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服务“1+N”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2016-08-27 12:05:30黄小华张洪英
文学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科研人员重庆学院

黄小华 张洪英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服务“1+N”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黄小华张洪英

内容摘要:提升科研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是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首要目标。文章论述了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采用“1+N”工作机制加强科研管理和提升服务的必要性、“1+N”工作机制基本构架和特点以及该模式运用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服务 “1+N”工作机制

为了增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实效性和科学研究服务的质量,针对高职院校科研群体的特点和高职院校科学研究的特殊性,迫切需要凝聚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协同效应。为此,我们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管理服务为例来探索科研管理服务“1+N”工作机制。

一.构建科研管理服务“1+N”工作机制的必要性

调查研究表明,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科研管理服务“1+N”工作机制是必要性的。首先,“1+N”工作机制是推动科研发展的重要保证。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处于发展阶段,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是推动学院向前发展的“三驾马车”。这“三驾马车”是一个整体,缺少任何“一驾马车”都不利于学院的发展。就科学研究这驾马车而言,它在学院整体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科学研究能力的高低是评价一所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强弱的标志。二是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有利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三是学院科研取得的丰硕成果为解决学院前进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办法、途径、新思路和新对策。一些重大研究成果已经进入领导的决策领域,成为正确决策的理论支撑和可靠依据,在学院建设和改革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四是,“1+N”科研管理服务机制的运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从1964年办学至今拥有52年的历史,其中拥有40年的中专办学历史。从有关文献资料显示来看,在40年中专办学史中,学校几乎不强调科学研究,对科研投入几乎为“0”;教师也没有科研任务,“一心扑在教学上”。所以,40年的中专办学史,有证可查的“科研成果”只有5篇领导讲话稿、11篇教学总结、36篇学习心得与体会等,外加3篇参会论文。今非昔比,目前,学院拥有科研管理机构1个、水利工程与管理研究所、水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各1个,博士后研究工作站1个。从课题方面来看,完成了国家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院级项目100余项。从学术论文来看,在省部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200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100余篇。从著作方面,主编或者参编著作50余部,专著3部。总之,学院实行科研管理服务“1+N”工作机制是必要的,该机制实施所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其理论和现实意义也是重大的。

二.科研管理服务“1+N”工作机制的基本构架与特点

(一)科研管理服务“1+N”工作机制的基本构架

在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管理自从2002年初开始实行“1+N”工作机制。这一工作机制的基本构架如下(见下图):

科研管理服务“1+N”流程图示

由上图所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为“1”,它是全院科学管理的核心组织,是中枢机构。目前,该处设处长1名,工作人员4名。处长是“1”中的“中心”。若把“1”看做“司令部”,该处长是就是“司令员”。“N”由“水利工程系”、“市政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基础教学部”构成。也就是说,科研处的主要任务是为“水利工程系”、“市政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基础教学部”“四系一部”服务。而“四系一部”主要由教师和科研人员构成,由此推知,科研处的主要职责是为“四系一部”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管理和服务的。而教研人员中,有教学人员和科研人员之分。在我院,教学与科研人员划分没有明显的界限,98%以上的人员既是教师,又是科研人员。只有2%的人员,拥有教授或副教授的头衔却不上课,当起“专职研究员”来。而科研人员中,有课题负责人,我们一般称之为“主持人”,其次是主要研究人员,简称“主研”;再次是参与人员,简称“参研”。总之,不管怎样划分,学院科研处这个“1”,归根结底是为科研人员管理和提供服务的。

(二)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服务“1+N”工作机制的基本特点

学院在科研管理服务实行“1+N”工作机制,经过10多年的实践和运行,已经形成如下特点。

1.协调性

关于协调的含义,学界有多种含义。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在英语中,“协调性”被翻译为“coordination”。所谓协调性,其本意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各阶段、各环节在品种、数量、进度和投入产出等方面都协调配合,紧密衔接。后来有学者从“生体角度”解释了协调性,它是指身体作用肌群之时机体正确、动作方向及速度恰当,平衡稳定且有韵律性。据此,在科研管理处这个“1”与其“N”个服务管理对象的关系是协调的,和谐的,因而我们认为具有协调性。这一特性表现在:一是科研管理行政部门“1”和“N”个被服务管理部门的科研人员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和谐一致,没有内耗和冲突。二是科研管理行政部门“1”和“N”个被服务管理部门的科研人员,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资源,简化和优化科研申报和结题环节,提高管理服务效率。三是科研管理行政部门“1”和“N”个被服务管理部门的科研人员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有利于科研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四是科研管理行政部门“1”和“N”个被服务管理部门的科研人员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从而形成“合力”。

2.组织性

组织,最初属于解剖学范畴,其含义是指机体中构成器官的单位,是由于许多形态和功能相同的细胞按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的。这一解释对我院科学研究管理和服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那么,本研究所指的组织性,是指安排分散的人或者事物使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在高职院校,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其焦点是关注知识及教育。除此之外,还要进行科学研究,而科学研究是有组织进行的。表现在:一是有组织地申报科研课题。申报国家级、市级和院级课题,由学院科研管理处组织实施,根据情况择优推荐申报。二是组织课题结题。一般聘请外校教授专家进行科研成果鉴定和评审。然后根据专家评分结果确定课题是否结题。三是组织科研成果推广运用。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科研处拥有科研成果后,还要组织有关人员或者单位将成果推广运用。

3.系统性

所谓系统性,是指同类事物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我们认为,我院科学研究“1+N”管理和服务机制具有体统的特性。这一特性表现在:一是“1”与“N”管理和服务的对象是同一体系中的相同人物即科研人员;二是“1”与“N”是处在同一体系的管理单位,二者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为管理好科研人员出谋划策。三是对国家、省部级以及院级课题的管理也在同一个体系中,表现出系统性。

三.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服务“1+N”工作机制的保障体系

制定系列制度是确保科研管理服务“1+N”工作机制有效实施。制度就是规矩,是管理和服务科研人员的有力“武器”。通过制度,可以鼓励教职员工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完成自身“蝶变”,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了进一步搞好管理和服务,我院科研处不断完善科研制度,为“1+N”工作机制发挥作用“保驾护航”。一是制定各种管理办法。最早的要从1994年1月算起,那时科研处就教职工发表科技、通讯、文艺论文奖励办法作了具体规定:文章发表奖励级别分为国家、省、市级。交流得奖的最多奖励人民币10元(重庆二级学会以上),专著、译著、译文适当给予奖励,省市以上发行的按稿酬额的100%进行奖励,获奖的按奖金额的50%给予奖励。二是科研处牵头修订完善了各种“办法”。2010年,科研处牵头修订完善了《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学院科研成果计分办法》、《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办法》;《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机构管理办法(试行)》;《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参加学术团体活动管理办法(试行)》;《GBT_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和《〈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组稿管理暂行办法》。三是出台“学术道德规范实施细则”。2012年4月5日,出台《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术道德规范实施细则》,规范学术论文创作道德风,要求从事科学研究者治学态度严谨,要求所投稿件具有原创性与真实性。2014年5月28日,印发《〈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的通知》,用制度强调学术规范。四是制定学术论文期刊预警的通告。2012 年4月23日,印发《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关于2012年发表学术论文期刊预警的通告(第1号)》。五是制定关于报酬、审稿费、编校、学术交流讲座、考核等管理制度。2012年11月20日,出台《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稿酬、审稿费、编校费管理办法》和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委员会工作条例》、《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委员会工作条例》、《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术交流活动管理办法》、《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术讲座管理办法(试行)》、《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系(部)科研工作考核办法(试行)》、《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量定额及考核办法(试行)》。六是制定科研发展基金管理办法。2014年6日4日,印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办法》(2013年5月修订)。2014年7月5日,印发《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发展基金管理办法》。

总之,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用制度管人、管事。制度是保证“1+N”工作机制顺利进行的法宝。

参考文献

[1]黄小华、汪强主编:《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志》[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11-123页。

[2][3][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506、1820、1462页。

[5]倪义福:《城乡社区警务:1+N模式初探—兼谈新形势下警务工作社会化的实现途径》[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6]杨福云:《企业管理“1+N”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农垦》,2007年第10期。

(作者介绍:黄小华,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人才学,思想政治教育;张洪英,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学研究与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骨干院校建设项目“高职院校管理服务‘1+N’工作机制建设与研究”(项目编号:2015-717)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科研人员重庆学院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重庆客APP
初等教育学院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 00:45:49
治疗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在这里看重庆
今日重庆(2017年5期)2017-07-05 12:52:25
学院掠影