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

2016-04-03 04:08:37常群
文学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社会学科三节课课本上

常群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

常群

对于高段品德与社会学科,所涉及的面非常之广,可以说让作为老师的我在上课之前不得不花上好几个小时来准备学生有可能时不时会出现的发难。然而,对于我来说,最令我在意的,并不只是知识面的广泛,而更多的是对高段品德与社会在涉及社会知识层面上的泛泛而谈。可是,我们都知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在各个地区的普及,孩子们所获得的非书本上的知识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因此,对于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老师来说,在教这门课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碰到一些课本上稍微提了一两句然后学生却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而这些内容学生在自己平时的了解中又时常会出现偏差甚至走极端,怎样讲述这些内容,怎样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或者说让他们建立起初步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是每一个品德与生活老师所面临的问题。

我认为,在这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住兴趣点,突破重难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品德与社会课,虽然与以往的思想品德或政治课不同,没有大段的教条主义存在,可是仍有许多学生需要记住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经常让学生头疼不已,对所学的知识瞬间失去兴趣。因此,在备课时,需要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几点内容,着重进行讲解,让学生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当中,再在此时提出让他们记住的知识点,孩子们也就更愿意去记去背,而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孩子们对历史普遍表示出了非常感兴趣的一面,而书上的内容又实在太少,仅有的几幅黑白图片并不清晰,也很难表达出一战及二战的战争性质及惨烈程度。因此,对于这节课,我总共花了三节课的时间来进行,在这三节课里面,我精心准备了PPT,当中附上了更多的历史真实图片,并对战争中的几场重要战役进行了详细讲解。在上课过程中,很多地方我并没有提问,但是许多同学却纷纷举手与我互动,发表自己对战争和某场战役的看法,或者是自己对某位将军的崇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甚至有的学生来不及点到的情况下将手举过头顶举十几分钟直到我点到他为止。孩子们的表现让我非常感动,我们要了解“战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就需要更多的了解什么是战争,一战和二战又分别是什么样性质的战争,在这些战争或重要战役中,除了课本上或多或少提到的几位重量级人物,更多的人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在这三节课结束后,对战争的性质,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甚至是课本上并没有提出要求的战争的导火索等,孩子们都能侃侃而谈,不仅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实现了重点和难点的突破,而且让孩子们竖立起了正确的战争观,为后续课程“和平来之不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孩子们自己来上课

由于信息技术及网络的普及,孩子们所接触到的知识比我们老师或家长想象的要多得多,因此,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技术,让孩子们自己来准备上课的内容。

在六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中,在“海上交流”这一块课文对“日本遣唐使”及“鉴真东渡”有一大段的描述。我将一大部分时间交给了孩子们自由发挥,让他们说说日本文化有哪些特点。课上,孩子们踊跃发言,将他们准备的所有有关日本文化的知识都说了出来,甚至还产生的PK赛,看谁说得多谁说得对,结果孩子们说得非常全面,也为得出正确的结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课程的后半段,我将孩子们所提出的日本文化的特点进行分类、归纳,并将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进行对比,此时的孩子们如恍然大悟一般的看到,原来日本的文化虽然看似很有特点,但是大部分却都源于中国文化,而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的文化保留的并不十分完整,相反,日本的文化保留得却非常的彻底。从而,让孩子们知道,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古代中日交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现在的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应该有更多的人来将这些文化精髓传承下去。

三.贯通教材始末,建立起良好的知识逻辑性

高段品德与社会课的教材内容,由于所涉及的内容太多,并且教材中也没有专门的提示,孩子们在学习时,通常会感到有点盲目不知所措,可是,孩子们盲目,教师可不能盲目,对于教材的逻辑性,教师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着眼于一节课的知识点和重难点,而要熟知一单元甚至是一整个课本的内容,才能让自己在讲课时更加有条理。

在对中国屈辱的近代史进行讲解后,自然而然的要提到维新,这个地方维新不是凭空出来的事情,包括了一场从上至下的维新“洋务运动”和一场从下至上的维新“戊戌变法”,可是两场维新都由于各种原因失败,因此,才有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统治。辛亥革命的意义十分重大,成果却被篡夺,所以证明了,这些做法都不能让中国强大起来,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发展及壮大,并且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品德与社会课,特别是高段品德与社会学科,需要教师有更宽阔的知识面,下更多的功夫去引导学生,而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而且会形成初步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孩子们今后的生活与体验。

猜你喜欢
社会学科三节课课本上
我的青春卡在了楼梯的拐角
巧排课程表
借课本
我演孟子
美国的社会学科教学实践
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如何实现开放性学习
文理导航(2015年27期)2015-09-29 07:59:10
初中社会教学中如何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说说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重视典型例题 关注中考类似题
数据表格的阅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