佳考验。因为只要不断地夯实专业能力才能达到与学生的互动,才能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辨别方向。在大班型授课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调节课程内容的节奏性来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的过程中需劳逸结合,在对理论性专业学生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说话的逻辑性与条理性,做到点到为止,不罗嗦重复。同时,针对相同表演专业学生也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让她们“有话可说”。浅入深出,带动学生主动去学习,从整体上开拓学生的思辨能力,给予学生发表意见与观点的机会,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质”。通过实践学生们“语出惊人”、“角度新颖”,往往让我们收到意外的惊喜效果。

四、通过日常教学践行理论观点、确定研究成果的可行性

针对舞蹈史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分析与制定,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的创新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反映初见成效,学生们针对舞蹈史课程的学习内容与专业知识的掌握要比教学方法改进之前提高了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明显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从刚开始的“一言不发”、到“有话想说”、再到“滔滔不绝”。已经能够平等地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他们的权利,使得他们感觉到在舞蹈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是他们自己在讲述舞蹈在不同的历史朝代的发展,他们与舞蹈发展史更加亲近,更加熟悉,这是教学相长的最好证明。

针对舞蹈史教学内容的新制定,使学生们仿佛“亲身经历”了舞蹈发展的历史全貌,他们不再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待舞蹈发展的过程,而是以一个当局者来审视舞蹈发展所经历的那些曲折,能够了解每一个舞蹈现象所产生的历史渊源,它所包涵的历史寓意,以及它所表达的一种历史情感,这就是教学内容丰富后,学生们获得的最大的好处,这也意味着对舞蹈史教学内容的新制定具有很大的实施可行性的,长久的采用此种教学方式,会取得意更理想的教学成果。

针对舞蹈史教学方式的转变,不再是以教师为主的单一模式,而是与学生平等参与的课堂互动性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不再是以被动的方式死记硬背那些舞蹈历史的知识点,而是在轻松的课堂互动中对相关知识点做到了解、熟记,并在实践中恰当运用。众所周知,舞蹈史是名符其实的理论性学科,它本身蕴含大量的专业知识,学生需要掌握的历史内容也是比较多的,在这一点上就让很多学生从心理上感到了很大的压力,怠慢、排斥等消极情绪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使教师在教学心理上压力也随之增加,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针对此类现象的采用新形式的教学方法后,让学生与老师都能够释放压力,全身心畅游在舞蹈知识的海洋中,领略舞蹈艺术给人心灵的震撼,让整个教学活动呈现出轻松、自在的气氛,既达到了知识传授的目的,也成功调动出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五、广泛推广史论教学的方法与意义

根据不同艺术类高校的招生特点以及学生特长,广泛推广史论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在特定某所艺术类高校进行试点,时间可以设定为一个学期,待学期结束后,将两所高校研修舞蹈史的学生成绩进行对比,同时在两所高校中进行学生调研,调研两所学校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不同感受,为其他高校比较借鉴之用,随后,其他艺术类高校可以到两所试点学校进行调研学习,借鉴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经验应用本校的教学实践之中。

同样,高校间的学术论坛是各所学校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交流平台。通过高校间学术论坛,各高校教师进行舞蹈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学习交流,互相沟通彼此的教学经验,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欣赏舞蹈史的分析与欣赏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将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广泛推广史论教学方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广泛推广史论教学方法对于开发学生学习舞蹈史论的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升表演能力均有着积极的意义,让学生真正地实现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目的。通过舞蹈史教学方法的推广,让每一名艺术表现者都能够具有对舞蹈语汇、舞蹈雕塑等标志物的历史渊源的分辨能力。以“史”为材料基础,以“论”为授课中心,用研究成果的“方法”、“内容”来完善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而具体的提高。现有的史论教学法仅是对原有教学方法的升级,是对舞蹈史课程教学方法的初步尝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的创新、完善势在必行。

广泛推广史论教学方法完全符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完全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地让舞蹈史课活跃起来,更加富有学科生命力。对于创新出的史论教学方法,它本身具有极强的推广价值,并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和前瞻性,拟将预期的研究成果逐步推广到诸多艺术类院校中去,实行进一步的实施与论证,该课题尝试、探索和研究的成果期望将对各大艺术类院校舞蹈专业本科舞蹈史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特色等方面具有相当有利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1]孙颖.中国古典舞评说集[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吴晓邦.吴晓邦舞蹈文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5]吕艺生.舞蹈教育学(舞蹈卷)[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6]陈代波.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

[7]万彩艳.,王珉珠.艺术引领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探略[J].音乐生活,2011

[8]王珉珠.与艺术零距离接触,民众“异想天开”了么?--浅析艺术走向大众的社会价值[J].音乐生活,2010

[9]蔡泽寰.美国社区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与借鉴[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10]潘懋元,谢作栩.试论从精英到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J].高等教育研究,2001

[11]杨宗仁.论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嬗变[J].江苏高教,2012

[12]柯文进.以学校管理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7

[13]朱汉国.新在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N].中国教育报,2006

[14]冯兰芳.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二十年回顾与展望[J].人民音乐,2010

[15]任丽梅.大众化教育时代应有大众化教育观念[N].中国改革报,2004

[16]廖胜刚.创新实践教学:对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市场需求[J].当代教育论坛,2005

[17]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18]资华筠.面向21世纪的舞蹈学科建设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

(责任编辑 白丽荣)

1001-5736(2016)02-0184-3

J709

A

猜你喜欢
艺术类舞蹈教学内容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艺术类专访心得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