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君
(沈阳大学 党委组织部, 辽宁 沈阳 110044)
新时期高校党校的发展及其作用
马 君
(沈阳大学 党委组织部, 辽宁 沈阳 110044)
分析了新时期高校党校的特点及作用;提出高校党校功能发挥作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高校党校功能拓展与作用发挥的思路。
高校; 党校; 发展; 作用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因此,高校应该顺应时代形势和党中央号召,切实做好高校党校对学员的“德育”和“才育”工作。
1. 新时期高校党校的特点
(1) 对象高层次化。学历层次和素质层次较高是高校党校培养对象的一个重要特点。具体而言,高校党校培养对象主要包含两类:一类是高校学生,另一类是高校教师。高校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较高,有强烈的民主意识和自主意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教师是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是专业领域的佼佼者,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高校党校加强对此两类人的培训,用党的理论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一方面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整个社会思想文化事业的进步。在新的时期,高校党校的培训对象更加多元化,既包括在校学生与教师,又包括校行政干部。面对多元化的学员,高校党校采取进修班、培训班、专题研讨班相结合的形式,为学员提供了高层次的学习平台。
(2) 培训内容与时俱进。目前,国内外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国际贸易、金融交易逐年增长,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政治多极化格局逐步形成。另一方面,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并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体系,同时,各项改革进入攻坚克难阶段,对我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这样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高校党校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要适应新的形势变化进行教育、培训工作。要把坚持原则和与时俱进结合起来开展对学员的培训工作,把符合新时期形式的内容添加到预备党员培训班、党员培训班、领导干部培训班等培训中。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对党的发展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从严治党、建立“三型”政党以及“为民、务实、清廉”等内容,高校党校要把这些新的时代性的要求融入到党校培训内容中,从而培养出合格的党员干部。
(3) 坚守思想阵地。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既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机遇,又促进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创新。同时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对我国传统的思想观念也提出了巨大挑战。高校党校作为传播党的指导思想以及对广大学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必须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坚守好思想阵地,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在高校党校的课程设置上尤其要坚守思想阵地,既要借鉴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思想,同时还要结合国际国内时事展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党员干部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而要达到这五项标准就必须坚守思想上的阵地。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内外形势更加复杂,党校的各项工作必须坚守好思想上的阵地,使学员能够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党校培训补好精神上的“钙”。
2. 新时期高校党校的作用
(1) 是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习近平同志指出“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1]高校党校是各个高校加强党建和发挥对广大学子、教师队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学员理想信念培养以及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校党校根据不同学员的思想层次和思想实际,对学员进行思想培育工作, 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使广大学员全面准确地掌握党的基本知识,把握时代的脉搏。 高校党校对于校园党组织建设也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尤其体现在对党员干部的培养工作上。 党校是各高校的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重要场所。 通过党校的培训, 使学员加深对党组织的理解, 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 切实提高了广大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为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和依托。
(2) 是提高教学骨干和管理干部素质的保障。高校教学骨干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学工作的质量,而管理骨干的素质则决定了高校各项行政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因此,要通过高校党校建设提高教学骨干和管理干部的素质。当前,各高校的教学骨干和管理干部队伍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上虽然普遍较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与时代和教育改革不相匹配的问题。例如,高校部分教学骨干只关注其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对于学校的党建问题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高校的教学骨干和管理干部是高校顺应时代步伐和促进教育改革进一步发展的基石,是驾驭复杂局面和扩大对外交流合作的根基,所以他们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学习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的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党校作为思想的阵地和党性锻炼的熔炉,是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当今形势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保障。
(3) 是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高校的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和管理干部要不断提升党性,通过学习提升自我的政治思想觉悟,从而在复杂的环境下和改革的大趋势下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思想上入党”,因此就要求高校党校的广大学员不断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升自我的思想道德素质,时刻以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只有如此才能够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高校党校加强学员的党性锻炼,增强高校党校全体学员的党性修养有三个工作重点:一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重要思想;二是规范党的组织纪律,促使每名学员都能时刻以党章、党的规章制度作为行动准则;三是开展党性修养课程,包含党风、党纪、党性教育等培训内容。“分别在党校教育的不同层次,从入党积极分子到预备党员,再到党员的集中学习和培训,都应该有信仰教育的内容。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教育内容的有机统一。”[2]
目前,受多种不利因素影响,高校党校在建设上和功能发挥上存在诸多问题。从理论发展上来看,存在过分关注理论培训、存在教育对象过分局限、育德教化效果不佳、资金政策引领能力欠缺的问题。
1. 过分关注理论培训
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对党校功能与作用的界定,高校党校有三方面功能:一是培训功能;二是宣传功能;三是研究功能。高校的三方面功能根据现实实际,又需要发挥培训、理论武装、理论创新、政党建设、党性锻炼等五个方面的作用。当前,高校党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功能与作用发挥不匹配的问题,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则会限制党校综合功能的发展。随着高校扩招,高校的教学任务和管理任务逐渐加重,导致高校党校无暇顾及宣传和研究方面的工作,而是过分关注对学员的理论培训和理论考察。过分关注理论培训导致高校党校的其他功能被人为地忽视,使党校逐渐沦落成为一个理论培训中心。“高校党校教育研究中重视宏观问题和宏观理论,却忽视了主要针对学员与教师的观察研究,缺乏从学员到教师角度考虑问题的意识。”[3]另外,高校党校由于功能上的弱化,导致其对新功能拓展不足,因此逐渐丧失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最终造成党校地位下降,以及在高校广大师生心目中的地位与神圣感淡化。
2. 教育对象相对局限
长期以来,高校党校在工作上存在“受人牵制”的问题。一方面,高校党校机构设置上的挂靠或隶属关系;另一方面,高校党校资金来源和人员配置方面受牵制严重。高校党校发展较为缓慢,不能很好的适应高校扩招的实际,导致办学能力无法充分适应学员的需求。高校党校的培训任务普遍繁重,大部分高校学生、教师、行政人员等的规模在两万人左右,每年需要培养预备党员、党员、骨干教师等的人数可达到近千人。但是,由于党校软、硬件设施配备不齐全,导致高校党校的培训活动普遍以青年学生为主,而对于教师骨干、行政工作上的党员干部培训则较少。高校党校培训对象日益局限在学生上,未能在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上发挥出党校应有的作用,使培训对象的单一性、局限性问题逐渐凸显。
3. 育德教化效果不佳
墨守成规只会让高校党校在德育工作中止步不前,甚至是出现倒退现象。高校党校是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员提升综合素质的学习场所,因此应该在理论创新和德育教育创新上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但是,部分高校党校由于没有重视理论的“与时俱进”,所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具体表现在教学环节上就是不能准确把握学员的思想变化、价值追求、学习兴趣等变化,所以在教学环节上大多采用向学员灌输马列主义知识的教学方法,导致学员思想保守,甚至是僵化。并且部分高校党校还存在教学内容枯燥、教学环节缺乏创新、教学衔接较为生硬等问题,导致党校培训对学员的德育教化效果不佳,甚至有时还会引起学员的反感。由此可见,高校党校教育着眼于发挥育德教化作用,推进功能拓展优化刻不容缓。
4. 吸引资金、人才能力欠缺
高校党校受到来自体制、人员与经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高校无法顺利发挥其在整合人才与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未能对高校党建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高校党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落后,任课教师的选择范围过窄,学科知识过于优秀而党建工作的理论知识相对缺乏,导致教学效果降低。”[4]具体来说,导致高校党校理论研究成果较少、水平较低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工作人员自身问题,党校工作人员普遍行政任务繁重,因此无暇顾及科研项目申报和理论问题研究;二是经费投入方面的问题,高校党校自身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都没有对党校教师进行科研工作方面的指导,并且没有设立专项资金进行扶持。正是由于存在诸多限制性因素,导致高校党校研究能力较低,参谋、智囊和思想库等职能更是难以发挥。
1. 适应时代要求,在重视理论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德育功能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要求高校党校对学员进行充分的理论教育,使学员对四方面内容深入理解:一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是要深入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道路和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三是要继续传承我国源远流长的优秀民族文化和党的革命斗争传统;四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精神。总而言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与高校党校的培训理念相一致。因此,高校党校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把时代要求与德育充分融合,培养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的优秀人才。
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要具有高尚的品德、综合全面的能力。当前,高校党校的德育工作受到众多不利因素的干扰,出现德育功能逐渐弱化的趋势,在高校人才培养上难以充分发挥时效性作用。因此,高校党校要确立自身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主体的作用,自觉承担起促进高校师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责任,尤其是要承担起对党校学员的思想素质教育责任和党性培养责任。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各种思潮交相碰撞,一些不和谐的思想不断侵蚀高校党校学员。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高校党校要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分阶段、有步骤的对学员进行道德教育,从而保持高校的和谐稳定,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更加关注高校党校对学员道德的培养,从而确保党员政治倾向的正确性和思想的纯洁性。具体而言,高校党校关注德育,发挥德育功能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把德育融入到党课中,既要把古代先贤的“民为先”、“先人后己”的思想融入课程中,又要把近代共产党领导集体德政的智慧融入课程里,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使学员受到道德教育;二是把德育融入到党校学员考核中,并且要逐步加大道德评价在考核中的比重。以道德作为标准衡量高校党校对学员教育的成果,充分契合了建设“三型”政党的理念,使每一位党员都能自主地提高自我约束力、提升自我的道德品质。
2. 扩展教育对象范围,发挥 “三型”政党建设的智库功能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我党在新的历史阶段下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并且根据发展实际重新对党的建设做出战略部署,提出要逐步建立起“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政党。高校党校集德育、科研、党建功能于一体,是建设“三型”政党的基础性环节。因此,高校党校要进一步扩大其培训范围,在重点关注对学生培训的基础上,加强对骨干教师、行政干部的培养工作。同时,发挥其理论探索与具体实践的基地作用,切实发挥智库作用。
高校党校是推进高校“三型”政党建设的开拓者,发挥高校党校的智库功能是保障其开拓精神与开拓实际相匹配的核心。要对高校党校进行功能整合,使高校党校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通过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型”政党建设进入深入研究和学习,并形成富有成效的理论成果,从而为高校党委推进党建工作提供智力上的保障。在日常培训工作中,要把学习、创新、服务等内容融入其中,并把“三型”政党建设作为各项培训的灵魂与主线。要对高校党校传统的“灌输式”进行改造,增加新颖的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服务工作。为学员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从而以自身的改变和提高影响广大学员,使学员树立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另外,高校党校还要树立与时俱进精神,从而能够真正意义上成为高校建立“三型”政党的智库,发挥其思想理论主体地位。
扩展教育对象的范围,对于发挥党校的智库功能有重大的积极意义。一是要打破原有的党校教育的“层级壁垒”,使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党员参与到培训教师或者行政干部的课程中;通过学生党员的加入,为“智库”带来新鲜血液,从而使智库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二是要聘请专家开展高层次的党员培养课程。另外,教学方法要根据教育对象的扩展有所更新,即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疏导式、研讨式、评论式教学方法,做到自学与灌输相结合、学习与总结相结合、研讨问题与书写心得体会相结合,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适应。
3. 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教化作用,提升思想宣传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5]从习总书记的话中,我们可以体味出深远的意味。一方面,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化能够使整个社会保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少年进行教育,从而确保青年一代“三观”和政治倾向正确。要切实发挥高校党校理论宣传、思想宣传和党建研究的基础性作用,向学员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从而培育出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大量社会矛盾凸显,西方敌对势力借机唱衰我国发展,并用其落没、腐朽的思想侵蚀广大师生。在这一背景下,一部分思想意识薄弱的人就当了西方腐朽思想的俘虏,偏离了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向。因此,高校党校要进一步做好对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对党高度负责的态度开展党校工作,始终以党的方针、路线作为培训工作的基本内容,发挥好高校党校的宣传教化功能。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广大师生抵制西方不良思想的有效武器,因此高校党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学员的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从而使广大学员能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
高校党校要切实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党员展开教化,从而使党校能够更好的宣传正确的思想,发挥思想宣传功能。一是要建立高校党校网上学习平台。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微博、QQ群等方法宣传“核心价值观”,使学员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理论学习,从而使党校学员能够提升辨别不良思想的能力,时刻防止封建腐朽思想和西方不良思想的侵蚀。二是要针对相关问题展开座谈会。要保持党员思想的纯洁性,党校就必须要创造条件使学员把心中的疑问表达出来,切实发挥高校党校在思想教化上的功能。
4. 加大投入力度,发挥高校党校的研究咨询功能
《条例》中明确提出,党校应当“围绕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科学研究”。高校党校也应该按照《条例》的相关规定,对高校党建问题、高等教育健康发展问题提供研究咨询服务。而发挥咨询功能离不开科学研究,因此高校自身和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于高校党校的资金投入,从而保证党校的各项科研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下去,为其发挥智库功能提供经济保障。“要高度重视党校的条件建设,统筹党建经费的使用管理,为学校党校和学院二级党校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改善硬件条件。支持高校党校建设网上平台,提高利用互联网络开展党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水平。”[6]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攻坚克难时期,如何进一步提高高校党校的办学质量、如何进一步发挥高校党校的育人功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高校党校就要把研究咨询功能提高到与培训、宣传功能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提升科研意识、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把科研能力的提升作为发挥党校事业的基石,发挥好高校党校服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研究咨询功能。
要使高校党校切实发挥对高等教育良性发展的研究咨询功能,就要加大对党校的投入。一是要加大对高校党校的资金支持。理论研究和科研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要增加对高校党校科研项目的经济支持,并鼓励学员通过党报、党刊发表理论成果。二是要增加对高校党校的技术投入,加快党校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进程。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现代化沟通交流手段,鼓励学员充分利用这些网络技术开展理论研究与学习。
当前,我国高校党校发展进入一个全新时期,在这一新阶段上,各种诱惑、各种制约因素频出,导致高校党校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相关主体从适应时代要求,在重视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关注德育功能;扩展教育对象范围,发挥 “三型”政党建设的智库功能;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化功能,提升德育教化功能;加大投入力度,发挥对高等教育良性发展的研究咨询功能等四个方面加强和改善高校党校的工作。当然,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党校工作还会出现新的问题,这就要求相关主体研究新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
[1] 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工作原则,切实做好新形式下党校工作[N]. 人民日报, 2015-12-13(1).
[2] 王秀华,刘坷,刘尚林. 从学员及教师的角度思考高校党校教学改革[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517-519.
[3] 朱卫彬. 新时期对我国高校分党校建设改革研究[J]. 前沿, 2012,12:21-22.
[4] 甘小军.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校党校建设[J]. 思想教育研究, 2010(6):68-70.
[5] 习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172.
[6] 瞿振元. 发挥好高校党校的阵地和熔炉作用[J]. 中国高等教育, 2011(22):8-9.
【责任编辑 曹一萍】
Development and Effect of Party Schoo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New Period
Ma Jun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CPC Committee,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4,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new period are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the exertion of Party schoo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promoting the expansion and function of the Party schoo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propos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rty School; development; effect
2016-07-14
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项目。
马 君(1981-),女,辽宁大连人,沈阳大学讲师,沈阳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
2095-5464(2016)06-0696-05
D 2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